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
是第16个世界心脏日
▲今天我们来谈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一样,是人身体最重要的器官。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活泼健康、有一颗完美的心。然而很多孩子一出生心脏上就有个“洞”,即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5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
心脏上的“洞”,除了少数能自己长好,大部分孩子都需要手术治疗。先心病如何预防和治疗?请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早点发现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孩子出生后,有心脏或大血管的结构畸形,其轻重主要与畸形的部位、大小、程度有关。
先天性心脏病有多种,根据心脏的血液分流分为三大类:左向右分流,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的非青紫型,右向左分流(青紫型),如法洛四联症,及无分流型,如肺动脉狭窄等。各类先心病的症状和表现均有不同。
先心病在婴儿期表现为啼哭较少、喂养困难(不爱喝奶、易呛奶)、容易感冒、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落后),心功能差的孩子喜欢躺着,不喜竖抱。严重者表现为明显的口唇、指(趾)甲青紫、呼吸急促。
稍大后,幼儿往往自觉体力差、易疲劳,不喜欢活动,稍微活动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发生口唇青紫。轻症孩子可以无任何表现,仅在体检时查出心脏杂音。若是孩子出现以上情况,医院检查,做一个心脏超声检查即可确诊。
“心”病不治后果严重
先心病作为小儿和青少年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不积极治疗,就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发动机”出了问题,心脏泵出的血量不足,孩子全身的血液循环不够,就会体弱瘦小、体力差、胃口不好、经常感冒,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体育活动,不时休息影响学业。
还有些孩子虽然病情轻、平时也没有症状,但是体检时医生发现心脏杂音或心脏增大,而使升学和就业的范围受到限制或失去竞争力。
先心病患儿如果不治疗,随着心脏和血管病变的发展,往往演变为肺动脉高压和(或)心力衰竭,严重时可能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甚至需要置换心脏和肺,才能生存下来,且医疗风险和费用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心力衰竭、呼吸功能不全或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会造成危及生命的不良后果。
几岁能治好十几岁难治
先天性心脏病听上去很吓人,网络传言先心病活不过35岁,这是极其错误的。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大部分的先心病患儿都可以得到根治,而且术后基本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将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工作、结婚和生育。但是根治的前提是,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一般认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尤其青紫型、复杂先心病。
“先心病是几岁能治好,十几岁难治,几十岁不治的疾病。”讲座专家,医院先心内科朱鲜阳主任介绍。
朱主任指出,很多孩子特别是年龄小的婴幼儿被查出有先心病后,家长通常觉得孩子太小、手术风险大,想等长大一点再接受治疗。或者盲目等待自愈,尽管可能性很小还是不愿意治疗。
其实,这种认知会耽误了孩子,因为孩子长大后,心脏负荷加重、心脏增大、身体各器官缺氧出现青紫,而一旦出现青紫,意味病情加重、难以治疗,即使手术了,恢复也会受到影响,预后较差。提示先心病患儿应在出现青紫之前治疗,越早治疗越好。
那么,到底多早治疗最合适?简单先心病,如果心脏没有增大、没有反复感冒或发育落后,可以观察随访,在学龄前(2~4岁)接受手术治疗。重症、复杂先心患儿,由于青紫、心衰出现较早,在婴儿期甚至刚出生就应接受治疗。如法洛四联症的最佳手术年龄为4个月~1岁。
目前先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内科导管介入和外科手术两种。对于大部分简单先心病(约占60~70%),通过心导管介入技术,从外周血管插入导管,将特殊“封堵伞”输送至心脏,堵住“漏洞”即可根治。微创、恢复快,患者术后一两天就能出院。
对于少部分的复杂、重症先心病,则需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技术也非常成熟,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所以说,大部分先心病是可以根治的。
祝宝宝们,身体棒棒,健康成长,拥有一颗完美的“心”!
(注:本文由整理,欢迎分享,请注明出处:先心管家,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