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仁术济世话危重大医精诚读人心妊娠合
TUhjnbcbe - 2021/2/7 1:19:00


  幽树明花满申城,风劲帆张踏浪行。由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课题组及上海交通大医院联合主办的《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暨年产科危急重症疾病诊治学术会议于年7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医院(东院)举行,上海交通大医院林建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大会邀请国内20余位产科、心内科、心外科、重症医学、儿科等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参会人数逾人,与会专家授课精彩纷呈,讲解深入,参会人员热情高涨,聆听入耳入心。


  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医院林建华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首先对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妇产科同仁表示热烈欢迎。此次大会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第十四届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学习班;第二部分为年产科危急重症疾病诊治学术会议,第三部分是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妊娠合并危急重症救治技术及防控模式研究》课题中期总结会。


  上海交通大医院李卫平院长致辞:首先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授课表示感谢,对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医院是一医院,其中妇产科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得到长足发展,建立了上海唯一一家产科ICU,承担了上海50%的危重症孕产妇患者的救治工作。期望借助此次大会这个平台,能够加强交流、提升实力,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保证母婴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上海交通大医院林其德教授致辞:今日各位妇产科同仁聚集仁济,在这里对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产科危急重症严重危及孕产妇生命,两年前我院妇产科牵头开展了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妊娠合并危急重症救治技术及防控模式研究》,希望这项研究在林建华教授的精心组织及各位同道的不懈努力下顺利完成。


  上海交通大医院赵爱民教授致辞:孕产妇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高龄或伴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孕产妇,二胎*策放开后,国内符合生育的女性有多万,其中约60%为高龄孕产妇,因此加强高龄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识别及诊治具有重大意义。医院自年成为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7年成为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年我院妇产科又成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在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及孕产妇危重症抢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并牵头制定了多项专家共识。这次大会邀请了相应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希望各位参会同仁能够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以下为学术交流环节:

产科医生的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狄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


  狄文教授认为产科医师的职责在于保证母婴安全、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优良熟练的医疗服务,并指出产科因其学科自身、产科疾病、女性患者的三大特殊性导致了与身俱来的高风险,加之产科工作的高强度、社会因素、医务人员因素等导致产科医疗纠纷的产生,这不是中国特色而是全球性问题!医患关系之痛谁之过?这里有医疗体制问题、也有医疗资源匮乏且配置严重失衡、部分媒体推波助澜、患者对医疗服务期望过高的问题,还有医患沟通不畅、医院重程序服务轻人文关怀的问题。现代医学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充分重视医学人文关怀的阶段,人文关怀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狄文教授强调医生不是治病而是治疗病人,一半的医疗矛盾可以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得以解决,产科医生的四大要素包括人文关怀、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工作态度。最后狄文教授引用希波克拉底、特鲁多的名言以共勉。

产科规范化管理—上海市管理经验介绍——林建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


  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的主要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等,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在4年至年十年间下降了56.2%,有了很大的进步。孕产妇死亡率的降低不仅仅依靠技术的提高,其管理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上海市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条例、规章制度及加强妇幼管理工作及临床工作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建立了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全覆盖孕产妇保健管理系统,完善了本市的危重症孕产妇报告及抢救制度。上海市建立了妊娠风险预警评估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病种及疾病,设置五色(绿、*、橙、红、紫)预警分类,便于医务人员快速识别高危孕产妇,医院分工明确的孕产妇保健网络及三级联网的高危孕产妇筛查、会诊和转诊制度。上海市定期进行应急措施和救治方案的检查,保证抢救工作流程绿色通道的畅通、监护和抢救设备的在位、药物血液的及时供给;并建立区域性对口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5家)、多科协作的危重孕产妇抢救模式(由产科安全办公室统一指挥),完善转诊制度。

二胎*策放开后产科面临的挑战——杨慧霞医院


  二胎*策全面放开后,产科面临着以高龄妊娠和瘢痕子宫妊娠相关问题为主的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产科应得到更多的
  段涛教授认为产科的风险点集中在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科、急诊室四个方面,风险控制原则要掌握二八法则。段教授从人员配备、硬件、管理制度和质控体系、文化建设四方面介绍了产房的管理。规范的产房应该配备助产士、产科医生、24小时麻醉医生oncall,24小时新生儿科医生oncall。产科抢救包括ABCDE-FUN,人员的分工应该是:麻醉/重症医生负责ABCDE(气道管理、呼吸管理、循环管理、药物、评估);产科医生负责FU(胎儿、子宫);新生儿科医生负责N(新生儿),但产科的医护人员也要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在人员配备方面的我们面临着理想状态与痛苦现状的巨大差距,我们可以努力做到的是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控制非分娩住院指征,提高床位周转率。在管理制度与质控体系方面,要有SPO架构,开展例会制度,进行产科一贯制管理(建立主诊医生组),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组建质控小组,建立配套产科指南,进行危急重症的模拟实训,制作质控简报等。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注重团队合作,有领跑的冠*、实用的工具、成功的故事。

产科快速反应团队——范玲教授首都医科医院


  产科因其病情突变、进展迅速、瞬息万变、不能预料的特点成为一个高风险学科,因此风险评估、高危预警、快速反应团队(RRT)的建立是保证安全分娩的三项重要工作。首先要对产妇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孕产妇情况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重点观察,并根据生命体征等的变化设立早期预警触发标准(RCOG),一旦达到触发标准,立即采取行动方案。RRT的目标是在患者的管理过程中,做到病情变化的快速识别、迅速处理、防止病情恶化,如发生突发危急重症,则要求做到5分钟DDI(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RRT强调建设标准化的沟通方式:现状-背景-评估-建议,以清楚简洁的信息交流确保患者得到迅速救治,还需要定期进行模拟演练培训提高自身反应能力。产科要求每人都具有医疗风险意识,熟知早期预警触发指标,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而且要训练快速反应团队,从而确保产科质量及母儿安全。

医院急救机制——刘淮教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刘淮教授指出急救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技术、人员的不足。刘教授首先介绍了产科危急重症的概念、预测与流程,然后着重介绍了急救机制的关键环节:1.指挥人员的选择;2.把控时间、做好时间衔接;3.多学科配合,相互支持及补台、加强沟通、达成共识;4.具有救治本领、临床经验、良好心理素质、处理技巧等良好的技能;5.正确果断的决策;6.设备方面: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7.准确、快速、全面的理化检测;8.充足的血源;9.及时动态的效果评价;10.专业会诊;11.转诊,注意把握转诊时机、具备转诊条件;12.首诊负责制;13.开通绿色通道;14.良好的沟通;15.救治文书的管理,要有实时性、一致性、准备性,包括口头医嘱的执行;16.畅通的通讯。最后刘教授介绍了危重症评审的流程、优势及周期。

危重心脏病孕产妇在ICU的监护和治疗——皋源主任上海交通大医院


  皋源主任首先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入驻ICU孕产妇分类、预后及孕产妇死亡分原因,认为临床医生要能够识别危重心脏病产妇并做到重症心脏病孕产妇救治要求。对于心脏病人管理策略应根据不同的心脏病类型进行具体的管理策略制定,皋主任着重介绍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狭窄的管理。皋源主任强调危重心脏病孕产妇的监测与治疗,总体要注重抗凝治疗;进行严格的容量管理,运用良好的前负荷指标进行容量评估;避免低氧血症,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进行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最后皋源主任介绍了一例危重孕产妇经过1.5小时连续胸外按压及其他措施抢救成功的案例直观的展示了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过程。

产后出血的分级管理和临床策略——贺晶教授浙医院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但绝大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贺晶教授带领我们梳理了产后出血的定义,并认为FIGO对产后出血的描述非常符合现状。产后出血防治的关键点在于产前充分评估、手术分级管理与产科质控(包括胎盘植入围分娩期评估及质量控制)、危险评估、出血程度的判断等。产后出血是一个现象,不是一个诊断,我们要具有产后出血的临床思维,根据出血的特征进行快速分析与处理。对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后产后2h出血量≥ml,且出血尚未控制,就达到预警线,则启动一级急救方案,需对产后出血进行正确评估,判断其可能走向,加强产程观察记录。出血量达-1ml则到达处理期,需启动二级急救方案,进行及时适当的干预;出血量≥1ml即到达危险线,启动三级急救处理,要求多学科协作。产后出血易导致DIC,要求临床医生
  李华凤教授别开生面的运用引导睡眠来让大家小憩,恢复精力,然后开始了正式授课。李教授首先指出目前出血判断与评估具有不准确性,产科出血主要是急性出血,出血量并不等同于循环欠缺量,麻醉医生与产科医生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即目标:3位数的收缩压,2位数的心率,1个正常的子宫。产后出血输血的管理目标是维持循环系统功能以保证组织灌注与氧供。目前的输血指南是基于血容量正常、功能成分浓度降低的情况下制定的,因此产后出血我们可以根据休克指数判断丢失的血容量,予以适当的血液成分输注治疗,这时需要公式计算成份血的输入量。产后出血的用血不仅仅强调节约用血,更要强调合理用血。最后李华凤与大家分享了一首易懂易记的产科出血的打油诗——《产科灯塔》“休克指数实时查,适当容量灌注佳。准备充足选全麻,急救药械手边拿。保温加温液通达,监测呼末动脉压。急性失血容量差,补液输血程序化。扩容升压医嘱下,止血手术稳灯塔”.

介入治疗在产科领域的应用——邓东锐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邓东锐教授首先介绍了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介入治疗在产科的应用主要包括治疗性及预防性两方面,治疗性主要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而预防性可用于引产/瘢痕妊娠清宫术前预防性栓塞、剖宫产前预防性球囊置入。邓教授详细介绍了预防性球囊置入的实施步骤及术后管理要点。对于母体,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能迅速明确并栓塞出血血管、即使失败也不影响其他治疗、可降低子宫切除率的优势,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并发症,如血管损伤、造影剂副反应、出血及局部血肿、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及术后疼痛发热等;而对于胎儿,在球囊置入过程中接受的放射剂量(FAD)非常少,是相对安全的剂量,但需注意的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对FAD也有很大的影响,最后邓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大家分享了介入治疗的病例,直观的展示了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妊娠合并结构异常心脏病的诊断——林建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


  妊娠合并心脏病分为结构性心脏病、功能性心脏病、妊娠特发型心脏病,产科最常见的是功能性心脏病,但引起严重后果的大多为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先心病、瓣膜异常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病、心脏肿瘤等。其中先心病最为常见,可由遗传因素、感染、孕期用药、母体疾病、放射线、早产等导致,对于先心病,即便是简单的先心病,也建议育龄女性先进行矫正后再妊娠。随后林教授一一介绍了瓣膜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心包炎、主动脉瘤、心脏肿瘤等的基本知识。接下来林教授指出了上述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中的
  刘建平教授首先介绍了心律失常及其治疗药物的分类,并强调了妊娠合并心律失常要①尽量不要用药;②尽量在妊娠中、后期用;③药物剂量尽可能“最小有效量”,在Ⅰ、Ⅱ、Ⅲ、Ⅵ类药物中,Ⅱ类中的倍他洛克、阿替洛尔最常用于妊娠患者,但应尽量在妊娠三个月后使用。刘建平教授认为心律失常紧急处理要把握五项原则:识别和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纠正和处理基础疾病和诱因(基础疾病和诱因处理有矛盾时,应顾及危害最大方面)、衡量获益与风险、兼顾治疗与预防、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接着介绍了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早、室性心动过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处理要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为最重要目标,重视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处理,要正确选择和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提倡使用电复律等器械治疗;而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要根据症状和心电图轻重决定处理方法。最后刘建平教授与台下的各位教授讨论了产科与心内科硫酸镁、食道调波及电复律的应用问题。

常见成人心脏手术介绍和孕产妇心脏手术的难点——*日太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血管外科


  *日太教授首先与我们分享了3例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例,并总结了这些病例的特点:1.既往仅为简单的心血管疾病,但妊娠后突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急性心功能不全;2.患者或家属对疾病无充分的认知或知晓风险、冒死生育;3.部分医生对疾病无正确的认知,医院缺乏多学科协作。在第二部分,*教授介绍了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及后天性(风心病所致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狭窄及关闭不全、冠心病)心脏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并强调了体格检查尤其是心脏听诊的重要性。对于存在缺损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教授指出其手术治疗要在左向右分流时即疾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如已发展至右向左分流,则禁止手术修补;对于主动脉夹层,妊娠本身就是其独立危险因素,A型主动脉夹层必须急诊手术,B型可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第三部分,*教授介绍了孕产妇心脏手术的难点,指出孕产妇手术前应多学科会诊下综合考虑,根据病理改变和妊娠时间决定灌注部位、体外循环方法,选择胎儿的处理方式及手术方式,从而最有效地保证母婴安全。

先天性心脏病-从胎儿到产后——陈笋主任上海交通大医院小儿心血管科


  陈笋主任首先介绍了胎儿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目的及其在产前、产时、产后的临床价值。对于不同的先心病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部分CHD需急诊手术及新生儿期干预,部分需在婴儿期干预,还有一部分可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随访。接着陈主任介绍了胎儿先心病出生后的早期介入治疗:球囊房隔造口术(BAS)、球囊瓣膜及血管成形术、肺动脉分支支架植入术等,并运用大量的超声心动图像及介入治疗的影像形象地描述了诊治的过程。最后陈主任总结到:新生儿介入前需明确诊断,在介入过程中要有的放矢、避免操作时间过长并且不建议全面的心导管或造影检查,要注意控制放射剂量、尽量选用小的导管或鞘管、注意并发症。

妊娠合并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赵卫秀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医院


  赵卫秀副主任医师以一个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例为开场介绍了DCM的病因、临床表现、对妊娠的影响及妊娠禁忌症(EF30%)。随后赵卫秀副主任医师着重介绍了围产期心肌病(PPCM),PPCM是指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于妊娠期最后3个月(28周)至产后6个月内发生的扩张型心肌病,其病因不明确,多产、年龄3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非裔美国人等是其高危因素,主要表现为心衰症状、栓塞、心律失常、心音异常、心脏杂音、心脏扩大等,超声心动图是其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为排除性诊断,其治疗除一般性治疗外还强调心衰的治疗,主要是利尿、扩血管、强心(与内科治疗内容相同但顺序不同)。最后赵卫秀副主任医师简洁地介绍了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定义、病因、病理改变、妊娠影响、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猝死高危因素评估、治疗、妊娠注意事项及分娩方式选择等。

妊娠期急性心功能衰竭的诊断治疗——吴震溟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医院


  心脏疾病一直都是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重要构成部分。产科的心力衰竭以急性心衰为主,急性心衰包括急性左心衰(主要部分)、急性右心衰及非心源性急性心衰,对此,吴震溟副主任医师向我们介绍了急性心衰的病因及诱因、诊断、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及处理流程。吴震溟副主任医师还与我们分享了国内妊娠合并心脏病大样本病例报道,并指出妊娠期心衰基本发生在血液动力学变化最大的中孕晚期、妊娠晚期和产褥期,诱因有过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感染、心律失常、过多过快输液、严重贫血或大出血、产科合并症、不恰当的用药,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心功能异常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其诊断较非孕期要困难。心衰的产科处理在妊娠期要注意防治心衰,原则上是控制心衰后再处理产科,但严重心衰内科治疗无效,应控制心衰同时紧急剖宫产;妊娠晚期应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原则上宜剖宫产结束妊娠;产后3天尤其是24小时内依然是心力衰竭的好发期。近年来心脏骤停愈加得到产科医生的重视,对于妊娠期心脏骤停应立即启动BLS处理流程。


  最后上海交通大医院林建华教授主持了《妊娠合并危急重症救治技术及防控模式研究》(.1-.12)课题中期总结会议,对课题参与单位、课题分配、经费分配、研究工作内容、目前取得的成果等进行了总结性介绍,随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医院等代表相继进行了子课题的相关汇报。


  明日的专家精彩授课有——林建华教授:《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治专家共识介绍》、蔺莉教授《妊娠期的凝血和抗凝问题》、赵扬玉教授《子痫前期的预测预防和终止时机的判断》、张卫社教授《侵犯宫颈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分期手术治疗》、应豪教授《瘢痕子宫分娩方式选择》等,小编明日将一一为大家奉上,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仁术济世话危重大医精诚读人心妊娠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