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
WHO将冠心病分为以下5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
(一)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患者。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此外,应积极处理危险因素。
1、改善愈后的药物
改善愈后的药物治疗原则:
无用药禁忌如胃肠道活动性出血、阿司匹林过敏或有不耐受阿司匹林的病史者应口服阿司匹林。
对于不能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阿司匹林过敏者,推荐使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1)阿司匹林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酰酸烷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症,都应该服用。
(2)氯吡格雷
通过选择性的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阻断ADP依赖激活的GP
b/
l
a复合物,有效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3)b受体拮抗药
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b受体拮抗药二级预防治疗,可降低相对死亡率。
b受体拮抗药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次/min为宜。
(4)调血脂治疗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应该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药物的治疗原则为:
应使用短效硝酸甘油缓解和预防心绞痛急性发作。
使用b受体拮抗药并逐步增加至最大耐受剂量,选择的剂型及给药次数应能24h抗心肌缺血。
当不能耐受b受体拮抗药或b受体拮抗药作为初始治疗药物效果不满意时,可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长效硝酸酯类或尼可地尔可作为减轻症状的治疗药物。
当b受体拮抗药作为初始治疗药物效果不满意时,联合使用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或长效硝酸酯类。
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可应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作为初始治疗药物。
(1)b受体抗药
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死亡和再梗死的风险。
(2)硝酸酯类药
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
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3)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减少心肌耗氧起缓解心绞痛作用,对变异型心绞痛或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的心绞痛,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线药物。
(4)其他药物
*治疗代谢性药物:曲美他嗪
*尼克地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