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的患儿除了心导管治疗外,很多还需要手术治疗。对于简单的先心手术后患儿,一般在术后3-5天内即可以出院,之后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定期复诊。
但对于很多患者家属,所在意的仅仅是手术是否成功,或者说能不能顺利出院,有没有术后并发症等,但会不会出现营养不良显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对于1岁以内的先心患儿日常喂养调查显示:
约30%以上的家属根本不关心营养及喂养相关问题,只是随意喂养,或是粥、米饭,或是水果和奶;
约40%以上的患儿存在术前喂养不合理或能量缺乏,比如吃奶费力或是母乳喂养严重不足而未及时予以配方奶及辅食补充;
另有90%以上的患儿存在术后喂养的不足,一方面由于限制液体量,另一方面是本身严重缺乏科学喂养相关知识,而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素严重不足。
其实这才是触目惊心的问题...
说到了限液,那为什么手术后的孩子一定要限制液体量呢?那是由于心脏手术后,需要限制总液量(尤其是实际液体的摄入)来减轻手术后心脏的负担、避免心功能不全。
所以我们也会在很多医学剧里看到心功能衰竭的孩子被限制喝水!
所以在限液这段时期内,婴儿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原因如下:
1、母乳喂养的家长未能继续足量的母乳喂养(包括精神、储存条件等外因影响);
2、母乳喂养不足,但没有用其他方式予以补充喂养;
3、予以水果等低营养价值的食物并不能满足患儿需要的总热量,反而给挑食、偏食埋下隐患;
4、喂养没有达到相应的营养密度;
而与此同时,拿水果塞住他们的嘴也许是大多数护理工作人员选择最多的口头宣教方法。
那么这些做法有什么不对吗?我们先来看一下水果的基本营养素组成心脏
不难看出水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水,热量及三大营养素含量均较低,其他还有一些不产能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对于急需高能量密度的患儿来讲显然不够,不过在某些方面确实是限制了实际液体量,对于这种指导方法作为专业营养师可不认同。
导致的结果是--不出半小时,这孩子又饿了,继续哭吵......
对于婴幼儿的喂养,我们先来温习一下版的婴幼儿喂养指南:
对于1岁以内的较大婴儿仍推荐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足的推荐用配方奶补充喂养。添加辅食推荐以含铁丰富的辅食,比如铁强化米粉、猪肝泥、肉泥等。同时,选择辅食应避免低能量密度的辅食,最好能量密度60-80kcal/g,配合咀嚼的发育合理改变食物性状。同时需要日常监测婴儿的生长数据,积极补充维生素D10ug/d。当然内容远不止这些,我们先挑些重点(也就是主要的喂养重点)来说。
那对于术后的这些孩子怎么喂养?
首先,对于这些孩子由于液体的限制喂养量均会被限制1/3左右,所以必须要提高喂养密度,才能保证这些孩子日常生理需要量和术后康复的需要,正确的做法是:
增加母乳和配方奶的营养密度,比如在母乳中添加母乳强化剂,已添加辅食的孩子可以在母乳里添加含铁丰富的米粉来增加单位体积内的营养密度。母乳不足的用其他高能量配方补充,比如较普通配方奶能量密度高20%的早产儿配方奶,或是适合该年龄段的其他高能量配方。
避免过多水果,而是用其他能量密度更高、营养素含量更全的配方替代。如果是已经添加辅食的较大婴儿尽量避免低能量的米汤、稀粥,而是用含铁丰富的米糊替代,同时逐渐增稠。另外的,还要积极尝试辅食,避免辅食添加滞后。
对于这些术后的婴幼儿,手术后“硬件”方面的问题也许已经解决,但与孩子生长密切相关的营养问题仍需注意并长期坚持;对于这些孩子来讲,老套的宣教方案已然落后。很多孩子在手术后康复不佳、营养状况较差且不能得到改善的,同时严重影响预后。
文末顺便在提醒一下家长,体重虽然是评估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并不代表手术后患儿的全部。有些孩子虽然喂的不少、体重也有增加,但喂养的配方都是以米糊、粥类等纯碳水化合物类辅食为主。体重未减,但身体成分发生了改变也是一种营养不良哦!
食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