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院学指委
张婷:以专业素养迎战“新冠肺炎”
疫情,来得突然。年1月中旬,上医院发出了预警,作为感染科医生,二十多年的专业训练让我意识到这次的“新型肺炎”或许会比几年前的“H7N9禽流感”来得严重。凭着这样一份警觉和担心,在医院组织专家召开第一次专题会议时,我就向院领导提出,希望由我们消化感染科来接管发热门诊的医疗工作。毕竟,应对传染病,我们更有经验。院领导也随即采纳了这个方案,并委派我参加了市卫健委面向全上海发热门诊管理人员的培训。
点“兵”上阵根据上级部署,要做好“特殊时期”的发热门诊工作,首先就需要完善流程。我和院感科同事一起来到现场逐一商议:如何进行分区,在每个区域开展诊疗操作应当做好几级防护、需要哪些医疗物资……一切都是为了医护人员“零感染”。其次还要建好队伍,发热门诊除了我们科的医生以外,还有来自门急诊科的护士,来自检验科、影像科、药学部的医技人员。那时,医院都行动起来了,被点“兵”进入发热门诊的,无论是*员、团员还是普通群众,都是二话不说,让我感到莫大的支持。后来,为了便于各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发热门诊于1月31日成立临时*支部,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春节前夕,我们科病房里尚有不少住院患儿,但接到参与发热门诊的任务,所有医生都全力配合我的调配与安排。几位湖北籍医生主动提出要进入发热门诊;有一位女医生孩子尚年幼,但她表示自己是感染病学研究生、又是经过专培的专科医生,义不容辞;还有一位*员女医生,带着身孕在发热门诊坚守了一个月,才告诉我实情;护理团队中也有不少是从相关岗位前来支援的,她们放弃春节休假,有的还退了回家的车票甚至出国的机票……一桩桩、一件件事都令我感动。
△张婷主任(左一)战斗在抗疫最前线,筑起儿童健康的坚固防线
战“疫”打响经过1月23日“小年夜”晚上的集中培训,除夕那天,我们就正式“进驻”了发热门诊。那时候,尚不清楚“新冠肺炎”病*的感染力、传播途径,有些年轻的医护人员会感到紧张、害怕。而在我看来,一部医学史就是人类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人类面对传染病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作为专业的感染科医生,我也深知造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即便发现了疑似患者,只要切断了传播途径、做好了个人防护,就是安全的。“放心,你们已经是最高级别的防护,在科学面前,传染病是不可怕的”,我对他们说。
不过,“战略上藐视”也需要“战术上重视”。虽然这是一个呼吸道传染病,但病*或许也存在其他传播途径,所以平时不仅要戴好口罩,也一定要做好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我在院内的各类培训、会议上始终呼吁做好手卫生的重要性,也强调医生在看诊时告诉患儿家长应当这么做。现在看来,这些预防措施还是相当得当的。
正如大家在新闻中看到的那样,在发热门诊工作需要“全副武装”:先穿感染科的内穿衣,后穿白大衣,再套上隔离衣、防护服,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也是必不可少的。每次穿脱,消耗都很大,穿上以后体感闷热、呼吸不畅,也增加了日常操作的难度。为了避免防护物品损耗,上岗的医护人员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我也叮嘱他们平时注意休息,既保护好患者更保护好自己。医院后勤保障部门把最好的资源都提供给了我们,一日三餐由餐车进行送餐服务,并为医护人员配给水果、蛋奶、电解质饮料,保障了发热门诊的平稳运转。
医院大门筑起了一道防线,但已经住院的患儿中是否会有问题?我担心儿童感染新冠病*就像感染流感病*那样,他们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对抗不强、症状比较轻,被忽视的话会反倒是会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再感染给成人。就此,我组织留守消化感染科的医护人员成立了“新冠病*儿童筛查突击队”,走进病房开展流调、筛查。所幸,并没有发现新冠病*的蛛丝马迹。
△年1月31日,医院发热门诊成立临时*支部,来自消化感染科、门急诊、检验科、药学部的7名*员在*旗下庄严宣誓(上右);张婷主任(上左中)担任临时*支部书记
有“惊”无险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也遇到过一些突发情况。1月26日大年初二一早,一辆来自湖北医院。突如其来的局面让接诊医护顿时紧张起来;而救护车门打开,只见一位孤零零的孩子。原来,他有先心病病史,父母在上海工作、居住,寒假期间把他送到老家的爷爷奶奶处;突然湖北疫情爆发、多地开始“封城”,为了避免孩子出现病情意外难以获得救治,爷爷奶奶叫了救护车,大年初一连夜将他送回上海。医院接诊的第一位与湖北有关联的患者,当值医护马上对其做了核酸检测,并安排发热门诊留观。之后经过心内科医生的评估,患儿目前情况尚可,暂不需要住院治疗,门诊随访即可。过了半天,核酸测试结果回报也是阴性,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毕竟先心病是重要的风险因素,万一患儿罹患新冠肺炎很可能发展为重症。
当时还接诊过一位发热的少年,需要留观一晚、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孩子的家人非常焦虑——如果陪护在院就不能离开,而离开了就不能再次进入留观病房。这是从安徽返沪的一家五口,除了孩子外,家里的一位老人也出现了发热、X线胸片可见肺部症状,医院留观,尚不排除有“家族聚集性发病”可能。为了安抚好着急的、需要两头兼顾的父母,医院不断沟通信息。结合患儿流行病史与临床表现,第二天早上查房,我对孩子母亲说:“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不大,再坚持半天,等核酸结果出来了,马上就能收入病房”。一颗“定心丸”让家长很好地配合了我们的工作,患儿之后也在我院得到了妥善的治疗。
这几个月里,发热门诊还接收过隔离点转诊来的患儿,医院肝移植中心前需要进行“新冠”排查的患儿,面临过上半年中小学开学阶段一天百余人的就诊高峰;我们病房也接收过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转出的免疫缺陷合并结核的患儿。虽然一开始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都让我们心里没底,但凭借专业背景、按照规范步骤开展工作,很快也就“举重若轻”了。从一月下旬到九月上旬我院发热门诊累计六七千人次的门诊量,未发现过一例疑似、确诊“新冠肺炎”的病例。
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没能前往武汉抗疫有些遗憾,但守护好上海也是一份光荣的使命。这次疫情也是对年轻医护人员的一场“实训”,没有人因害怕而退缩、因艰苦而抱怨,大家都经受住了考验!以专业素养“应敌”,“新冠肺炎”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初心
“新型冠状病*来袭,作为一名*员及消化感染科主任,此时需担当重任。”
致谢
“感谢年轻的医护人员,坚守一线没人抱怨过一句,很感动;医院对我们的支持,尽量满足发热门诊的各项所需,很温暖。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对我们诊疗的信任,感谢科室成员体现出的对于外地患儿的医者仁心;感谢媒体对市民进行的宣教、科普,让我体会到了超大城市在疫情来临时方方面面的支持。”
寄语
“医生不单单是‘看病’而是‘看人’,人文素养和医学知识同样重要,‘有温度’、能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才是好医生。技术再精湛,若是‘没温度’,在我心目中就不是一名好医生。”
讲述人张婷,女,年8月出生,中共*员,上海医院消化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年1月24日(除夕)起带领消化感医院(泸定路院区)发热门诊诊疗工作,并担任发热门诊临时*支部书记。
撰稿人吴望舒、李文彦、徐智康(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儿科方向)
采访人吴望舒、李文彦、徐智康
访谈随感
医者仁心
医院与儿科一向是艰苦的战场,因为这里除了病魔,还有儿童与成人的生理差异、患儿语言表达、与患儿家庭沟通等难度的加成,所以我对于守护“小天使们”的白衣天使一直十分敬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张婷主任以专业敏锐度和*员责任心,迅速带领医院的医护们建立起了发热门诊的防线,向本地和外地患儿提供了周全的诊治与帮助,不仅为住院患儿支起了防御新冠病*的盾牌,更解除了上千个家庭的担忧。“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特鲁多格言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医生的仁德是什么?在张婷主任的叙述中,我们听到了医者仁心。他们不论*治面貌、不争个人利益,只为了患者的健康与白袍的信仰,正是这样的职业道德与奉献精神在后方熠熠生辉,兼以专业素养为支架,才织起了一片温柔而坚实的守护网。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奔赴前线的精英以利刃之姿践行仁德,还有更多像张婷主任一样的“白大褂”,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润雨无声,守护家园。他们每一位都值得我们感恩与歌颂。文/吴望舒(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平静背后的“守门人”
如果说医护是新冠疫情时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门人”,那么感染科的医生便是所有白衣天使最大的信心来源。现代医学的知识太过渊博,其实很多医生都缺乏直面传染病的经验,在面对一种突发的、未知的烈性传染病时难免会忐忑不安。但张婷主任却凭借自己出色的专业知识,以及对人类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的深刻认识,成为了自己所有同事的“定心丸”,也让大家在发热门诊时内心多了一分笃定和安宁。“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在出色的专业素养以外,张婷主任在访谈时展现出的人文素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儿科学门诊见习中,常看到医生因为患儿不能很好地表达而陷入诊断的困境中,家属在此时也会非常着急,如何能让家属耐心配合医生是一门艺术。张婷主任在面对可能的聚集性感染、在安抚家属时展现出的镇定自若和设身处地都为我们日后做出了表率。今日的上海已经回归了平静。正是因为张婷主任他们的表率,我们才有了面对疫情时的从容不迫、才有了安居乐业的底气。再多的话语也难以抒发内心的感动与崇拜,只能更加努力地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期待能在国家与人民需要之时挺身而出!文/李文彦(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冲在最前面的人
可能对于普通人而言,感染科是一个离自己很遥远的地方,也许医院的感染科。而我作为一名医学生,虽然学习了医学基础知识,医院的感染科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与各种可怕的病原体作斗争的地方。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肺炎让我们真正了解到这样一个科室。张婷主任作为一名感染病专业医生,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学识不仅为战友们保驾护航,也成为了每一个在疫情期间发热前往医院就诊的孩子们的守护者。面对这样一个传播途径、预后等都不太明了的疾病,医护人员内心紧张是肯定的,但更多的还是对于孩子们的担心。面对可能的病*暴露,张主任和所有发热门诊的白衣战士没有过多恐惧,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开展流调、筛查,更多的是展现出作为一名医者厚重的责任感。从张主任的故事中,我看到了无数感染科医生在这场疫情之中的身影,他们的勇敢、专业是每一位患者、每一位同事坚实的后盾。他们有的在武汉抗疫一线,医院的发热门诊和病房,是他们走在最前方,为抗击新冠病*筑起高大的一道墙。文/徐智康(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儿科方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