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指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胎儿出生后其心脏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作为患儿出生缺陷第一位的病种,我国已经把CHD列入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方案,力争覆盖范围内可知、可干预,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但现在CHD治疗面临的问题是没有专业的CHD专科,患儿必须在产科、儿科、外科、母胎医学科、新生儿科等周转,患者成年后需要到心内科或心外科进行治疗,医院外,CHD医院、医院、医院之间转换,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诸多不便,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CHD全程防治体系。
外科医师的历史责任
从我国CHD外科手术的数据(表1)来看,从年到年,虽然心脏手术总量逐年提升,但CHD手术占比却在逐年降低。可以说,我国CHD手术数量已经进入高峰平台期,已不太可能继续大幅增长,甚至可能进入下降通道。虽然二胎*策实施,但外科年手术量达10万例或许将成为极限。特别是随着胎儿产前诊断和筛查的发展和推广,产前检查出来的CHD胎儿选择出生的数量将会下降,这将是造成CHD患者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随着CHD产前诊断技术的推广和内科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10年后我国CHD外科年治疗数量或许会下降至6万例左右,而外科医师参与我国CHD全程防治体系的构建,应当是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
CHD全程防治体系的探索
CHD全程防治体系构建的重点工作在于建立CHD产前产后一体化模式和多学科参与的成人CHD治疗体系的构建。
(1)CHD产前产后一体化模式年,我院在国内率先开展CHD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临床应用的探讨:①把CHD外科治疗由新生儿期推进到胎儿期,开展CHD胎儿期外科干预的临床前期研究,提升危重CHD新生儿期外科救治的成功率;②改变转运危重CHD新生儿的传统方式为转运临产孕妇的现代方式。对此,我们制订了《广东省胎儿先心病产前咨询规范(试行版)》和《广东省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版)》。
在胎儿治疗方面,我院坚持胎儿体外循环的研究,目前胎儿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也已经成熟,年底,我院还完成了产时胎儿心脏手术。由此可见,胎儿治疗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同时,因为CHD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需要临床流行病学、产科学、新生儿科、心血管儿科、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影像医学科等多学科的协同开展,为此,我们在年1月建立了全国首个心血管新生儿科,又在年11月成立了心血管母胎医学科,希望能协调团队进行更有效的合作。
(2)成人CHD治疗体系
根据我院数据,成人CHD手术的病例占CHD总手术病例的22%。因此,成人CHD治疗也需要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