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婴儿刚出生就有鲜艳的红色或紫色的“符号”。对于这些胎记,一些宝妈影响美观,想方设法消除;有些人认为胎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失,但只要不出现在脸上就没关系。
但实际上,胎记也有好坏之分,有些胎记不仅影响美观,还有可能发生恶变。如胎肝部分为血管瘤,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率高达4%—5%,呈逐年上升趋势。血管瘤大部分是良性肿瘤,但有一小部分不太“消退”,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血管瘤是“好”还是“坏”?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来源于中胚层,是由先天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皮内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及血管畸形引起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婴幼儿血管瘤尤指婴幼儿期的血管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长大,长大成人后一般会停止发展。
哪些血管瘤需要注意,哪些血管瘤不会造成危害?
不需要过度紧张的良性肿瘤:
鲜红斑痣:多发生于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多见于枕部、颜面,多为单侧,偶发性双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皮损为一个或几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鲜红色斑或紫红色斑,不隆起,边缘清晰,发生于颜面可累及口腔粘膜,少数皮损有结节或疣状突起。
婴儿期生长快,以后生长缓慢,达到一定程度即不再扩大,位于枕部、额部、鼻部者自行消退,大者可持续终生。
值得警惕的“坏”血管瘤:
1.单纯性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瘤或草莓状瘤,多出现于出生时或出生后3-5周,常见于女性婴儿。
皮肤上有一个或几个红点或小红点,生长速度快,几个月内扩大到几厘米以上。界限清晰,按下后会稍微褪色,放手后可以恢复红色。
许多错构瘤可在1年内最大限度地停止生长或消退,数年内完全或不完全消退,罕见合并海绵状血管瘤。增大速度快于婴儿发育时为真性肿瘤。
2.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
多发生于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好发于头皮及颜面,呈红色、紫红色或深紫色,指大或卵大,触软如海绵,按下变小,按下恢复原状,大则破溃或继发感染
皮下海绵状血管瘤,肿块质软,边界不清。部分稍有压缩性,有钙化结节,有触痛。
肌内海绵状血管瘤,多使肌肉肥大,局部下垂,发生在下肢时长时间站立、行走会有胀气感。发生于婴儿,可合并血小板减少和紫癜,是一种消耗性凝血病。
3.蔓状血管瘤:由粗迂曲血管构成,多为静脉,也有动脉和动静脉编。
不仅累及皮下和肌肉,还常累及骨组织,范围广,可累及超过一个肢体。血管瘤外观以蜿蜒血管常见,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有些能听到血管杂音,有些会碰到硬结,那是血栓和血管周炎造成的。
下肢者皮肤因营养不良而变薄、着色,甚至破碎出血,影响运动能力,青少年肢体生长增粗。
发现了血管瘤。可以放任不管吗?
血管瘤一般为良性肿瘤,成年后一般停止发展。但血管瘤累及特殊部位,损害脏器功能,伴发育异常,数量多、面积大,增大速度太快,增大时出现破溃出血或二次感染,可引起并发症、毁容等心身疾病,甚至发展为真性肿瘤
另外,血管瘤是先天性疾病,不是先天性疾病等于遗传性疾病。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证明血管瘤与遗传性直接相关。
血管瘤有两个治疗原则:
1.因人而异。个体差异较大,情况不同,存在偏差,请遵医嘱。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12字原则:尊重医生,主动沟通,不接触雷区。
2.因人而异。既不忽视也不过度治疗。有时需要皮肤科、儿科、外科多学科会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请参考:
1.鲜红斑痣: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冷冻有一定疗效。
2.单纯性血管瘤:早期肿物可小时候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冻。瘤体增大时,可用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但易遗留瘢痕。也可采用32P贴敷或浅x线照射,或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栓塞毛细血管,使瘤体萎缩。单个生长范围广的毛细血管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海绵状血管瘤:肿物小者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冻。肿瘤较大者,尽早行血管瘤切除术,避免范围过广增加治疗困难。术前需充分评估病变范围,必要时可行x线血管造影。术中应注意出血控制及尽量彻底切除血管瘤组织。可以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辅助治疗。
4.蔓状血管瘤:目标手术切除。术前行x线血管造影检查,详细了解血管瘤范围,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如果肿物增大不适合手术,可局部注射皮质激素,每周1-2次,缩小后可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