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跟爸爸一起健康平安地回家。”手术前,11岁的羌族女孩莫朗姐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
今年12月初,莫朗姐与同乡拉周、义扬等先心病患儿一起乘机抵达上海,医院接受先心病手术治疗。患儿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1岁半,全部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12月19日上午,阿坝州统战部、“共铸中国心”医院共同为孩子们举行了病房康复欢送会。包括莫朗姐在内的9名先心病患儿全部手术成功,即将出院。在医院对接的慈善基金等多方资助下,孩子们的此次“补心之旅”没有给家里增加任何经济负担。
欢送会上,“医院-共铸中国心先心病患儿救助基地(上海)”揭牌成立,这意味着,今后会有更多贫困地区的先心病患儿在上海接受慈善手术。
医护人员给患儿莫朗姐编辫子。医院供图
源起公益筛查
对于莫朗姐和同行的小伙伴来说,上海之行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遇。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在其生长发育各年龄阶段,很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体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孩子确诊为先心病后,及时手术最关键。
受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莫朗姐看起来只有七八岁,扎着两根粗粗长长的麻花辫、大大的眼睛里挂着害羞的微笑。
莫朗姐生活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南木达乡夏贵村,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读初中的姐姐,全家人仅靠父母放牧为生。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欠缺,很多像莫朗姐这样的孩子,如果心脏没有明显的症状,病情常被忽略,即使发现及时,也会因经济困难等因素耽搁治疗。
年9月中旬,“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在四川阿坝州开展,医院的余名医学专家为当地居民进行义诊、疾病筛查、科普讲座等。专家小组先后在马尔康市、壤塘县、小金县开展了少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工作。
经初诊与进一步核查,共有11名先心病患儿符合救助条件,莫朗姐便是其中之一。
患儿成功“补心”
12月初,莫朗姐与父亲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车前往马尔康市,随后辗转成都,与同乡拉周、义扬等“小病友”一起乘机抵沪。那是孩子们第一次乘飞机,更是第一次离开四川,医院。
远离家乡、语言不通,两批11个孩子和家属们被安排到了同一间病房,同吃同住同抗病。心脏外科为孩子们逐一进行了术前检查:莫朗姐与拉周被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小义扬为室间隔缺损合并流出道狭窄,最终确认共9名患儿符合手术条件,2名患儿无需手术治疗。依照患儿的病情和身体状态,医院心外科团队制定了相应的手术方案,并尽早安排了手术时间。
莫朗姐是这批患儿中第一个接受手术的,作为“打头阵”的孩子,她显得格外乖巧懂事。
手术前一天,在医院心外科术前谈话室,莫朗姐和父亲一起静静聆听医生阿姨耐心解释她第二天要进行的手术。她的身后,坐着不懂汉语的牧民爸爸和同行的“翻译”村支书。
术前谈话结束,村支书详细地向爸爸口头转述,莫朗姐在白纸上签上爸爸的汉语名字,再把笔递给爸爸,让他照着原样在术前同意书上写一个一模一样的。问她要手术了害不害怕,这个汉语不算流利的小姑娘认真地说:“我会跟爸爸一起健康平安地回家。”
12月6日上午8点,莫朗姐被推入手术室,手术结束被顺利送入ICU,当天晚上莫朗姐便苏醒了,又顺利回到普通病房。接着是义扬、拉周……经过院内专家的多次评估和会诊,12月18日,9名患儿陆续手术完毕,且恢复良好,即将顺利出院。
主刀医生冯晓东在给小朋友术后查体。
每一分善款都可追溯
此次莫朗姐及其他患儿的手术费用,40%医院对接的慈善基金的资助,加上医保报销及“共铸中国心”基金会提供的部分手术费垫资及资助、全程交通食宿资助,孩子及亲属们这一趟上海“补心之旅”没有为家里带来任何经济负担。
术后的莫朗姐大方开朗了许多。欢送会上,她与小伙伴们一起将洁白的哈达和印着小伙伴们手印的T恤衫,医院的叔叔阿姨。谈到对未来的想法,她特别坚定:“我要好好学习,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不一样的生活。我将来也要当医生,帮助很多很多的人。”
欢送会上,“医院-共铸中国心先心病患儿救助基地(上海)”揭牌成立,这意味着,今后会有更多中国贫困地区的先心病患儿在上海接受慈善手术。
事实上,从年至今,医院心外科便打造了集出资方-监管方-技术提供方于一体的慈善医疗模式。截至年底,医院共募集善款余万元,已为全国22个省份包括云南、贵州、西藏等老少边穷地区的多名贫困儿童及成人,实施了慈善心脏手术。
“之所以每年都能募集到善款,医院的公益影响力、医护们的医疗水平之外,还得益于监管方完善的监督体系:每个慈善项目结束,医院社工部会将花费明细表上报包括上海市慈善总会浦东分会、浦东红十字会等监督单位审核。每一分善款用在哪个患者身上、做什么用、为什么用,都清清楚楚可追溯。”医院社工部主任吴晓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