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有哪些先天性心脏病能够自愈呢?缺损闭合的概率又有多少呢?
一、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小儿先心病的20%-40%,它是胚胎心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左右心室间的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一般可将室缺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单个小缺损直径<5mm,愈合率高;大缺损直径>8mm,愈合率低。
小室缺:75%的小室缺在出生后1年内自发闭合。
中等室缺:中等大小的室缺受到肺动脉压力、室缺的大小和位置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损的大小可能会减小并发生自发性闭合,但可能性低于小室缺。
大室缺:大室缺很少自发地闭合,一旦发现建议尽快手术。
二、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胎儿心脏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发生、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使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合的房间孔。根据缺损部位的不同,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窦静脉型。临床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约占50~70%。临床上大部分房缺指的是继发孔型,即有自愈可能的类型。
一般来说,如果发生的年龄在出生后3个月以前,诊断的缺损小于3mm,1岁半内几乎都有可能自愈。缺损在3~8mm,在1岁半以内有不少可自然愈合;如果缺损在8mm以上的,很少有自愈者,应当遵医嘱及时治疗。数据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自愈发生在2岁之前,因此房缺手术也大多安排在2岁左右。
三、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是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一种先天性异常通道,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约占先心病的20%左右,男女发病率比约1:3。
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关系,如高原地区发生率更高。另外也与出生状况有关,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产新生儿,体重小的新生儿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者。据统计,约80%在出生后3个月内闭合,少数可延迟到6月,一岁内闭合几率大,1岁以后基本上没有自愈可能,因此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时间安排在6-12个月进行。
虽然以上三种先心病均有自愈的可能性,但还是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后给出建议,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因此,如果孩子筛查出来先心病,家长不能一味等待孩子自愈,幻想奇迹出现,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健康之路技术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