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工是谁?他们不是医护,却和医护一起工作,他们不是灵丹妙药,却是“良药”的伴侣。住院期间的恐慌或乏味,作为陪护家属的压力与迷茫,费用拮据时的焦头烂额……这些治疗之外的困境,以往只能由病患自行消化。而医务社工的加入,犹如一丝阳光照射到这些角落,为跋涉在求医之路的人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服务
游戏辅助治疗疏导释放情绪
“红、*、白、绿……”65岁的于洋紧盯面前圆形棋盘,和另两位老人共同喃喃念叨,记忆着摆成一圈棋子的顶端颜色。
一段时间后,带领老人们进行活动的医务社工将棋子依次倒扣,请老人轮流投掷骰子。于洋掷出一个白色,“白、白……是哪个来着?”他陷入沉思,努力回想棋子颜色顺序,尝试着翻开一个。“白色,正确!”医务社工鼓起掌,于洋摸摸头,也“呵呵”笑了起来。
“耆智”项目的患者小组活动
身为认知障碍患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他所参与的,是“耆智—认知障碍患者及照护团队支援计划”项目中,面向患者的小组活动。
“耆智”医院专职医务社工杜今创设,针对患者,通过各项桌游及非道具游戏,锻炼记忆力、理解力、反应能力等等,以减缓认知衰退的进程。除了住院期间按课表为患者安排小组活动,社工还将游戏集合成册,供患者出院后继续训练。
“咱们还是要重视医生的建议,再者您老伴也确实是关心您……”医院的住院病房,专职医务社工王振兴温言劝慰着“气哼哼”的张大爷。对方是脑卒中患者,回到家里时容易病情不稳。
“耆智”项目的患者小组活动
细问得知,张大爷不乐意老伴总管束他,老伴又“控诉”他太不自觉,瓜子嗑完一包还要吃一包,苹果一口气吃三个……王振兴耐心引导双方进行倾诉,分别讲出自己不喜欢以及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老两口的情绪都得到了释放,沟通模式得以改善,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
设计
细致调研需求围绕困难解题
组织活动、聊天谈心……事实上,在北京的医疗机构,医务社工仍算是新鲜事物,除了框架指导方向,并没有统一具体的工作。医院科室纷繁、患者众多,如何选取服务对象、开展哪些服务内容?医院的医务社工往往有着不同思路。
杜今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耆智”是她医院后第一个项目。她回忆,在社工部主任张红宇带领下,对医院基本情况有大致了解后,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开展工作。“认知障碍患者及其照护者是特别需要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