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在整个项目的成本投入上占比不大,却影响75%的项目成本和项目盈利。从设计优化来优化成本,一方面不能不计成本盲目追求设计效果,另一方面要避免成本不合理导致品质下降。
而控制结构成本,并不会导致结构的安全储备的降低,而是要取消掉其中的无效成本。结构成本的降低是指通过积极化的设计,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去除无效的结构成本,以达到最小的投入产出比。
01
荷载取值
1.1地下室底板上垂直荷载直接由地基土承受,不再传递到基础梁及承台(淤泥土或扰动土时,换填厚中粗砂密实处理)。
1.2抗浮设计水位必须要求地勘报告出具准确值,不允许用现阶段水位或者历史最高水位做为抗浮设计水位。因为水在不同的土层中压力是不一样的,在砂土,砾石层等透水性好的土层中当然水压很直接,在粘性土中水压是要大打折扣的,具体的计算方法,地堪部门会计算。
1.3认真区分恒荷载和活荷载(活荷载一般是强条、且分项系数大),例:公共卫生间活荷载按规范取值,卫生间内台阶等其它按恒荷载取值。
1.4填充墙开窗门洞处,应尽量精确选取线恒载,不得随意加大。
02
计算
2.1多层地下室外墙按计算程序认真计算。
2.2“设计信息”中,选“按单偏压计算”。
2.3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含框架基础梁或承台梁)。
2.4不经审核人批准,不得选取双向地震作用计算。
2.5电算输入时,复杂次梁应严格按一级或二级次梁输入,不得按主梁输入。
2.6转换层层高按框支梁和主要框架梁的平均梁高中线确定,即减小转换层层高,增加转换层上部一层的层高,可稍准确反应这两层的侧向刚度比。
2.7连梁定义:跨度/截面高度<5时,按连梁考虑。
2.8地面结构范围内以下的地下一层抗震等级同地面一层,地下二层及以下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或四级。纯地下室部分抗震等级均为三级或四级。
03
地下室
3.1地下室外墙及顶板上挡墙,墙内外两侧分别按计算或构造配筋(含水平分布筋),不得对称配相同的钢筋。
3.2地下室外墙在顶板处,可考虑支撑梁(间距小于3米)、顶板加腋后,按固端输入,配筋时再二次调幅,调幅系数取0.5~0.7(顶板较厚时取高值;顶板较薄时取低值,如纯地下室顶板等。)
3.3在地下室框架柱下布置的桩,仅满足柱竖向轴压力即可,抗浮作用的其它桩应均匀布置在框架柱下承台以外的底板范围,可在局部范围减小底板的水压力。
04
板
4.1屋面板排水找坡,应由结构找坡(减小建筑找坡恒载)。
4.2板长边和短边之比>2时,按单向板计算,其短边支座面筋按最小配筋率或计算,长向底筋按分部钢筋布置、面筋按最小配筋率布置。(砼规10.1.2条:2<长边和短边之比<3时,是“宜”字)
4.3荷载不大时,尽量布置成单向受力板;板跨应按经济板配筋选取。
4.4如果需要双层双向拉通配筋时,拉通钢筋的直径尽量小(一般可小于最小配筋率),另附加钢筋的直径尽量大。(钢筋直径相差不得大于2级)
4.5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屋顶板厚度取≥mm,按最小配筋率双层双向拉通,计算不足处另设置附加筋且间隔放置(例:厚板、C25砼时,双层双向拉通最小钢筋Ф8
)。4.6裙房屋顶板不采用双层双向拉通配筋,板面未配筋处仅配置构造钢筋Ф6
。05
梁
5.1梁截面有效高度减去楼板厚后的腹板高度,应尽量<(例:板厚时,梁截面高度取mm,不取mm)。
5.2梁底筋不一定全部伸入支座锚固或拉通,次梁的第二排底筋可不拉通。
5.3跨高比<5时,按连梁,其它情况一般按框架梁定义(节约箍筋和腰筋);选择为连梁时,一般不能按杆系定义(按墙开洞处理)。
5.4梁仅一端与剪力墙连或柱连接,而另一端与梁连接时:
1)与墙平面外连接时,可按次梁考虑(即不调幅梁),连接端可点为铰。
2)与柱连接或与墙平面内连接时,框架梁面筋一般不全长拉通,另设置架立钢筋,支座面筋长度取值:为连续梁时,梁面筋长度按常用的1/3跨度;为单跨梁时,梁面筋长度按1/4跨度(面筋原位标注处加括号,括号内数字为面筋长度)。
3)梁箍筋仅在柱或墙一端加密。
06
剪力墙
6.1满足位移计算等限值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剪力墙翼缘面积或长度(可减小纵筋和箍筋用量);标准层墙构造翼缘×墙厚,计算时不输入。
6.2墙厚的最小分布筋:竖向:为10和8间隔放置,水平:为8。
6.3如为不规则结构,地面以上的墙暗柱钢筋不能随意减小,标准层暗柱:
(1)二级时,角部纵筋最小Ф14、箍筋最小Ф8
;(2)三级时,角部纵筋最小Ф14、箍筋最小Ф6
。6.4地下室外墙不设置墙暗梁、且也不设置基础梁(该处底板外挑≥)。
6.5塔楼投影范围内地下二层及往下各层的剪力墙,不设置剪力墙约束暗柱,仅设置构造暗柱;塔楼投影范围外的地下各层一律为构造暗柱。
6.6墙暗柱纵筋一般采用HRB级(Ⅱ级),纵筋直径选择原则是,在角点放置最大限度的直径(钢筋直径相差不得大于2级)。
07
柱
7.1随着柱截面尺寸的增大,柱纵筋最小配筋增大、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也增大:
1)柱纵筋由最小配筋率控制时,应选取满足轴压比限值的柱截面;轴压比不满足时,优先提高砼强度等级(即不加大柱截面)。采用Ⅲ级钢时最小纵向构造配筋率减小0.1%。
2)柱纵筋由内力计算控制时,也优先提高砼强度等级(小偏压柱提高砼强度等级效果显著)。
7.2柱纵筋直径选择原则是,在四角放置最大限度的直径(钢筋直径相差不得大于2级)。
7.3当框架柱和框支柱的箍筋满足以下条件时,其轴压比可增加0.10:
1)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
2)箍筋间距不大于mm;
3)肢距不大于mm;
4)直径不小于12mm。
7.4柱箍筋一般应最大限度等于最小体积配箍率,一般采用HRB级(Ⅱ级),还可以采用多种直径,夹有Ⅰ级钢筋时,应等强度代换(钢筋直径相差不得大于2级)。
7.5柱箍筋形式要最大限度减小重叠部分(允许用拉筋处,尽量不用箍筋)。
文章投稿(与地产有关的学习笔记、个人成长经历、考证心得、工作总结、培训经历、管理思路、对地产的发展见解、设计优化案例等)
讲师招募(沉淀与分享知识的同时,获得高额收益,实现自由职业梦)
设计优化(全专业设计优化(地库优化、结构优化、节能优化、BIM设计咨询)
区域合伙人(全国招募培训顾问、设计优化等业务区域合伙人)
合作共赢,利润共享。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