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被称为“刀尖上手术”。从医40多年来,他成功完成了山东省第一例婴儿体外循环手术、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第一例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手术。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为患者搭建起生命之桥。他就是国内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咱们的沂源老乡----吴树明。
《沂源人——吴树明:妙手丹心搭建生命之桥》上集点击播放
吴树明
年12月出生
鲁村镇舍庄村人
硕士
医院心血管外科原主任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理事
山东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我们《沂源人》栏目组来到了美丽的泉城济南,走进了有着多年历史的医院。见到吴树明大夫的时候,他正在忙着查房,记者注意到,他在与患者交流的时候,脸上始终带着平和的笑容。
吴树明:“咱辛苦点,他这个病人能活过来,有心脏病大部分还是青壮年,这一家,还是一个家庭,你如果这个病人死了的话,这个家庭就完了。”
将心比心,把病人当亲人,吴树明用他的行动感动着患者和患者家属。
医院医生:“吴主任为这个病人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治疗方案,胸有成竹,十几个小时,自己亲自主刀,最后都坚持在手术台上,这么大年纪了真是非常不容易,也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事事亲力亲为,踏实认真,是吴树明从小就养成的性格。年,他出生在鲁村镇舍庄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吴树明生活贫穷,但他对读书非常的痴迷。
吴树明:“我看书都是偷着看,我老父亲说,你得浪费我多少洋油,人家2毛钱就够了,我得4毛钱的洋油。找着书就看,有时一低头,煤油灯把这个头发给烧着了,就这样看书。”
年,吴树明初中毕业。当时正值文革时期,他只好回家务农。在繁重的农活间隙,他还是抓住一切机会去读书看报,汲取知识。
吴树明:“那个时候叫大众日报农民版,大队里只有一个,还得抢,你抢我抢,抢不到,后来,糊在墙上的报纸我去看,看着讲什么事,在墙上哪个地方贴着,我都知道。”
吴树明小学毕业照
年,机会来了,在家干了2年农活的吴树明,因为有文化,家庭成分好,被推荐到山东医学院上大学。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吴树明发奋学习,在山东医学院临床部二连多名学员中,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吴树明:“我不聪明,就是用功,人家玩我不玩。他们出去玩,我就在家看书。学医其实很辛苦,大部分靠背、记,比如,解剖吧,骨头长在哪里,血管长在哪里,你就得全靠看书,记忆,只有用功。”
吴树明大学毕业合影
大学时代,学校图书馆是吴树明最常去的地方。年,由于表现优异,吴树明被分配留校工作。
吴树明:“那个时候来,就想着好好的干,把活干好,叫老师满意,反正比较认真,不管老师交代什么事情,我就牢牢记住,我怕忘了以后,我就弄个小本,这个病人怎么办,记下来,今天这个事还没完,早晚干完再走。”
吴树明与学生博士毕业合影
虽然工作很繁忙,但是吴树明仍然坚持挤出时间学习英语。
吴树明:“那个时候,白天值班,晚上参加英语学习班,都是业余的,星期二、星期四晚上,轮着我值班,我就找我的同学,你去替我2个钟头,我听完课,回来我再接着值,我坚持把英语学了下来。”
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这是文革后的第一次招生。吴树明顺利考取了山东医学院教授、著名胸心外科专家苏应衡的研究生。从苏应衡身上,吴树明不仅学到了精湛的医术,还深受他崇高医德的影响。
吴树明在澳大利亚进修
年,经过多次考试筛选,吴树明通过了教育部英语水平测试,被公派医院心胸外科进修学习。师从著名华人心胸外科专家张任谦教授。
吴树明:”医院一个星期才做一台体外循环,还就和过年一样,大家兴师动众的,人家一天就做四台,咱们做一个月,还不如人家一天的工作量,技术差距很大。”
吴树明医院和同事合影
医院的差距,吴树明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吴树明:“说心里话了,因为当时咱们国家很穷,花这么多钱,把咱派出来,你要学不着知识,回去对不起父老乡亲,也对不起国家,所以想尽量地多学东西。我早晨起来,七点钟,他们去查房,我就到了,跟着他们去查病房,然后跟着他们做手术,一天两台。”
吴树明参加欧洲胸心外科年会
比别人付出的更多,更加的努力,让吴树明得到了更多锻炼的机会,一年半规范的心胸外科专业训练,让吴树明学到了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
吴树明:“和我共事的有台湾人,有香港人,在专业水平上,脑子上咱都不示弱,印度大夫半年一个手术也没做,我就做了30多个。”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小婴儿和新生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修复,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治疗水平差距较大的领域。回国后,吴树明向这一医学前沿发起了挑战,经过认真细致的准备,年,他率先在省内成功开展了小体重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矫治术等一系列复杂先心病矫治手术。
吴树明与心外科全体同事合影
吴树明:“咱们的循环,静脉血回到心脏后,到肺氧和,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左心室,这个小孩她的肺静脉长错地方了,长到右心室了,血回来后,光在右心室转了一圈,氧和血到不了全身去。这种病人没法活,她是混合的血到了全身去了,我们做这个手术把它搬回来,从右心室搬到左心房去。我当时在病房里睡了两天两夜,我不敢走,观察到底会出现什么问题,结果她就活过来了。”
由于吴树明在心胸外科领域的突出表现,年,美国出资邀请吴树明到医院和伊利诺州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两年半的学术交流研究。刚到美国,吴树明就以高超的医术,令外国人刮目相看。
吴树明与美国胸心外科主席Sabiston合影
吴树明:“在我去之前,他们用动物做实验,用猪做,就没活过,我一去之后,我做一个活一个。在我之前一个波兰的一个大夫,没成功一次。后来,我做成功了两个美国外科主任说,这回找对人了。D0ctorwu行。”
这次在美国的交流学习,让吴树明接触到了世界上顶端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前沿的医学理念。
吴树明:“这段经历收获很大,接受了美国的仪器,咱们没有,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做出的东西,他们心脏移植做的挺好,换心,人工心脏在世界上还有点名气。”
吴树明与人工心脏瓣膜发明家Bjork合影
心脏移植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年,吴树明又向这一医学难题发起了冲击,为当时全国年龄最大的患者进行心脏移植。这个病人做手术的时候,已经61岁了,手术风险极高。
吴树明:“取心脏的,从诸城取来的,到了哪里,每一步,取了能不能用,什么时候开始麻醉,什么时候到了淄博,到了济南,警车开道,非常严密,也害怕。什么时间用什么药,我考虑多少遍了,一步步写下来,大家反复的学,两天待在病房里看,两天以后,他就稳定了,就行了。”
吴树明在手术中
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吴树明成功完成了山东省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年,吴树明又成功开展了山东省第一例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手术,这种手术不仅复杂,还要求医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这样患者才有生的希望。
《沂源人——吴树明:妙手丹心搭建生命之桥》下集点击播放
吴树明:“这个手术是目前心脏外科最大的手术,全世界也是最大的,把主动脉全换了,主动脉瓣膜也全换了,最难的是脖子的血管,脑子缺血不能超过6分钟,必须在6分钟内做完。”
现在,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吴树明一年要做30、40例。他用高明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
沂源人栏目记者细苇拍摄吴树明做手术
从医40多年,吴树明成功完成了几千例心脏手术,为患者搭建起生命之桥。
吴树明:“有好多病人,坐着轮椅来的,有的扶着来的,最后,走着出院了,作为一个医生这个成就感也挺带劲。”
吴树明参加美国胸外科年会
长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