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性斜颈的定义
肌性斜颈是一种颈部先天性畸形,俗称“?歪脖”在儿童中较常见,多为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而称为肌性斜颈。
以骨骼发育畸形所致者称为骨性斜颈,较少见。
主因婴儿出生后1~2周,头斜向一侧,随其发育,斜颈畸形逐渐加重。本病诊断较容易。需重视对患儿的及早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疗效及降低手术治疗率。
2.临床病因及诊断
其病因多为臀位产、产伤及牵拉等因素导致胸锁乳突肌损伤出血、血肿机化或挛缩而成,肌性斜颈发生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肌性斜颈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所形成的畸形。
早期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肿块性质、直径,晚期了解肌肉纤维化情况。
2.肌性斜颈的传统康复疗法(1)推拿疗法
中医辩证: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血阻滞,经络不通所致。在治疗时按其经络,疏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从而达到舒筋活血,软坚散结的作用。
治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消肿,使颈部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因为小儿皮肤娇嫩,为防止皮肤溃破,故手法应以轻柔为主。
准备:由家属怀抱患儿仰卧位,暴露出患侧颈部,然后在硬块周围擦少许滑石粉;
点穴:点患侧风池、肩井1~2min;
(1)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将右手的食、中并拢,其罗纹面轻按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处,作轻轻的旋转推揉,约~次;(2)提拿胸锁乳突肌:患儿正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用拇、食、中三指提拿揉捏肿块约3~5次,手法不宜重,若已形成条索状,手法则可稍重;
(3)患侧的被动活动:患儿正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立于或其身后,以右手按压患侧的肩部,右手扶住头顶,稍用力使头部向健侧倾斜,而后再复原为1次,如此手法治疗约7~10次;健侧的被动运动:
(4)患儿正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立于或坐于其身后,以左手托住健侧的腮部,右手扶住患侧头部稍用力,慢慢将患儿的脸转向患侧,而后复原为1次,如此手法治疗约5~7次。
以上2种被动活动宜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逐渐拉长患侧肌腱,切不可超出正常范围。以上手法完成之后须揉捏患侧斜方肌1min,以缓解斜方肌反射性肌紧张。
3.推拿疗法效果评估
(1)痊愈:头颈歪斜纠正,胸锁乳突肌包块消失,无肌萎缩,弹性正常,颈部运动自如;
(2)有效:头颈部稍歪斜,胸锁乳突肌包块较治疗前缩小,颈部运动轻度受限;
(3)无效:头颈部歪斜程度以及胸锁乳突肌包块无变化,颈部活动仍受限。
4.总结:
本病发现越早,年龄越小,治疗越及时,临床效果越好;反之,患儿年龄越大,出现畸形越严重,疗效越差。推拿通过改善局部血液供给,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促进肿物消散,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6[2]臧福科,等.中国推拿术[M].山西:山西科学出版社,.[3]郑州淮.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原则[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4):.
小儿肌性斜颈的分型及推拿治疗适应症的选择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我们重在分享
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医院儿医院儿童康复科,以小儿脑瘫防治、康复和研究为主导,运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方法开展儿童康复治疗,综合治疗理念与技术省内领先。科室开设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理疗、感觉统合治疗、水疗(药浴)、中药熏蒸、蜡疗、多感官治疗等。科室诊疗范围小儿脑瘫、脊髓炎后遗症、孤独症、智力障碍、多动症、抽动症、感觉统合失调、言语障碍、小儿反复感冒、厌食、便秘、遗尿等儿童疑难病及常见病的患儿。编者:医院儿童康复科运动治疗师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康专委会秘书长河北省中医康复学会理事年获得河北省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