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以上老年人通过把脉或心电图可能发现房颤。
定期程控起搏器或ICD可能发现房颤。
向群众说明房颤筛查的作用和治疗的意义。
制定规范的流程用于筛查阳性患者的确诊、临床评估和优化管理。
筛查阳性患者须由医师对30秒以上的12导联或单导联心电图分析后方可确诊。
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对75岁以上老年人或高风险人群进行系统性房颤筛查。
诊断性评估评估房颤相关性症状(乏力、劳力性气促、心悸和胸痛),治疗前后使用修正的EHRA标准量化症状的程度。
持续性房颤复律前后评估房颤相关性症状,以便制定节律控制的方案。
全面管理告诉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势和局限、获益和风险。与患者商讨治疗的潜在负担,了解患者对治疗负担的认知。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以评估疗效和改进治疗方案。联合保健医师、患者、家属和护理员为房颤患者制定全面的、具体的综合性方案。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对于有口服抗凝指征的房颤患者,NOAC优于华法林,机械瓣膜或中重度二尖瓣狭窄除外。
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用于卒中风险评估,男=0分、女=1分时,不应给予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2分、女≥3分时,应给予口服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1分、女=2分时,考虑临床净获益和患者意愿,可给予个体化口服抗凝治疗。
对于所有房颤患者,应使用规范的出血风险评分系统以帮助识别可控和不可控的出血风险因素,识别出血高风险人群以制订早期和更密集的随访方案。
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可帮助识别可控的出血风险因素,识别出血高风险人群(≥3分)以制订早期和更密集的随访方案。
应定期进行卒中和出血风险再评估,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纠正可控的出血风险因素。
卒中风险初始评分低危的房颤患者,4-6个月后应再次进行评分。
如果使用华法林,目标INR应为2.0-3.0,且达标时间范围应≥70%。
对于华法林达标时间范围<70%的患者,应转换为NOAC,并保证依从性和坚持服药,
可通过患者教育、医师指导和更密集的INR监测以努力改善达标时间范围。
单纯抗血小板治疗(单用或联用抗血小板药物)不能用于房颤的卒中预防。
在没有口服抗凝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时,出血风险评估本身不能作为否定抗凝治疗的依据。
房颤的类型(初发性、阵发性、持续性、长程持续性或永久性)不影响抗凝指征。
存在长期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可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患者在心脏外科手术时,可考虑同时行左心耳外科封堵术或隔绝术。
频率控制LVEF≥40%的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的一线用药:倍阻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LVEF<40%的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应使用:倍阻剂、地高辛。如果单药治疗后心率不达标,可联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可将静息心率<次/分作为初始目标心率。
对于强化频率控制或节律控制无反应或不能耐受,且不适合左心房消融术,愿意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可行房室结消融以控制心率。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LVEF极度低下的患者,可静脉使用胺碘酮以尽快控制心率。
节律控制推荐症状明显的房颤患者行节律控制以缓解症状和和改善生活质量。
复律新发房颤药物复律,推荐静脉使用维纳卡兰(需除外近期ACS或严重心衰)、氟卡尼、普罗帕酮(需除外严重结构性心脏病)。
合并心衰或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药物复律,推荐静脉使用胺碘酮。
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是症状性持续性房颤患者节律控制的组成部分。
药物复律仅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应在评估血栓栓塞风险后进行。
电复律前可使用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以提高复律成功率。
对于偶发和新发房颤,无明显结构性或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可由患者自备单次剂量的氟卡尼或普罗帕酮口服以复律,但应先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
对于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ms的患者,除非对致心律失常和心动过缓风险已充分评估,否则不应尝试药物复律。
射频消融术前需评估手术风险和复发风险,并与患者沟通。
肺静脉隔离术后房颤复发,但症状有改善的患者可再次行肺静脉隔离术。
Ⅰ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或不能耐受的阵发性房颤、伴或不伴复发主要风险因素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均可行肺静脉隔离术以改善症状。
倍阻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可考虑行肺静脉隔离术以改善症状。
阵发性房颤或不伴复发主要风险因素的持续性房颤,且有症状的患者,可将肺静脉隔离术作为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
综合考虑获益与风险,以及患者意愿,消融可用于逆转房颤诱发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还可用于EFrHF患者以改善生存率和减少因心衰住院。
房颤相关性心动过缓或复律后出现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可行肺静脉隔离术以避免植入起搏器。
推荐所有房颤消融患者行肺静脉完全性电隔离。
如患者有峡部依赖性房扑病史或房颤消融时诱发典型房扑,可同时消融三尖瓣峡部。
除了肺静脉隔离,还可考虑同时消融低电压区、碎片活动区、异位点状灶、回转轴区及线型消融等。
肥胖患者应减肥。
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和避免诱因也是节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科消融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可同时行房颤消融,但需权衡获益与复发风险因素(左房扩大、长期房颤、高龄、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
抗心律失常药无效后经皮导管消融失败,或预计导管消融失败率高的症状性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可经胸腔镜消融(包括杂交外科消融)以维持窦律。
抗心律失常药无效,预计复发率高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可考虑经胸腔镜消融(包括杂交外科消融)。
复律前后的卒中预防对于房颤复律的患者,NO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劣于华法林。房颤或房扑患者在复律前应有效抗凝至少3周。复律时抗凝不足3周的患者应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除外心内血栓。无论复律方式、是否维持窦律或是否将房颤作为第一诊断,有卒中风险的患者在复律后均应长期口服抗凝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内血栓后,应有效抗凝至少3周后才能复律。应向患者强调复律前后坚持服用NOAC的重要性。所有的房颤或房扑患者,复律前应尽早启动有效抗凝治疗。房颤持续时间<48小时的患者,复律前可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房颤持续时间>24小时的患者,复律后应抗凝至少4周,4周后依据卒中风险决定是否长期抗凝。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内血栓的患者,复律前应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并确认血栓已消失。房颤持续时间<24小时,且卒中风险极低(CHA2DS2-VASc评分,男=0分,女=1分)的患者复律后可不抗凝。外科术后的抗凝房颤外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后,应依据CHA2DS2-VASc评分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
导管消融围术期的卒中预防合并卒中风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如消融前未口服抗凝药,围术期应启动抗凝,消融前应抗凝至少3周,或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除外左心房血栓。房颤消融前已口服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或依度沙班的患者,围术期应继续口服原药物。房颤消融后应口服华法林或NOAC至少2个月,2个月后是否继续抗凝应取决于卒中风险,而非消融成功与否。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包括HFrEF在内的所有房颤患者均可口服胺碘酮进行长期节律控制,但鉴于其心外*性,如有可能,应首先考虑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左室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HFpEF、缺血性心脏病或瓣膜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可口服决奈达隆进行长期节律控制。左室功能正常且没有结构性心脏病(包括显著左室肥厚和心肌缺血)的房颤患者,可口服氟卡尼或普罗帕酮进行长期节律控制。口服索他洛尔的患者应严密监测QT间期、血钾、肌酐清除率和其他致心律失常风险因素。口服氟卡尼进行长期节律控制的房颤患者,如能耐受,可联用一种房室结阻滞剂。左室功能正常或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在严密监测QT间期、血钾、肌酐清除率和其他致心律失常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可考虑口服索他洛尔进行长期节律控制。选择频率控制,合并严重传导障碍的的永久性房颤患者,不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除非已安装起搏器。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识别和控制危险因素是房颤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
应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治疗并发症,以降低房颤负担和减轻症状。
高血压患者应不定期筛查房颤。
房颤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以减少房颤复发、卒中和出血风险。
肥胖患者减肥加控制危险因素可减少房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症状程度。
口服抗凝药的房颤患者不能过量饮酒。
运动有助于预防房颤或减少复发,但过度耐力性运动会增加房颤发作。
中度强度运动能预防房颤,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会促发房颤。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不定期筛查房颤。
优化管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减少房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症状程度。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房颤导致急性或恶化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应立即电复律。
胺碘酮可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急诊频率控制。
抗血小板当联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具有NOAC指征的房颤患者应优选NOAC。
当联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高出血风险患者(HAS-BLED≥3分)应将利伐沙班20mgo.d.减量为15mgo.d.,以降低出血风险。当联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高出血风险患者(HAS-BLED≥3分)应将达比加群mgb.i.d.减量为mgb.i.d.,以降低出血风险。当联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华法林的目标INR为2.0-2.5,达标时间范围应>70%。
ACS+PCI合并ACS的房颤患者简单病变PCI术后,如支架内血栓风险低,或出血风险超过缺血风险时,无论支架类型,三联抗栓(阿司匹林+氯吡格雷+OAC)不超过1周,双联抗栓(氯吡格雷+OAC)至1年。如支架内血栓风险超过出血风险,可三联抗栓(阿司匹林+氯吡格雷+OAC)1周至1月。CCS+PCI合并CCS的房颤患者简单病变PCI术后,如支架内血栓风险低,或出血风险超过缺血风险时,无论支架类型,三联抗栓(阿司匹林+氯吡格雷+OAC)不超过1周,双联抗栓(氯吡格雷+OAC)至6月。如支架内血栓风险超过出血风险,可三联抗栓(阿司匹林+氯吡格雷+OAC)1周至1月。不明原因的卒中急性脑梗塞或TIA的患者,如既往无明确房颤史,应心电记录24小时,心电监测72小时,以发现潜在房颤。既往无明确房颤史的部分高危卒中患者,可考虑进行长期无创心电监测或植入式心电监测,以发现潜在房颤。卒中的二级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梗塞或TIA后,如无禁忌,应长期口服抗凝药,适合者优选NOAC。急性脑梗塞的房颤患者,48小时内不能使用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或华法林。脑梗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发生脑出血,包括自发性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出血和创伤相关性出血,经与神经科医师讨论,充分权衡利弊,可使用抗凝药,适合者优选NOAC。口服抗凝药的出血管理当出现严重活动性出血时,应立即查找出血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应暂停口服抗凝药,直至出血停止和查明原因。
当口服华法林的患者严重出血时,可使用4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
瓣膜性心脏病人工机械瓣膜术后禁忌使用NOAC。
中重度二尖瓣狭窄不推荐NOAC。
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有房颤、房扑或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病史,行心脏修补、Fontan姑息术、右心室担任体循环心室或发绀的所有成人患者,均可口服抗凝药。
先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有一个及以上非性别风险因素,可抗凝治疗。
有症状性房性心律失常病史的房缺患者,在行房缺外科闭合术的同时,可行心房外科消融术。
症状性房颤患者,在行先心病外科修复术的同时,可行Cox迷宫术。
先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可考虑行房颤射频消融术。
先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前可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并抗凝3周。
妊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预激性房颤时,应立即电复律。
妊娠期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出现持续性房颤时,可进行复律。
心脏结构正常的稳定性房颤患者,可静脉注射伊布利特或氟卡尼复律。
根据妊娠不同时期,选用肝素或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房颤的频率控制首选倍阻剂。
如果房室结阻滞剂无效,可使用氟卡尼、普罗帕酮或索他洛尔来预防房颤。
如果倍阻剂无效,可使用地高辛或维拉帕米进行频率控制。
手术后房颤推荐围术期使用胺碘酮或倍阻剂,以预防心脏手术后房颤。
非心脏手术后卒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在评估临床净获益和征得患者同意后,可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心脏手术后卒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在评估临床净获益和征得患者同意后,可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非心脏手术患者不常规使用倍阻剂来预防术后房颤。
性别男性与女性房颤患者的诊断评估、治疗和并发症预防没有差异。
症状性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女性患者,可适时进行节律控制,包括房颤导管消融。
质量管理使用工具量表以评估治疗质量、改进治疗措施和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
快心房率事件如果植入式心电监测设备发现快心房率事件或亚临床房颤,应完成心电图检查、风险因素和合并症评估、使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血栓栓塞风险;应长期随访,使用遥测心电监测临床房颤的进展,监测快心房率事件或亚临床房颤负荷,及时发现临床病情变化。
Reference:doi:10./eurheartj/ehaa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