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观察:治疗师的浸润
婴儿观察的目的1学习婴儿早年的情绪发展。观察者借助每周一次的稳定设置,看到婴儿的心智(mind)在与照看者关系中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也观察自己相应的情绪反应。这样的亲眼看到和亲身体会到的婴儿心理诞生的过程,帮助受训者逐渐消弭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的隔阂。
2增强受训者对焦虑的承载能力。对婴儿从出生伊始的观察必然把观察者放在体验自身最原始的焦虑情景之中。观察者参与到母亲和新生儿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也由于中立和不干预的姿态,观察者必须承载自己被扰动起来的原始焦虑。小组研讨的设置在婴儿观察训练项目中发挥了容器的功能,帮助识别和承载观察者的情绪体验,提供反思的空间,观察者在观察和小组研讨中的体验可以更具体地放在自我分析或自我治疗的设置里统整。这样的过程会帮助观察者提升自身承载焦虑的能力,在观察中和临床工作中具备足够好的容器功能。
3提升对非语言沟通的敏锐度。观察小婴儿和母亲的互动需要观察者逐渐发展出理解母婴之间非语言情绪沟通的能力,亦即对潜意识语言的理解能力。同时,婴儿观察要求观察者尽量不通过语言跟婴儿的家人澄清、核实自己的理解,而是通过连续的观察逐渐理解自己感受到一些不明朗、不确定的体验。另一方面,观察者也需要逐渐体会到,即使自己处于一个更加被动中立的位置,但是自己的潜意识表达也仍然会带人这个家庭。
4促进对移情、反移情的觉察和运用。虽然婴儿观察设置是非干预性的,但是由于观察的设置是非常稳定的,婴儿家庭成员对于观察者会发展出各种移情的状况,观察者也会部分认同家庭成员的投射。DonaldMeltzet认为克制住对有关机制和意义进行解释,并不等于要克制对情感参与和认同过程的直觉性识别,这与精神分析性治疗技术对反移情的观察使用日渐增长是协调一致的。婴儿观察过程帮助观察者提升在移情、反移情方面的觉察,促进临床能力的统整,逐渐养成精神分析的态度。
中国小组的部分经验婴儿观察训练的特质决定了每一个受训者的学习过程都是独特的、体验式的,综合了观察者的个人受训背景、被观察婴儿及其家庭发展性的呈现以及观察者的个人成长。在此我们撷取三个不同观察者的视角,以飨读者。
1观察者l:躯体化——焦虑无处可去时的落脚点?女婴乔乔(化名)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父母是主要照看者,从出生到观察结束,先后有六位不同的保姆作为协同照看者。在观察期间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曾短期一同生活,长短几个月不等,他们在不同时期也担当了部分协同照看者的功能。在为期两年的观察过程中,我看到婴儿的皮肤问题逐渐成为她身体健康方面的主要问题,也是这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