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新器械的研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早期的先心病封堵术和瓣膜球囊成形术,到如今的经导管瓣膜植入术(TAVR、TMVR等)、瓣膜修复术(二尖瓣、三尖瓣)、左心耳封堵术(LAAC)等,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成为介入心脏病领域的热点之一。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迅猛发展,与心血管影像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各类影像学方法为介入治疗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其中,心脏超声技术作为一种常规的影像学辅助手段在多种介入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年11月10日,在长安国际心血管病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大会(CIC)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谢明星教授,通过丰富的临床病例对介入围术期并发症的超声评价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超声心动图是结构性心脏病诊疗过程中的首选筛查方法,其不依赖于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加上操作简便,可对瓣膜心脏病的实时评估,是目前其它影像学方法难以比拟的。心血管影像学的发展推动着心脏介入治疗不断进步,二者相辅相成,传统的心脏超声技术如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已从早期的单纯二维成像,发展到实时三维、血流彩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为一体的超声探测系统。先心病介入并发症
CICLIVE
先心病是先天性的心脏结构异常引起的心脏功能病理变化,如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先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为器械异位与脱落(ASD常见,发生率0.25%~1.44%)、心包积液与心脏压塞(ASD常见,发生率0.12%~0.42%)、体循环栓塞(VSD、ASD常见,发生率约0.16%)、冠状动脉空气栓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残余分流与溶血、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动脉夹层、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临床中将并发症按其危害程度分级以采取对应手段:1、2级并发症:未改变或仅短暂影响身体及精神症状,无需特殊处理或仅需轻度干预;
3级并发症:短暂改变身体或精神状态,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需用药观察,或经导管介入方法予以纠正;
4级并发症:永久性改变身体或精神状态,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需进一步干预或选择性介入方法予以纠正;
5级并发症:包括引发任何死亡事件或需急诊手术,或ECMO支持以维持生命。Case1.ASD封堵——残余漏
患者女性,24岁,医院超声提示患者ASD,行封堵治疗,术后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出院后,“活动心慌,胸闷”,症状未解除,遂至我院复查心脏彩超:右心增大,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重度肺高压;房间隔可见封堵器,封堵器上缘可见宽约1.4cm的连续中断;CDFI可见连续左向右分流信号。(图1)
图1.ASD封堵——残余漏
病例分析:考虑术前超声没有将软边包含进去,导致Amplazter封堵伞无法完全封闭缺口,因此术后超声应多角度多切面地观察以排除残余漏。
Case2.ASD封堵——脱落患者男,6岁,确诊ASD,外院行ASD封堵术,术中超声:无法确认封堵器是否稳定,遂请我院远程会诊,告知其超声可见残余分流,封堵器未夹住房间隔,但会诊过程中术者已释放退鞘。当晚转至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静脉窦型ASD;房间隔未见封堵器,观察到封堵器位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口,造成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口狭窄,遂行急诊手术取出封堵器。(图2)
图2.ASD封堵——脱落
病例分析:静脉窦型ASD是封堵禁忌症之一,术前应从心尖四腔、大动脉短轴、剑突下双房三个切面确认ASD大小及残边长度,术后需反复确认封堵器的稳定性同时排除残余分流的情况。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
CICLIVE
LAAC技术相对于其他心脏介入技术起步晚,但发展十分迅速。自年初经我国医药器械局批准其进入临床以来,我国已开展LAAC过万例,手术成功率高达97%。因LAAC普遍面向具有卒中高风险、存在长期抗凝禁忌的房颤的人群,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