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全球健康杀手榜,你觉得谁会位居榜首成为“病林盟主”?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癌症吗?是至今都无法治愈的艾滋病吗?还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
以上都不是,真正的高手往往就在你我身边。它不像癌症那么可怖,也不像肺炎那么张扬,更不像艾滋那么隐秘,或许你的爷爷奶奶、邻居家的大爷大妈,甚至你自己身上,就有它的身影,它就是心脏病。
据世卫组织发布的《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年来,心脏病一直是全球首要死因,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自年以来,心脏病死亡人数增加了多万,年增至近万,心脏病现在占所有死因总数的16%。
心脏病,是心脏发生病变的疾病总称,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它由心脏结构受损或功能异常引起,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不同类型的心脏病表现不同,轻重也不一。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因胎儿时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脏畸形所致,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部分患者会因先天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心肌受损,也会形成先天性心脏病。
后天性心脏病这一名称是相对于先心病,对获得性因素导致的心脏病的总称,指因非发育性原因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比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感染性心肌或心内膜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等。
心脏病有哪些症状呢?
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有不同的早期症状,包括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头昏甚至昏厥等。
当出现心律失常时:指心跳异常,如跳动太快、太慢或不规则;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头昏甚至昏厥。
当发生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时:患者会有头晕乏力、心慌心悸、活动耐力降低的症状,重者血压下降甚至昏倒。
当出现心肌缺血时:因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的患者,往往出现心绞痛,严重时导致心肌梗死。
当发生血液淤积时:患者会感到腹胀和食欲下降、尿少水肿、胸闷气短,部分患者还会发生夜间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不同类型心脏病的典型症状各有特点,以下介绍几种常见心脏病的典型症状。
先心病的患儿会出现喂养困难,吸吮数口就停歇,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常常喜欢蹲下缓解呼吸困难。
冠心病患者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会突然感觉胸痛、胸闷,如“过电”一般,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会好转。
风心病患者易疲惫、活动后气促,晚期肺动脉高压时出现咳嗽、咳泡沫痰、咳血等症状。
肺心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心悸、胸痛、乏力。重者呼吸困难且夜间加重、舌头手指出现青紫、多汗、日间嗜睡、精神萎靡、认知障碍、双臂不由自主颤抖。
心脏病有哪些病因呢?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肺原性心脏病万,心力衰竭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下肢动脉疾病万,高血压2.45亿。由于心脏病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的好发人群会有所不同。虽然普遍认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或体型肥胖的中老年人群是心脏病的高危人群,但事实上,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有了年轻化的趋势。
心脏病往往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包括先天和后天因素,其基本病因有如下几种:
1.先天因素
(1)遗传因素:不少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都会伴有心血管畸形。
(2)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结构或功能缺陷。
(3)母体因素:母亲妊娠早期患病*感染性疾病、宫内缺氧、服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或母体患有糖尿病、红斑狼疮、饮酒、接受放射线辐射等,均可导致胎儿心脏血管发生畸形。
2.后天因素
引起心脏病的可能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
(1)吸烟、酗酒、多食肥甘厚腻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其导致的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
(2)某些病*、细菌等病原体感染。
(3)长期服用避孕药、糖皮质激素、某些可能干扰心脏功能的某些保健品或中草药等。
(4)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大。
怎样降低心脏病发病风险呢?
而由于心脏病的病因复杂,所以很难有绝对有效的预防方式,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不过,后天性心脏病可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来降低其发病风险: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要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3、少吃蛋*。一个普通大小的蛋*约含胆固醇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
4、坚持适量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5、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6、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合理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盐高脂。
7、适量饮酒。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8、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衡,学会释放压力、积极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若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
9、积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调查发现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同时还要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0、孕妇在怀孕期避免接触有*物质、放射线,以减少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虽然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心脏病难以彻底治愈,且容易反复发作,但通过及时治疗(药物治疗、电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并配合饮食、运动(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等方式,做好病情监测、定期复诊,心脏病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率。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