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入到我将要写的主题之前,我想讲个曾经经历过的事。
“写在前面:
大约是年初春,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一个婴儿来到报社求助,是我出面接待的他们。他们怀中的婴儿只有几个月大,瘦弱蜡*,像一只无精打采的小猫。一讲起孩子,年轻的妈妈便泪流满面,她说孩子被查出患了一种癌症,因为家里无钱医治,希望通过报纸呼吁得到捐助。她掏出的诊断书上清晰地写着“肾母细胞瘤”,这是一种通常儿童才得的恶性肿瘤。
那天我认真听了这个让人揪心的求治故事,在向相关专业医生了解这种病时,得到的回答时“暂时没有办法做手术”,孩子太小太弱,无法承受手术。由于种种原因,那篇报道没能刊发出来。仅仅两个月后,年轻的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已经去世,这个消息让我遗憾了好一阵子。
时间过去了10多年,医学已经解决了这种婴儿肿瘤的手术问题,在成医院儿外科,通过介入这种微创手术,即可完成手术,而且治愈率高达70%以上。
此时我突然想起一个熟识的人,他出生就被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严,可那时根本没有手术能力,直到17岁,才开刀做了心脏的修补,但从此胸口却留下一道10多厘米长的疤痕。同样在成医院儿外科,如今通过介入手术即可完成先心病手术,根本不用开刀,更不会留下疤痕。
这两件事,说明的是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但我更想告诉大家,及时掌握医疗信息是多么重要,特别是那些生病的孩子,准确的信息会让家长避免在求治的道路上少跑冤枉路,医院和医生。
这也是我深入采访成医院儿外科的原因
,如今,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或许超过了你的想象。
每个家庭需要了解的“产时手术”成医院儿外科所掌握并熟练运用的一些技术确实是让人惊讶的,比如“产时手术”。
对很多人、特别是怀孕或准备怀孕的家庭来说,这是个非常有必要掌握的重要信息。所谓“产时手术”,通俗地讲,就是孩子刚生下来便接受手术,按照儿外一科主任张利兵的话说,就是“产妇在这间手术室完成剖腹产,孩子即刻抱到隔壁手术间开始手术。”
就在我采访张利兵的时候,一名出生仅15天的新生儿刚刚出院,她在出生时便接受了“产时手术”。
孩子的母亲仅21岁,在怀孕大约20周时,彩超显示,胎儿是先天性巨大脐膨出。这种病的具体外观表现,就是肚脐那块没长拢,形成腹壁缺损,导致内脏突出,“内脏只被一层薄薄的透明膜包裹着,清晰地呈现在人的面前。”张利兵说,这种胎儿在出生后需要立即手术,否则会因为局部皮肤破溃坏死、感染等导致难以继续生存。
这名21岁产妇是怀医院查出来的,当地医生的建议是终止妊娠,但家人不甘心,于是前往成都,医院“碰碰运气”,在这里,经过检查后,张利兵告诉了他们好消息:不必终止妊娠,孩子将来可以接受产时手术!
于是在孩子足月后的6月19日,医院接受了剖宫产手术,这间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的同时,隔壁手术室已经做好为新生儿手术的准备,孩子刚一出生,儿外科团队便开始对脐膨出的进行修补,手术成功完成,15天后出院,就是一名健康的婴儿。
这医院儿外科做的第一例产时手术。在此之前就已经做过好几例,其中有个产妇怀的是双胞胎,其中一个患有脐膨出,膨出直径竟有8厘米,同样,这个新生儿成功被救了回来。
胎儿门诊的出现为患儿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对孕期便检查出胎儿患有先天性结构改变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太多解决办法,截至目前,医院也没有几家,成医院医院之一。
张利兵说,这是他们是去年底开始运用的新技术,“在此之前,由于技术的缺乏,川内很多孕产妇要么终止妊娠,要么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夭折。”
张利兵说,该院之所以能够熟练运用产时手术,与强大的团队协作有关,“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孕期会对产妇及胎儿进行追踪,生产时,会由产前诊断、儿外科、产科、儿科、超声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集体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如果要追踪“产时手术”成功的源头,不得不提到成医院所独有的“胎儿门诊”。
该院是四川省产前诊断第二中心。对于产前诊断,很多人知道的仅是遗传基因、染色体异常、代谢性疾病等的筛查,但先天性畸形的筛查、追踪并制定解决方案却少有人知。张利兵说,儿外科介入产前诊断以及胎儿外科,是最近两年的事情,“医院产前诊断中心针对的是功能性改变,而我们儿外科针对的是结构性改变,比如腹部、头颅、肢体等。”
为给孕期妇女提供这方面的咨询,去年九月,医院开设了“胎儿门诊”,张利兵、闫焕、周春龙等三个医生轮流在每周三上午坐诊,接受孕期妇女的咨询。就为什么要专门开设“胎儿门诊”,张利兵说:“胎儿是否有先天性外观畸形,可以在18周至24周时通过四维彩超或系统彩超进行筛查,很容易发现。
在以前,即便发现了畸形,产科医生因为专业的局限,不能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儿外科的专业,所以必须我们来承接这部分患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所以,在“胎儿门诊”成立后,医院就胎儿的健康和安全的保护问题变得更系统和完善,对检查出有结构性改变的胎儿,产科会指引孕妇去胎儿门诊,在这里,他们会得到专业的帮助,“我们会对出现问题的孕妇进行持续的跟踪随访,医院接受检查,通过胎儿所发生的具体问题,分析什么时候手术、采用什么样的手术方式,我们的专业帮助可以让家属提前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医院,诊疗模式的改变,让孕产妇从孕期到生产,再到产妇和新生儿的手术以及术后的照护及出院后的追踪随访,他们形成了一条完整而清晰的保障链条。
微创的全面运用持续降低了患儿手术风险成医院内每日人头攒动,像赶集一样。国家二孩*策的推行,使该院迎来新的生产高峰,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期望,医院在技术上不断发生变革。
张利兵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名孕妇被查出腹中的胎儿有双主动脉弓,“正常人只有一个弓,而这名胎儿却有两个,食管气管被夹在中间,将越夹越紧,将来会导致孩子发生窒息、感染,非常危险。”他说,这种病在出生后诊断会非常困难,在胎儿时期查出来,可以通过随访观察,便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完成手术,从而降低风险,让疾病变得可控。这名孩子出生后3个月即完成了手术,从此恢复健康。“现在,有3名孩子正在等待手术时机的成熟。”他说,他们都是“胎儿门诊”追踪的幸运儿。
在医院儿外科,微创手术的全面运用,是降低患儿手术风险、减少痛苦并让孩子康复更快的一个重要保障。张利兵说,从年开始,他们便基本实现了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包括腹部、肺、食管、纵隔等手术,都是在胸腔镜下完成的,针对新生儿的腹部手术,比如十二指肠梗阻、闭锁、狭窄等,在腹腔镜下即可完成,“从年到现在,新生儿的微创手术达到了近70台。”
要知道,在产前诊断、产前筛查已经比较发达的现在,出生后需要手术的患儿已经较少了,医院儿外科针对新生儿的微创手术台次达到近70台,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数据,这说明,医院、对儿外科的信任让他们选择了这里。
“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全、顺利完成那么多针对儿童的微创手术,是因为我们对不同的病种都制定了相应的手术标准,这些标准都是我们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并在经验积累当中制定出来的,标准的制定,使我们整个儿外科团队的手术更加规范、精准、安全,而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张利兵说。
肿瘤患儿可做到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在医院儿外科专家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胡显良博士。他是该院副院长,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儿外科专家,他的主攻方向是儿童肿瘤。
儿童肿瘤,通常是指儿童所患的恶性实体肿瘤。近年来,儿童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而且让人触目惊心。有数据显示,在儿童肿瘤中,实体肿瘤占55%,比白血病这种非实体肿瘤还多出10个百分点。“儿童肿瘤的种类比成人还要多,这点就连很多医生都没有意识到。”
胡显良说,儿童实体肿瘤主要是在3岁以前较多,而3岁到18岁这个年龄区间则要少得多,其中,在3岁以前查出患有肿瘤的儿童里,0—6个月的婴儿尤多,常见的有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畸胎瘤等等。由于婴儿弱小、抵抗力差,在过去的开刀手术时代,很多婴儿难以承受手术。
据了解到,在成医院儿外科,儿童肿瘤的手术愈后在国内排在前列,原因是他们除了常规手术外,还采用了先进的介入治疗手段,“对肿瘤太大,暂不适合手术的,我们通过介入技术,阻断肿瘤外周的血供,让肿瘤得不到营养并缺血缺氧,肿瘤由此慢慢变小,从而为手术创造机会。”胡显良说,经过该院治疗的肿瘤患儿,截至目前,仅发现一例有复发的,其余都被治愈。“在临床上,2年叫临床治愈,5年叫根治,这些孩子长大后,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
在川内,能够通过介入技医院少之又少,为推动儿童肿瘤介入技术的普及,拯救更多儿童,近年来,胡显良不仅在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上进行经验分享,而且,他还帮助国医院建立介入手术室,并将技术传递给他们。
成医院儿外科的声誉就是这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他们通过的技术变革、诊疗模式变革,让他们在成都、四川以及整个西南地区建立了稳固的地位,即便在国内,他们也位居先进的行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