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田丽君、李春梅
■图片:谭又铭
“是医生‘生命至上’的
职业操守和精湛技术
才把我从死亡边上多次拉了回来
谢谢你们!
近日,在医院心血管外科病房,39岁的杨先生经历了九死一生后,在康复出院之际,双眼浸满泪水地对妻子和医护人员说。
5个多月前,杨先生在浙江打工时突然晕倒,医院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多次出现心脏停跳,医院,救治效果均不佳。
年底,这颗徘徊在生死边缘多天的心脏,医院专家们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再次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奇迹般地康复了。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命悬一线
去年7月3日,在浙江衢州打工的杨先生坐下起身后突发意识丧失,持续大约2分钟后慢慢苏醒。但苏醒后就一直自觉胸前有重物压着喘不过气、大汗淋漓、头晕,感觉自己随时可能会死亡。工友和家属赶紧将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当时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在ECMO的支持下,杨先生的生命体征慢慢稳定,但是由于之前的抢救过程中,他的身体还是处于极度虚弱状态,难以脱离呼吸机支持,9月中旬的时候,他再次突发意识丧失,诊断为重度感染:脓*性休克,由于病情来得非常重,医院救治。
“医生尽力了,我们也尽力了,还是把他送回老家吧!”经过近一个月的救治,杨先生仍然处于昏迷中,意识情况仍不见好转,他的父母和兄弟已经觉得治疗希望渺茫,全家商量放弃进一步治疗,于10月14日通过急救车,将他从浙江千里迢迢转运回重庆合川老家。
生命在爱人的坚守中迎来曙光
回到老家,杨先生顽强的生命,加上妻子不放弃的精神,在他生命最危及的关键时候拯救了他。“我心不甘,觉得他不应该就这样就离开我和10岁的女儿。”妻子唐女士坚持白天和晚上都细心护理并陪伴着他。
经过唐女士及家人的精心照顾,杨先生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之前完全不能活动的右侧手和脚也都慢慢开始能活动,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生命的奇迹在杨先生妻子执着的坚持中绽放。
“我胸痛、胸闷,心好累。”11月5日下午,醒来约一周的杨先生突然对陪着他的妻子说道,妻子看到丈夫非常痛苦的表情,知道病情可能又加重了,赶紧叫来家人,医院急诊科。
“有个胸痛病人,之前检查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非常危重,请科室会诊。”医院急诊科,医生初诊后,立即通知血管医生会诊。很快,杨先生通过绿色就医通道,住进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刚刚看到生存希望的杨先生,再一次走在了生死的边缘。
强大的生命力迎来生命转机
内外科联合,为生命接力
在心血管内科监护室,医护人员立即为杨先生插上了心电监护,抽血检测等系列检查。
“病人入院时反复胸痛、四肢冰凉、不能平躺,上肢血压只有70-80mmHg,处于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的阶段。”心血管内科主管医生张辰博士介绍回忆当时接诊时情况说,而进一步的心脏CT造影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更是让临床治疗组倒吸凉气,因为他这样的心脏供血情况和心脏功能,在没有任何医疗设施和药物支撑下,是不能存活的,到底他是如何活下来的?
疾病虽然无情,但生命又何其坚强!”现在,杨先生的妻子已经将他丈夫生命的接力棒再一次交到了医生的手中,专家们在被杨先生妻子的不放弃的精神感动时,也暗暗下决心:“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在接下来的诊治中,心血管内科的专家们展现出了在精密基础研究中才有的追求极致的科学精神,仔细计算好分析用药量。经过心血管内科专家的精心调整,杨先生的病情逐渐稳定,两周后,他已经可以平躺着去完成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并能在导管室接受冠脉造影检查。这对于杨先生来说,医生又一次为他的生命创造了奇迹。
根据杨先生冠脉造影检查情况,心血管内科专家与心血管外科专家进行了会诊讨论。“冠状动脉狭窄非常严重,必须通过外科搭桥手术,疏通堵塞的血管,才能彻底摆脱死亡的威胁。”专家们会诊后给出了一致意见,但是患者的整个身体情况非常糟糕,前期救治的后遗症,加上长达几个月的躺卧,整个身体机能都显得非常虚弱,而心脏搭桥手术的创伤比较大,如何让他成功接受手术,对外科专家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
时间就是生命,杨先生随时都面临死亡的威胁。11月6日,医院心血管外科,以进一步评估是否能接受外科手术。为了确保此次手术的成功,医院心血管外科专门成立了由肖颖彬主任为组长的救治专家团队。
“心功能四级……”“已完成深静脉置管,救治通道成功建立”“血管严重炎性改变,肢体发青……”转入心血管外科,救治团队的冠心病治疗专家、生命支持专家、重症监护专家、超声专家和护理团队专家们立即对杨先生进行全面评估,因为精准评估病情是手术是否成功最重要的环节。
为生命破例
当心血管外科专家自己还在纠结是否手术的时候,呼吸科专家、感染控制专家、骨科专家又提出了这样的担忧:病人1月前在院外曾因MRSA感染(目前院内感染最严重的细菌感染之一,对多种最高级级别的抗生素都耐药),导致脓*性休克,加上双下肢的坏疽表现,术后感染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这些都无疑给外科手术治疗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对于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装置用于这样危重病人的治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肖颖彬主任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医院伦理委员会主任宋彩萍作了汇报。
医院宋彩萍副院长在详细了解了病人的情况后,为病人生命的顽强、家属的坚持和临床专家的决心所感动。当即表示:在医院历史上,尚未针对类似的情况专门召开过理论委员会讨论,但这次就特意为这例患者的救治,尽快组织召开一次特殊的伦理委员会会议。
蹇朝副教授针对伦理委员会专家的提问一一做了回答,并表示,如果使用辅助装置后,心脏功能仍不能恢复,专家们会将病人列入心脏移植紧急治疗队列,希望能尽快匹配到合适的心脏供体,完成心脏移植。
生命线上最严峻的考验
经过近一周的精心准备,治疗团队和杨先生都将这一天经历最严峻的考验,心血管外科专家将为他实施心脏搭桥手术;搭桥手术结束后,骨科专家将为患者截除坏死的双脚第一脚趾。
“你和我们医生一起努力,共同来渡过这个难关。”一大早,肖颖彬主任就来到重症监护室,给杨先生详细介绍了治疗方案,并鼓励病人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挺过难关。
上午9点,杨先生带着IABP装置被推进手术室。在麻醉科专家的精准管理下,病人顺利渡过了麻醉诱导期,手术于上午10点正式开始。
由肖颖彬、陈劲进、蹇朝和鞠胜杰组成的手术团队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获取大隐静脉和左侧胸廓内动脉作为桥血管后,在心脏跳动中将桥血管吻合到病变血管的远端。面对明显增大又极其脆弱的心脏,包括手术团队、麻醉团队、护理团队都屏气凝神、小心翼翼,担心因为自己的一个细小疏忽,就让脆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幸运的是,在手术团队和麻醉团队娴熟的配合下,到中午12时30分,肖颖彬做完最后一针缝合后,心脏搭桥手术顺利完成,盯着监护仪上还算稳定的心跳和血压,大家都长舒一口气。
但是,这没有让大家高兴太久,或许是因为缺血时间太长,突然恢复了血液供应,心脏变得不太适应,麻醉医师不断提醒大家:“升血压药物已经加大剂量”、“IABP辅助正常,但血压还在不断下降”,大家术前担心的问题开始出现。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都开始紧张起来。
手术专家、麻醉专家商量后决定,先补充容量,进一步增加升血压药物的使用剂量,给心脏一个适应的时间,密切观察后再确定是否使用体外心脏辅助装置。就这样,大家一直盯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盯着监护仪上不断变化的生命体征检测指标……
大约两个小时后,病人心跳和血压已能基本保持平稳,并没有进一步恶化。
“生命体征平稳,转回重症监护室进一步观察,如果循环出现波动,再次启动植入体外心脏辅助装置。”下午4点30分,病人在经历了近7个小时的手术和监测后,再次回到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
精湛的技术
让年轻的生命再次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精湛的技术,让年轻的生命再次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杨先生回到监护室后,生命循环情况进一步稳定,到当日夜间,他已经完全清醒。
术后第2天,病人心脏功能的指标就术前提高了20%,顺利拔除气管插管。
术后第6天,病人顺利停用IABP支持。术后一周,杨先生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康复。
“太好了,你回来了!”当唐女士看到丈夫明显红润的脸色,逐渐变暖的手脚,哽咽着说不出话,只顾着流泪,为丈夫的康复,为自己的坚持,为医学的进步,也为生命的顽强!
经过医护人员术后的精心治疗和专业护理下,杨先生顺利康复出院!
医生信息
■肖颖彬
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各类心脏手术,尤其是复杂重症心脏瓣膜病、婴幼儿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疾病、冠心病外科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和心脏移植手术等。
门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