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发现新型冠状病*引起的病*性肺炎(COVID-19)病例,该病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并在全国呈现蔓延趋势。COVID-19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结合以往病*性肺炎发展过程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与短期死亡率的独立相关性,为此,由吉威医疗与医学网联合推出的[新冠问答]栏目,特别邀请到哈尔滨医院于波教授就《新型冠状病*(COVID19)与心血管系统》详细解读。
COVID-19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一样,是一种β属冠状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病*性肺炎,具有广泛的人群易感性,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肌痛、乏力;影像学表现为胸部CT双肺磨玻璃样阴影及实变。截止至3月10日,我国共有超过8万例确诊病例和例以上的死亡病例,与SARS和MERS相比,COVID-19的传染性更强,病死率更低。目前我国对COVID-19的防治取得初步成效,但国外已开始出现广泛传播,每日确诊数量已经超过国内。因此,了解COVID-19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患者的救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1.新冠肺炎(COVID-19)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已有的研究表明,COVID-19可以引起急性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血管事件。需转入ICU进一步治疗的COVID-19患者,存在基础疾病的比例高达72.2%,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和其它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目前可获得关于COVID-19引起的心血管事件资料较少,但通过既往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发现,约四分之一因肺炎入院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等,且上述事件好发于肺炎确诊的早期(7天内)。同时,心血管事件也是肺炎相关死亡的直接或根本原因。
(1)急性心肌损伤
目前关于COVID-19研究揭示出患者心肌酶学指标TNI、CK-MB、CK升高,COVID-19首诊症状可能有心慌、胸闷、腹泻甚至无症状感染而出现确诊。研究发现COVID-19的SPIKE蛋白可与体内ACE2受体结合,为致病靶点,除呼吸系统表达ACE2受体外,心血管系统ACE2受体也呈现高表达,因此,COVID-19可使心肌细胞受损,而炎症因素所致的体内细胞因子风暴可再次加重心肌细胞损伤。
(2)慢性心血管损害
目前尚无COVID-19的特效药物,目前治疗方案是否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远期的损害还未可知。但对SARS感染者预后的研究发现60%以上患者患有高脂血症和糖代谢紊乱,近半数患者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这些改变可能与SARS治疗过程中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有关。COVID-19的治疗方案更合理,更多样,极大程度避免了长久的心血管损害,但也需要警惕COVID-19的部分用药,《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推荐的抗病*药物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这两种蛋白酶抑制剂作为抗病*的一线用药,它们均可以增加血脂水平,加速ACS进展,阿比朵尔和干扰素的应用需要严密
结合目前的疫情形势和已公布的患者分布来看,COVID-19的易感人群涵盖从新生儿到高龄老人,同时存在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医院启用至今,尚无院内感染和死亡病例的报道,说明传染被有效隔绝,轻症患者治疗预后较好。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患者数量高达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万,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OVID-19的高危人群尤以伴发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老年群体为主,ICU入住率、呼吸机使用率、ECMO应用率均高于普通患者。因此,冠心病合并COVID-19患者较无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更差。
3.冠心病患者如何避免新型冠状病*感染
上文提到,因COVIA-19对所有人群均易感,避免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减少与病*接触的可能,即尽量不出门或减少出门,如必要的外出需佩戴口罩,回家后,将鞋放置于门外进行消*,并将从外带回的物品用75%浓度的酒精进行外表面消*;及时用流水和肥皂或洗手;保持房间勤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以上,北方地区通风时注意保暖,以免着凉。建议冠心病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减少熬夜;低盐低脂饮食,保持乐观心态,让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4.冠心病患者如何用药
心血管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需终身服药,冠心病患者应遵循出院医嘱进行服药,如无病情变化,不要随意改变原有治疗方案或停用任何药物。无药时应及时购买药品,有电子处方或纸质处方的患者可通过线上方式购药,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就诊或开药时,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尽量不接触或少接触公共设施,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被感染。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ACEi/ARB类药物可增加COVID-19感染的风险,对于服用此类药物的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衰患者不建议停药,应继续服用,以免出现病情变化。
5.冠心病患者何时需要就诊
目前互联网医疗不断完善,对于轻症不适患者可以在网上进行咨询,医院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冠心病患者在规律服药的情况下,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症状,包括呼吸系统(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泌尿系统(血尿、排尿困难)、消化系统(剧烈呕吐、腹泻、便血)等,或循环系统症状加重,如心绞痛发作次数频繁,持续时间延长,服药和休息后不能缓解,应及时拨打,就诊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
6.冠心病患者的居家运动康复
因COVID-19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外出运动受限,居家期间,也应该进行适量运动,使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以降低发病风险和感染风险。心脏康复的短期目标是控制症状,提高心脏功能储备,限制心脏病的不良心理和生理影响,改善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状况。长期目标则是通过医学和生活方式的治疗与指导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变冠状动脉疾病的自然病程,最终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猝死和梗死风险,有稳定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
(1)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5~10分钟,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降低运动中发生心脏事件及运动损伤的风险。如:步行、八段锦、太极拳等。
(2)运动阶段
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等运动方式。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是补充。居家期间可以通过行走、慢跑进行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哑铃、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可以通过对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周围肌肉的牵拉以进行柔韧性运动。运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调节呼吸,运动持续时间不可过久,要合理安排每项运动的时间,根据自身的病情,制定一个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方案。
(3)放松运动
放松运动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到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心脏事件。放松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持续时间为5~10分钟。
患者在居家运动的过程中对运动强度的监控至关重要,常采用的方法为自觉疲劳分级法(RPE),在适宜的强度下,患者感觉舒适或稍微有气喘,但呼吸节律不紊乱,可稍急促的说话,不用断断续续,无持续气短、胸闷和心慌的感觉。除此以外,也可监测运动中的心率和血压,以把握患者自身的安全(运动后患者心率和血压正常或变化不大)。
延伸阅读
贾辛未:新冠肺炎防控形势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救治问题
曹雪滨:新型冠状病*感染导致心脏损伤的机理与防治
杨宏辉:河南省在新型冠状病*肺炎流行期间冠脉介入质量控制建议解答
徐亚伟:心血管医师在新型冠状病*感控背景下的防护策略解读问答
推荐阅读
扫码查看学术热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