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说:他是“神”一样的存在。
同行说:他是大爱无疆的医学大家。
患者说:他是我至亲的亲人。
扶贫对象说:他仁心仁术,“济世”在当下。
医院麻醉与危重病研究所所长、原副院长、教授姚尚龙。他是一名*员,被誉为中国医疗扶贫第一人,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奖”。
听到别人对他的评价,姚尚龙无奈地笑着挥挥手:“不要这样说,会误导大家,我没那么伟大,就是个普通的麻醉医师,只是我更懂病人和那些因病致贫家庭的‘痛’……”
将失落变热爱——
大医精诚,从幕后英雄到前沿先锋
时光倒流到年12月11日,医院的专家们正在做一台难度极高的手术——患者是一名出生仅12天的恩施女婴,患有先天性食道闭锁及肠道闭锁。这台手术难度之大,医院屈指可数,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麻醉。
“小孩刚出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个系统都不健全,我们要考虑麻醉对她的影响……”综合考虑孩子的病情之后,姚尚龙为她量身定制了术前麻醉、术中监测管理和术后复苏一整套方案:“我们同时考虑了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
最终手术顺利完成。姚尚龙回忆说:“一台手术的成功,很多病人都拉着外科医生感谢,但是在幕后默默无闻为生命保驾护航的麻醉大夫,往往被忽略。所以,刚开始我并不愿意做麻醉医生。”
姚尚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他的“第一志愿”是做一名科学家。机缘巧合,姚尚龙发现,麻醉医学是将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学科。作为医院麻醉科第一个博士,他立志要将“麻醉”发扬光大。
俗话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医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支撑着病人生命功能的维护。我们现在手术能够做得大,术后恢复好,麻醉学科至关重要。”
从业43年,姚尚龙先后承担了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部省级课题;获湖北省科技进步、技术发明、成果推广三个一等奖、中华医学奖等部省属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
他也实现了最初“科学家”的梦想,潜心研究20余载,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UE可视喉镜系列产品,获得国内外40余项专利和美国FDA以及欧盟CE论证,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
姚尚龙不仅荣获首届“医学科学家”荣誉称号,还入选“华人麻醉名人堂”,成为中国麻醉学高屋建瓴的引领人之一,推动中国麻醉学学科发展。
除了专业领域,姚尚龙还负责医院医疗管理工作20余年,从医务处副处长、处长直到分管医疗的副院长,处理了数不胜数的医患矛盾:“被打、被恐吓都是家常便饭。医务工作的特点是风险大、责任重,作为分管和主管领导我不能退缩。”
姚尚龙有这份担当精神,也有能力,在他手上,“百炼钢”也成了“绕指柔”。
是情怀更是责任——
母亲呕心沥血抚育,他最懂疾贫之“痛”
相比“星空”,姚尚龙更眷恋的是农村那片深沉大地:“再大的教授,都要接地气。”
年,姚尚龙登上“中华健康快车”,开始首次医疗扶贫,为白内障患者免费义诊。“有一位80岁老母亲牵着双目失明的儿子来就诊。50岁的儿子患白内障,此前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等到医疗扶贫团队到来的时候,已无法逆转。”姚尚龙缓缓地说,“当时看着他们的背影,我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姚母年近九旬,常年患有慢性病。姚尚龙难过地说:“这可能与她年轻时辛劳卖血有关。”
年,姚尚龙出生在安徽桐城一个贫困家庭中,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是清洁工。艰难生活中,母亲靠有偿献血来支撑家庭生活及几个小孩上学。
“我家就是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从小在菜场捡菜叶吃,我母亲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这是很必然的。”
姚尚龙暗暗发誓:“成为医生后,一定要尽全力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家庭。”
成为名医后,医院花重金想聘请姚尚龙,他都拒绝了:“我更在乎老百姓的口碑。”
年汶川地震后,姚尚龙第一时间带领医疗队赶赴灾区。他一边指挥一边亲自做了17台手术的麻醉。余震中,姚尚龙工作的手术室隆隆作响,但没有一个人撤离。姚尚龙说:“我是医生,患者在台上以命相托,怎么能走?”
年仅14岁的四川什邡女孩陈雨秋,为救同学被压在废墟下,身体多个器官被严重砸伤。姚尚龙不仅组织专家及时为她手术,个人还在经济上对其进行了援助。
医院震后重建大楼前的石碑上,刻着“姚尚龙教授及团队”,是为了感谢其在灾区种下的希望。
年,姚尚龙第9次回到汶川进行例行回访和支援工作时,长大了的陈雨秋给了他一个大惊喜——当年瘦弱的小医院的护士长,她对姚尚龙说:“您就是我的亲人,我要像您一样,回报更多人。”
在姚尚龙播撒大爱的同时,爱也在传播与延续。
永不停歇的脚步——
医疗扶贫是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
年4月,春雨连绵,姚尚龙又带着团队奔走在恩施鹤峰蜿蜒的山路上,他知道,山区的患者正对他翘首以盼。
20多年来,姚尚龙每年都会这样为医疗扶贫奔走于全国各地。从湖北地市州到陕西延川及福建宁德,从云南临沧到新疆博州,每年他都要跑个遍。
年,姚尚龙第一次来到鹤峰,这个恩施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国家级贫困县,医院就诊率不到50%。当地人做核磁共振得坐3、4小时车去州府,看一次病要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鹤峰县医院*总支书记、院长骆渊海感慨地说:“当时,鹤峰因病返贫占贫困人口的60%,大家饱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之苦。15个年头了,姚教授每年不辞辛苦送来医学技术和知识,亲自下到村里义诊,手把手培养我们的医生,医院大变样。”
年,姚尚龙第一次去新疆博医院时,被当地“刀耕火种”的景象惊呆:“手术室里没有监护仪,没有一个医生会操作气管插管……”从那以后,姚尚龙每年往返新疆数次,在技术援助、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全面帮扶。
年,姚尚龙发现云南临沧心脏病较多,老百姓看病要去昆明,费用高,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姚尚龙与医院心外科携手,在当地建立心脏病研究所,一年就地做心脏手术多例,帮助了无数因病致贫的家庭。
全国参加健康扶贫的医生很多,但像姚尚龙这样每年带队定点帮扶的医生却不常见。这正是姚尚龙多年扶贫总结出来的方法:“医疗扶贫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我希望基层也能出现裘法祖这样的名医,老百姓在医院的医疗服务,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更能看得好病。”
姚尚龙有一个信念:“带土移植”方能“花开满径”。
在姚尚龙及其团队的帮扶下,鹤峰县医院医院评审,创建了4个县市级重点学科,就诊率达到了80%;医院逐步有了介入治疗室,可以开展新式剖宫产、直肠癌根治术等手术,医院评审。
这便是姚尚龙最引以为傲的“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姚尚龙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地摆着由他参与翻译的外文医学专著。多年来,他还带了多位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近90位,可谓桃李遍天下,其中有很多学生来自医疗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学成后造福一方。
医生是人不是神——
化疗期间赴疆扶贫,感动全国
“姚教授是胸中有大爱,脚踏实地去成就梦想的医学大家。在他的影响下,精准扶贫成为*总支的重点工作,医院也掀起了医疗扶贫的热潮。”医院麻醉*总支书记漆红如是说。
“姚教授就是一个神,感染所有人……”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袁世荧曾在德国工作,正是被姚尚龙精神所打动毅然回国。
听到同事们的评价,姚尚龙纠正道:“医生是人不是神。”
在其办公室,我们看到这位年逾花甲的专家某个周末的行程——周五中午武汉公益讲座,下午赶赴常州参加医学会议,晚上11点赴南京转车至郑州,从郑州转车到安阳,周六上午安阳授课,中午又赴成都参加医学会议,晚上9点往杭州转车至阜阳,周日早上在阜阳学术讲座,下午再转至合肥飞往沈阳……短短2天,辗转10个城市。
工作强度异于常人,但他终究是血肉之躯。
“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很疲惫,扶贫时,为节省时间,吃饭睡觉都在车上。实在睡不着,就吃一颗安眠药,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姚尚龙说。
年一个夜晚,医院泌尿科副主任赵*接到姚尚龙的“6公分左右的肿瘤可以做腹腔镜吗?”姚尚龙没说患者是谁,谁都没想到,这位病情严重的肾癌患者就是姚尚龙自己。
早在年和年,姚尚龙就经历过脑血管手术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如今,他的身体只有一个肾在正常工作。但即使在抗癌阶段,他仍然坚持到扶贫一线。
年6月,姚尚龙在化疗期到新疆签定医疗帮扶协议的照片,感动了业界。
“当时化疗反应比较重,头发全掉光了,瘦了10多公斤。只是觉得还能走得动,就去了,没想到照片会火。”在新疆两周,姚尚龙走遍了石河子市和博尔塔拉自治州,“帮助基层切实提高医疗水平,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祸不单行,年底,姚尚龙的妻子因外伤昏迷二十多天,九死一生。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无人的时候姚尚龙也曾默默流泪:“不管是妻子还是我自己,救人、活下来当然是第一位的。”但看到妻子病情稳定后,姚尚龙又踏上了医疗扶贫之旅。
二十多年如一日,姚尚龙把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光献给了扶贫事业,他的团队对口支援30医院,覆盖受益人群多万。
他推动医院针对贫困患儿先心病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发起减免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共计减免医疗费用0余万元,近名贫困先心病及畸形患儿得到救治……
听到这些数据,姚尚龙却说:“这样算是不对的,这不是我一个人做的事,协和团队每一位医生都有功劳。”
供稿:医院
摘自:《*员生活》杂志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