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临床儿科学知识点总结02
TUhjnbcbe - 2020/11/19 12:41:00

通知:

报课程班及购买教材资料、或星题库软件里购买课程,请第一时间联系课程服务张老师,有问题及时处理,录入学员管理系统,全程跟踪服务。请知晓!

后台回复:老师即可

往期回顾

在下方哦

02

儿科学知识点

五、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子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族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

●ABO血型不合(最常见):母亲一定为O型,子为A或B型;40%-50%发生在第一胎。

●Rh血型不合(症状较重):只见于母亲为Rh阴性,子为Rh阳性。Rh血型系统抗原强弱为D>E>C>c>e>d,故其中RhD溶血病最多见。

一、临床表现:溶血=*疸+贫血

1.*疸:Rh溶血病多在24小时内出现*疸,ABO溶血病多在第2-3天出现*疸。

2.贫血:溶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g/L)、网织红增高(>6%)。ABO溶血病贫血少见。

3.肝脾大:肝脾大多见于Rh溶血病,ABO溶血病肝脾大较少。

4.胆红素脑病(核*疸):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最严重并发症,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与神经组织结合产生胆红素脑病(核*疸),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如拒乳、嗜睡、反谢减弱、肌张力减低。

二、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1.常规检测母、子血型,若母为O型或Rh阴性时应检查父亲血型。

2.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改良Coombs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确诊试验。

3.游离抗体试验:有助于估计是否继续溶血或换血后的效果评价,不是确诊试验。

三、治疗

1.光照疗法(首选):蓝光波长-;血清总胆红素>umol/L;是目前应用最多而安全有效的措施,可预防核*疸,但不能阻止溶血的发展,只用于症状轻的。

2.药物治疗:血浆10-20ml/Kg或白蛋白1g/Kg;纠酸;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4-5天;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1g/Kg。

3.换血疗法:用于症状重的。

●换血疗法的指征:

①产前已确诊,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4mg/dl),血红蛋白<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只要题干里出现了合并症,就要采用换血)。

②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20mg/dl;

③早产儿:体重g者,血清总胆红素>15mg/dl;

体重0g者,血清总胆红素>12mg/dl。

注:换血量一般为患儿血量的2倍(约~ml/kg)。

儿童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10%。

●Rh溶血病换血时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ABO溶血最好选AB或O型。

补充:①新生儿溶血病的药物治疗选用苯巴比妥→增加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生成和肝摄取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②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治疗选用苯巴比妥→诱导胎儿UDPGT的产生,减轻*疸。

六、新生儿败血症

一、病因

1.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早发型多见)、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G-杆菌。

2.感染途径

(1)产前感染:母孕期感染,血内有细菌时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又称宫内感染。

(2)产时感染:细菌上行污染羊水,或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污染的羊水引起感染。

(3)产后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细菌可通过皮肤黏膜创面、脐残端创面、呼吸道、消化道及与带菌者接触传播。

二、临床表现:败血=*疸+出血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症状。

1.一般表现: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反应低下(“五不一低下”)。2.*疸:有时是败血症的惟一表现,表现为生理性*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

3.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淤点、淤斑、针眼处渗血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注意新生儿溶血是没有出血的)。

4.休克、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

5.肝脾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大。

6.实验室检查:首选血培养。

三、治疗

1.抗菌疗法用药原则:①早用药;②静脉给药;③联合给药;④疗程要足。一般1~2周,重症2~3周;⑤注意药物*副作用。

2.葡萄球菌宜选用青霉素、一代头孢或万古霉素(首选)。

革兰阴性杆菌宜用氨苄青霉素或三代头孢。

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根据血培养进行调整。

七、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就是冷损伤引起的新生儿皮肤硬肿)。

一、临床表现: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皮肤硬肿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反应低下(“五不一低下”)。

1.低体温:常降至35℃。轻症为30~35℃;重症<30℃。

2.皮肤硬肿: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记忆歌诀:小腿大腿都是下肢,臀面上肢都是全身。

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注:该范围和烧伤没有任何关系)

●记忆歌诀:头颈20双9上,臀8下肢为26,胸腹背腰各14。

3.分度:

程度硬肿范围体温(肛温)

轻度<50%30~35℃

重度>50%<30℃

二、治疗

1.复温:是治疗新生儿低体温的关键。

(1)轻度(肛温>30℃):置于30-34℃暖箱,力争使患儿6-1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2)重度(肛温<30℃):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暖箱温度开始复温(复温不能快),每小时提高箱测温1℃(不超过34℃),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恢复正常。

2.补充热量和液体:复温后维持体温正常的关键。热量从50kcal/Kg开始。

3.控制感染: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如果心率低者可用多巴胺。

第6节:遗传性疾病(2-3分)

一、21-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属常染色体畸变。

一、临床表现:主要特征为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特殊面容。

1.智能低下。

2.生长发育迟缓。

3.特殊面容:眼距宽,眼裂小,眼外侧上斜,鼻梁低平,外耳小,硬腭窄小,舌常伸口外,流涎多等。

4.皮肤纹理特征:通贯手/掌。

5.常伴先天性心脏病(因为第21对染色体是管心脏发育的)。

●21-三体综合征

傻子+通贯手

傻子+皮肤细腻(注:傻子+皮肤粗糙=先天性甲减)

傻子+先心病

二、细胞遗传学诊断(考点、难点)

正常人的核型:46,XX(或XY)。

按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将21-三体综合征患儿分为三型:

1.标准型:最多见,核型为47,XX(或XY),+21。也就是在第21对染色体上多出了一条染色体成为了三条。父母多为正常人,基因突变导致。再发风险为1%。标准型女性少数有生育能力者其子代发病率是50%。

2.易位型

(1)D/G易位:核型为46,XY(或XX),-14,+t(14q21q),就是D组中的14染色体的一部分跑到G组的21号染色体上去了,所以染色体的总数没有变,为46条。为遗传性,其父母中有人染色体少了一条,核型为45,XX(或XY),-14,-21,+t(14q21q)。如果是母亲则每一胎发病几率是10%,是父亲则约为4%。

(2)G/G易位:核型为46,XY(或XX),-21,+t(21q21q),就是21对染色体前面的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跑到第二条上去了(自体易位)。父母大多正常,但21q21q易位携带者的下一代患病几率为%。还有46,XY(或XX),-22,+t(21q22q)核型。

3.嵌合体型:常见的嵌合体核型为46,XX(或XY)/47,XX(或XY),+2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确诊。

2.预防主要是做产前三联筛查: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F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3.鉴别主要是与先天性甲减相鉴别,记住先天性甲减的皮肤是粗糙的。

二、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KU)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不能转化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液中大量排出。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个病也是傻子病,但和21三体综合征不一样,这个刚生下来不是傻子,而是慢慢变傻的。

一、发病机制

1.典型机制: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蓄积并通过血脑屏障,损害神经细胞,所以就慢慢变傻了。酪氨酸的作用是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所以苯丙酮尿症的患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都会减少,导致毛发变*变白。苯丙氨酸及其酮酸从尿液中大量排出,所以尿液有一种特殊鼠尿臭味。

2.非典型机制:主要是由于缺乏四氢生物喋呤,它是由于缺乏三磷酸鸟苷环化水合酶、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所致。不仅导致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递质合成受阻,加重神经系统功能损害。需补充四氢生物蝶呤、5-羟色胺和L-多巴,一般不需饮食治疗。

二、临床表现:●苯丙酮尿症=智能低下+毛发变*变白

1.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最为突出,也是苯丙酮尿症最突出的症状。

2.外观:毛发变*、皮肤白皙和虹膜色泽变浅。

3.特征性临床表现:尿和汗液有特殊鼠尿臭味。

三、诊断

1.●新生儿期筛查: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2.●年长儿初筛:尿三氯化铁试验和2,4-二硝基苯肼试验。

3.尿蝶呤分析:可以鉴别三种非典型PKU。

4.血浆氨基酸(苯丙氨酸)测定或尿有机酸分析:确诊检查。

四、治疗:一经诊断立即治疗,首选母乳喂养。

主要是通过饮食治疗:低蛋白、低苯丙氨酸饮食(至少维持至青春期)。

第7节:免疫与风湿性疾病

一、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一、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

1.胸腺:是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为T细胞的场所。如果胸腺发育不好,那么就容易感染,到3-4岁胸腺影在X线上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2.T细胞:足月儿出生时血中T细胞即达成人水平。其靶细胞为CD4细胞(CD4见于艾滋、结核)。出生时淋巴细胞较少,6-7个月时超过中性粒细胞;6-7岁时两者相当。

3.细胞因子:小儿T细胞分泌的IL-4及LFN-γ约在3岁以后达成人水平。

二、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

1.骨髓和淋巴结:骨髓既是造血组织,又是B细胞成熟场所。颈和肠系膜淋巴结发育最早。

2.B细胞: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就是由B细胞介导的。它比T细胞发育较晚。足月新生儿B细胞量高于成人。

3.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的产物,分为:IgG、IgA、IgM、IgD、IgE。

(1)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类别(IgG通过胎盘可以导致新生儿溶血),出生后3个月开始下降,6个月完全消失,8-10岁又达成人水平。IgG1主要是对病*、细菌、外*素等蛋白质抗原的抗体;IgG2主要是针对多糖抗原(如肺炎球菌荚膜抗原、流感杆菌荚膜抗原)的抗体;IgG4对组织有较低的亲和力,可能与过敏症有关。

(2)如果出生时血清IgM>0.3g/L,提示胎儿宫内感染。

(3)分泌型IgA具有黏膜局部抗感染作用,2-4岁达成人水平。

(4)IgE能引起I型变态反应,约7岁达成人水平。

三、小儿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1.吞噬作用:胎龄34周时,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己成熟,新生儿期吞噬功能呈暂时性低下的改变。

2.补休系统:一般在生后3-6个月时,各种补体成分浓度及溶血性达到成人水平。

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不是一个病,而是一大堆病,它们共同的表现为反复感染(最易出现),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风湿热

由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全身免疫性炎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会引起:风湿热、猩红热、急性肾小球肾炎,都选择青霉素治疗),是A组乙型链球菌咽峡炎的晚期并发症,皮肤和其他部位A组乙型链球菌感染不会引起风湿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有些抗性链球菌的抗体可以导致Ⅱ型变态反应性组织损伤(主要),也可以导致Ⅲ型变态反应性组织损伤(部分)。

2.自身免疫。

二、●诊断标准(考点,必背)

主要表现

次要表现

链球菌感染证据

心脏炎

发热(热)最常见

ASO和(或)其他抗链球菌抗体阳性

关节炎

关节痛(痛)

咽拭培养或快速链球抗原试验阳性

舞蹈病

血沉增快(增)

环形红斑

C反应蛋白阳性(白)

皮下小结

P-R间期延长(长)

●记忆歌诀1:五环星光下

五(舞蹈病)环(环形红斑)星(心脏炎)光(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下(皮下小结)。

●记忆歌诀2:增白热长痛

三、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

(1)急性期,卧床休息2周;

(2)有心脏炎无心衰,卧床休息4周;血沉正常后恢复正常活动。

(3)心脏炎伴心衰,卧床休息8周;再经6周恢复至正常活动水平。

(4)心脏炎伴严重心衰,卧床休息12周;然后3个月内渐增加活动量。

2.清除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2周。

3.抗风湿治疗:没有心脏炎的可以用阿司匹林,疗程4-8周。

4.如果合并心脏炎时加用糖皮质激素,疗程8-12周。

五、预防

预防复发:可应用长效青霉素万U深部肌注,至少5年,最好持续至25岁。有风湿性心脏病患儿,宜做终身药物预防。

三、川崎病

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好发于冠状动脉。

一、临床表现

1.发热:一般持续5天以上,呈稽留热或驰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2.黏膜:口腔黏膜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3.手足症状: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

4.球结合膜充血:起病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退。

5.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肿大,坚硬有触痛,表面不红无化脓。

6.皮肤表现:多形性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呈弥漫性红斑。

7.心脏表现:如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冠状动脉破裂可致死。

8.高热5天以上,并伴有其中四项排除其他疾病后,就可以诊断川崎病。

●记忆歌诀:发热5天伴四项,淋巴黏膜眼手足,皮疹舌头似猩红,排外诊断川崎病,丙球糖皮血小板。

二、治疗

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首选)+阿司匹林,发病10天以内应用。

2.丙种球蛋白无效时选糖皮质激素(合并有心脏病变表现)+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可促进血栓形成,易并发冠状动脉瘤并影响冠脉病变的修复,不宜单独使用。

3.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热退后3天减量,维持6-8周)、双嘧达莫等。

第8节:感染性疾病

一、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一、麻疹:麻疹病*。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

2.前驱期: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出现在下磨牙相对的口腔颊黏膜上,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疹(●热盛疹出),出疹时体温最高,持续3-4天。出疹顺序: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把出疹部位按顺序连线,就是一个“?”形状。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不伴痒感。

4.并发症: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喉、气管、支气管炎、心肌炎、麻疹脑炎。

5.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麻疹时应给予维生素A。

6.预防:一般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3周,如果接受过疫苗的延长至4周。

7.保护易感人群:

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肌注免疫血清丙种球蛋白0.25ml/kg。

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

二、风疹:3后(枕后、耳后、颈后)+孕妇得了易致畸。

1.概述:病原为风疹病*,其临床特征:全身症状轻,持续3日的斑丘疹、枕后、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如果妊娠早期发生风疹可引起小儿先天性风疹。

2.临床表现:发热第2天出疹并于1天内出齐,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疹退时体温恢复正常。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母孕期感染风疹病*经胎盘至胎儿,可引起流产、死胎;活产儿可表现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

3.预防:①隔离至患儿出疹后5天,孕妇(尤其是早孕)应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

②主动免疫:接种风疹疫苗,适宜年龄为15个月至青春期。

③被动免疫:体弱、妊娠早期接触风疹患儿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

三、幼儿急疹

又称婴儿玫瑰疹,病原菌为人类疱疹病*6型。重要的临床特征是:热退疹出,1天出齐。出果出现这个,马上想到幼儿急疹。

出疹期:发热3-5天体温骤退,同时出现皮疹(热退疹出)。

四、水痘

1.概述: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临床特征是:皮肤黏膜相继出现或同时存在瘙痒性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等各类皮疹,而全身症状轻微。

2.临床表现:发热1天以后就出现水痘。

皮疹的特点:向心性分布

(1)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疹,各种疹可同时出现(四世同堂);

(2)皮肤奇痒难忍;

(3)水痘抓破后容易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感染);

(4)皮疹结痂后多不留瘢痕。

3.治疗:首选阿昔洛韦抗病*治疗,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

4.预防:①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②主动免疫:注射水痘减*活疫苗。

③被动免疫:接触水痘72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五、猩红热

1.概述: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和急性肾炎、风湿热为同一病原体----乙型溶链)。

2.临床表现

(1)前驱期:可出现高热、咽痛、头痛和腹痛。发病初期舌乳头为白色,呈白草莓舌,4~5天后,舌乳头红肿,呈红草莓舌(杨梅舌)。

(2)出疹期:发病24小时迅速出疹,先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遍及全身。面部潮红无皮疹,口唇周围发白,形成口周苍白圈。猩红热全身没有正常的皮肤,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上面有红色细小丘疹,呈鸡皮样,触之砂纸感。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其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Pastia)线。

(3)恢复期: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1周开始出现糠屑样脱皮,手足大片状脱皮,时间可达6周,无色素沉着。

3.治疗:首选青霉素。

4.预防:①隔离至痊愈及咽拭子培养阴性;②易感者可口服复方磺胺噁甲唑片3-5天,也可肌注1次长效青霉素。

六、手足口病

1.主要是柯萨奇病*A组16型、肠道病*71型、埃可病*等引起。

2.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1)普通病例:可有轻度上感症状,发病前1-2天或发病时可有低热,患儿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可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通常1周内消退。

(2)重型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表现。

3.并发症:少数病例特别是肠道病*71型患儿可致死或留有后遗症。

4.治疗:加强隔离,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等。

5.预防: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各种小儿皮疹鉴别表

皮疹类型

出疹时间

出疹特点

特征表现

麻诊

发热3-4天后出疹,热盛出疹,3天出齐

呈“?”的顺序出疹

色素沉着、糠麸样脱屑

麻疹黏膜斑(Koplik斑)

最常见的并发症:肺炎

风疹

发热第2天出疹并于1天内出齐,疹退热消

3后,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

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妊娠早期发生风疹可引起小儿先天性风疹

幼儿急疹

热退疹出,1天出齐

发热3-5天体温骤退,同时出现皮疹/斑丘疹

水痘

发热1-2天后就出现

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疹,分批出现呈四世同堂。

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感染

猩红热

于发病1天迅速出现

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上面有红色细小丘疹

脱屑、无色素沉着

白草莓舌、红草莓舌

口周苍白圈

帕氏(Pastia)线

7版出疹时间:风水红花莫悲伤:风疹(0.5-1d)---水痘(1d)---猩红热(1-2d)---天花(2-3d)---麻疹(3-4d)---斑疹伤寒(5-6d)---伤寒(7-14d)。

二、中*型细菌性痢疾(常考点)

21年医师火热报名中...

?直播+重播课手机,电脑都可以

?技能,笔试全包含

?现报名赠送新大纲教材书一套

?早准备,早复习通过率高

?第一年不过,次年重学;

星恒医考:整年复习计划,助力你通关拿证

积水成渊往期精选▼

中西医-内科习题-课程回放一02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05

模拟测试-中医外科学02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01

延长膝盖寿命,就用这一招!简单有效!

中西医-内科习题-课程回放一01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04

传染病、性病知识点总结02

模拟测试-中医外科学01

必考方剂速记法,执药考试60分考点

临床-消化系统-习题课回放03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03

综合题模拟测试-10

传染病、性病知识点总结01

临床-消化系统-习题课回放02

转发医师资格考试安全承诺书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02

综合题模拟测试-09

内分泌系统知识点总结03

临床-消化系统-习题课回放01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儿科学知识点总结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