就在11月最后一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门万户走出去。大疫三年,是时候“终结”新冠疫情了。
所谓“终结”,并非消灭病*,目前人类的技术还无法消灭这不知从何而来的病*,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如现在人们的感觉那样:生活本该如此。
本文并无真知灼见,只是重复半年前和两年前的一些常识。
本文逻辑
一、全剧终
二、慢修复
三、五达峰
01
全剧终
高速调头后,年轻人还会有几分感慨,年纪大的人早已习惯了这种魔幻,更多的人当作什么也没发生恢复如常的生活。这是人们对正常生活的珍惜,但不利于民族自省与公共选择的进步。
为什么这个时间点、感染病例破4万的高发期,*策迎来了关键性调整?
这轮10月底开始起势的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各省市,波及的社区、家庭、企业、门店和个体越来越多,受害程度越来越深,一些人付出令人痛惜的代价,民间反应越来越强烈,基层防控力逼近极限。
*策改变建立在几个前提之上:一是新冠变异株传染力越来越强、致病力越来越弱;二是受害面积越来越广,经济成本越来越大,民间反应越来越强;三是基层防控越来越力不从心。
当新冠变异株席卷全国、围困北京时,广州地方与市民默契配合、成功突围。
广州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2日,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16.27万起,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九成,重症、危重症仅四例,无死亡病例。换言之,死亡率为零,重症、危重率大约四万分之一,低于流感。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医院副院长童朝晖称,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比例低于流感病*。中国疾控中心在11月28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这是*策改变的重要支撑。
不过,对此,科学家与医生之间似乎存在争论。饶毅不认同金冬雁、张文宏等医生认为的新冠病*朝着更低致病性以及更高免疫逃逸能力的方向进化的观点。在饶毅看来,目前医生们的观察纯属经验,分子生物学并不支持病*按照某种规律复制。他认为,新冠病*完全可以既向致病性更强的方向变异(原始株→Alpha→Delta),也可以沿着增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方向进化(奥密克戎)。
学术之争,或学术与经验之争,值得鼓励。但经济学家以及大众,不得不在边际上做预期收益最大化选择,承担决策带来的一切风险、成本与收益。当然,人们的决策尽量参考可靠的学术研究和经验。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都是经济行为。不管是隔离在家的防疫行为,还是自由出入的开放行为,都是经济行为(但存自主性差异),都需要承担其中的成本与收益(但存结构性差异)。有人认为,往左走是生命,往右走是经济。其实不是,往左走、往右走都是经济行为,而经济就等于生命。
问题是,上半年,上海疫情崛起,很多人在网上批判上海。这次,务实的广州走在前面,很多人称赞广州敢为天下先。这是为何?
这轮疫情将大多数人裹挟进来,几无漏网之鱼,经济成本之大压垮人们心中的防线。另一边,数据和经验让很多民众以及基层管理者意识到没有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风险。这时,已经没有任何理由阻拦啼饥号寒的大众出去赚钱养家糊口。这就是人的经济行为无意识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从最近四百年的经验来看,思想推动历史进步迅猛而彻底,经济行为带来的进步更为温和和可靠。
当下,不管是支持者、反对者,还是恐惧者、无感者,都不得不面对这种大势。
但是,新的挑战、另一重危机又正在迅速扑来。最近,地方处于“不做核酸就假装没有疫情”的稳定期,但是暗流涌动,新冠病*正在快速传播。虽然绝大部分都是无症状和轻症,但随着基数越来越大,有症状、重症、危重和死亡病例的绝对数将随之上升。尤其春节期间,感染病例可能迎来高峰。
所以,为了更好应对冲击、避免恐慌,公共部门应当做好做更加系统的安排:
一是国家卫健委推出新*策(如新十条),明确新的方向和目标,指导地方*府如何操作。
目前,至少有40多个大城市调整了*策,但在一些中小城市,尤其是有阳性病例的县城,地方*府犯难。如果大规模封控和核酸,报告更多病例,似乎背离大势;如果不再严防死守,地方民众比较担忧与恐慌。毕竟,在此之前,一些省份县市正在发行数百亿专项债、医院。如今连夜叫停,一些方舱一夜“清零”。当然,地方非常灵活,知道审时度势,但这里强调的是如何更好地保护好民众。
关键的几个问题:新冠在年1月20日的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被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如今其变异株的临床特征、致病性发生了变化,是否、何时转为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地方在核酸、健康码、封控、就医、上学、出入境、物流快递等*策如何调整,医院ICU床位、普通病床、呼吸机等建设目标是多少,如何避免可能发生的医疗资源挤兑。
二是尊重科学,信息公开,官媒、防疫专家系统解释新冠变异株传染性、致病性的变化,消减部分民众的担忧和恐慌,指导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如何应对。
不少民众对一些媒体及专家深信不疑,如今话锋一转,留下一脸无辜的他们。虽然其中的多数人都能够跟随官媒而切换风向,永远站在大多数人这一边,但也有少部分人依然在寒风中不知所措。毕竟,就在前一个月,一些媒体还在传播新冠后遗症、“长新冠”。虽然如今这个弯转得有点太急了,但他们一直是顶级赛车手。
三是保护好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
医院的防疫工作重心应该是保护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做好登记和医疗对接,及时救助患者。香港老年患者的病死率很高,其中80岁以上未接种疫苗者的新冠病死率高达16.11%,接种了1剂疫苗者为5.98%,接种2剂或更多疫苗者病死率为3.12%。当然,新冠新变异株致病性可能低一些,但对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依然存在相当的威胁。
不少80岁以上老年人伴随着基础病不适合接种疫苗。这导致他们毫无防备地暴露在新冠疫情之中。广州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4日,本轮疫情报告的本土感染者中,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人,其中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有人。目前,全市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首针接种率仅为52.7%。
更大的威胁在于,免疫屏障其实有限,老年基础病患者与普通人一样可能反复感染,这群体的重症率、病死率随之增加。
所以,我们讲保护好老人和基础病患者,但这话其实很无力。这天降之灾,如陨石撞击地球,目前我们没有能力彻底解除风险。问题是,病*对老年人及基础病患者的威胁远远超过普通人,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这代青年、中年,没能力保护好我们的老人,这令人感到沮丧与悲伤。
02
慢修复
在今年每一份月度宏观经济报告中,我都反复强调,新冠疫情及其*策是中国宏观经济走向的最大不确定性,彻底摆脱新冠疫情是宏观经济复苏的重要前提。
如今,“终结”新冠疫情在即,很多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