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12月26日,参与制定《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版)》的专家纷纷就指南要点及肺动脉高压的多学科建设进行了精彩解读,分享给大家。
胡成平教授主持并致辞
指南的完成,凝结了国内百余位多学科专家的心血,《中国肺动脉高压指南》终于完成,并于今天成功发布。指南涵盖了肺动脉高压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长期管理等诸多方面,同时对左心疾病、先心病、风湿病、呼吸病、血栓栓塞、儿童及中心建设等特殊问题也进行了系统阐述,是一部非常全面的临床指南。马壮教授主持并致辞
多学科协同推进我国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治体系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的多学科专家还应团结、带动、推动*府、企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患者及家属等力量,通力协作,共同面对和应对肺动脉高压带来的挑战。
陈耀龙教授:《版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方法学解读》
本指南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华医学会对指南制订的要求,取得全球唯一注册号,组建多学科团队,严格管理利益冲突,采用国际权威的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按照RIGHT清单对全文进行规范化报告与撰写。
翟振国教授:《概述与背景(指南背后的故事)》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版)》凝结了位多学科专家的心血,尤为感动的是王辰院士自始至终的引领和指导,高润霖院士和程显声老师等老专家逐字逐句、字斟句酌的修改。还有无数国内外多学科专家为指南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指南撰写贡献了智慧和心血。
一部好的指南,尽管不能尽善尽美,但应该力求完美,尽量做到规范、循证、实用。本指南系统评价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系列指南和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增加了基于国人循证医学研究的数据,希望能够进一步规范我国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希望能够对我们的临床医生有用,希望我们的患者从中获益。
熊长明教授:《版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定义与分类解读》
本指南参考国内外的文献,将肺动脉高压定义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查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meanpulmonaryarterypressure,mPAP)≥25mmHg,并没有采纳年第六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worldsymposiumonpulmonaryhypertension,WSPH)上专家提出的mPAP>20mmHg的标准,但呼吁我国重视针对mPAP在21~24mmHg患者的相关研究。
规范肺动脉高压的相关英文名词的中文译法,将pulmonaryhypertension译为肺动脉高压,将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译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沿用以往的肺动脉高压临床分类分为5大类,但对其中的一些亚类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杨媛华教授:《版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要点解读》
在本指南中,我们制订了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策略,即疑诊、确诊、求因和功能评价的诊断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推荐。在疑诊阶段,强调善于从众多表象中发现肺动脉高压的征象,尤其是对于能够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疾病及危险因素,需要进行定期筛查,而最重要的筛查工具是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是肺动脉高压的确诊手段,指南强调了规范的右心导管检查的重要性。求因即肺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只有全面评估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功能评价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需要全面而准确地评估。
柳志红教授:《版中国肺动脉高压治疗要点解读》
本指南根据不同类型的肺动脉高压给予不同的推荐及建议:第1大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强调其综合性,除了我们常说的靶向药物治疗,还涉及康复、避孕、手术、感染、心理支持等各方面;而靶向药物的使用更应强调其规范性,即对于IPAH、HPAH、DPAH患者,应行急性血管反应试验,当阳性应使用患者能够耐受的高剂量CCBs,当阴性才可给予靶向药物治疗;在治疗策略上特别应强调以达到和维持低危状态的目标性,为达到这一止标联合治疗、定期随访特别重要;对于第2、第3类,指南推荐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为主,当原发病治疗优化后,肺动脉压力仍明显增高时,则应转诊到肺动脉高压中心进一步诊治;第4大类,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则推荐以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为主,以肺动脉球囊成形术、靶向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策略。
刘锦铭教授:《肺动脉高压风险评估要点解读》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危险分层关系到疾病预后评估、治疗目标设定,受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