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简介
赵晨泽,男,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各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诊治和相关研究。目前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丁雪燕,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工作十余年,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专业为心律失常与起搏电生理,获得国家卫计委的心脏射频消融及起搏电生理资质,尤其擅长各种室上性(包括室上速,房速,房扑,房颤)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卫生厅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项,发表SCI论文数篇。
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大多数房颤的触发灶来源于肺静脉,但目前的研究认为还有其他来源的触发灶(如上腔静脉、冠状窦口、左心房后壁等)。因此,肺静脉电隔离(PVI)是房颤消融的基石,同时行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也能带来一定的获益。心脏植入电子设备(CIED)被广泛应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这些患者本身是房颤发生的高危人群,加之这些植入设备能准确记录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许多患者有房颤消融的需求。由于目前大多是CIED通过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房颤导管消融的在右心房的操作,尤其是SVCI是否会对CIED电极有影响以及CIED电极是否会影响消融手术成功率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评估。近期发表在J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研究者纳入所在中心近10年所有房颤射频消融患者,筛选出其中34例已经植入CIED的SVCI患者并随机匹配34例年龄、性别、房颤类型等参数一致的无CIED患者。研究者还评估了CIED和电极术前与术后的参数对比,评估了电极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电极发生故障的比例。患者基线水平如下:
统计分析发现,CIED组透视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5.8±1.9vs.10.5±1.8min,p=0.);CIED组首次房颤消融上腔静脉电隔离成功率97.1%(33/34),仅有一例因双极除颤电极与上腔静脉相邻未成功消融,患者胸部正侧位片如下图所示:
第一次房颤消融术后的复发率、二次消融手术比例、二次手术PVI和SCVI电位恢复的比例等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二次消融术中,CIED组有两例患者发现SCVI电位恢复且临近起搏电极,导致消融不成功。
另一方面,研究者发现,射频消融并未引起脉冲发生器的故障、电极脱位等不良事件。研究纳入的71根电极中,包含了44根起搏电极,21根除颤电极和6根左室电极,其中有2根起搏电极阈值明显升高,1根起搏电极感知异常。这可能与消融导致电极绝缘层损伤有关,总体故障发生率较低(3/71)。
因此,研究者认为,在大多数CIED的患者中行SVCI是安全有效的,很少引起电极故障及参数的显著变化。
之江心学评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房颤导管消融维持窦性心率获益。这些患者中有部分已经植入了心脏电子设备,植入的电极对房颤消融的操作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导管在右心房内的操作,包括房间隔穿刺、右心房内消融等。由于目前电极大多从上腔静脉系统植入,上腔静脉消融与电极是否存在相互干扰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本研究中发现电极植入时大多位于上腔静脉外侧,SVCI主要在后内侧,这给我们提供了消融的空间。本研究证实了在绝大多数患者中,只要我们小心操作,SVCI是安全有效的。参考文献
KataokaS,EjimaK,YazakiK,KanaiM,YagishitaD,ShodaM,HagiwaraN.Feasibilityofsuperiorvenacavaisolationinpatientswithcardiacimplantableelectronicdevices.JCardiovascElectrophysiol.Oct20.doi:10./jce..PMID:.
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近万例。
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42名(其中博士学位18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1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
往期回顾
、之江心学:PD-1免疫疗法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之江心学:TAVR后房颤抗凝:华法林与DOAC的较量
、之江心学:抗炎药物对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之江心学: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无心衰患者是否需要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之江心学:冠脉小血管病变药物涂层球囊疗效或不逊于药物支架
、之江心学:CASTLE-AF亚组分析:NYHA而非LVEF影响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导管消融效果。
、之江心学:糖尿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栓管理模式及临床长期预后的影响-EPICORAsia研究
、之江心学:COVID-19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对死亡结局的影响
、之江心学:房颤患者排除左房血栓的替代检查?——血D-二聚体值
、之江心学:ACE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对1型糖尿病青少年的血管作用
、之江心学:祸不单行——成人先心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影响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
、之江心学:秋水仙碱的妙用:降低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之江心学:男女有别!永久性房颤患者危险因素、预后和生活质量介绍
、之江心学:冠脉CTA也能评估心肌缺血?
、之江心学:真实世界的房颤消融疗效评价体系
、之江心学: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能否力挽狂澜
、之江心学:不按推荐剂量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会怎么样?
、之江心学:支架内再狭窄,选择药物球囊还是药物支架?
、之江心学:房颤合并生物二尖瓣患者使用NOAC不劣于华法林
、之江心学:肺静脉电隔离之单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法——首次人体试验解读
、之江心学:低氯血症是否能成为肺动脉高压死亡的无创性预测因子?
、之江心学:心血管事件风险对比——微小面积心梗VS常规心梗
、之江心学:老年人长期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
、之江心学:房颤偶发是否就不需要抗凝?
、之江心学:院外心脏骤停复苏的非ST段抬高型患者,还需不需要即刻行冠脉造影?
、之江心学:当适应症出现,哪些ICD患者应该升级为CRT-D?
、之江心学:白天血压控制还行,就晚上血压高点要紧吗?
指导:王利宏
作者:赵晨泽、丁雪燕
排版:林敬阳
审稿:王利宏
欢迎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