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行业瞭望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
TUhjnbcbe - 2020/11/9 21:11:00

本文探讨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ICU期间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2月~年8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指征。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为4~21个月,平均(14.02±2.98)月。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为4~20个月,平均(14.10±2.69)月。两组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行先心术后ICU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留置胃管,定时经鼻饲注入牛奶等营养食物,并监测患儿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肠内营养支持精细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病情评估与监测

术后,患儿转入ICU后,应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周围循环情况,并了解患儿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做好心脏监护等措施后,按医嘱要求及时插胃管,尽早开始营养支持治疗;此外,针对患儿个体条件,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点,制定预防性干预对策。

1.2.2精细化胃管管理

患儿留置胃管后,妥善固定,应定时检查,每次饲喂前后,均需检查导管是否移动,查看管上刻度或抽吸确定胃内容情况;同时,注意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与胶布接触后,尽快更换,避免影响胃管固定效果。

1.2.3并发症预防

从胃管注入牛奶或母乳前后,均先先注入5~10ml温水冲管防堵,注入后,应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定时回抽胃内容物,了解消化情况,及时调整食物配方、注入量及次数。

1.3观察指标

1.3.1术前、术后营养状况评估

采用营养状况综合评估方法(SNA)评估患儿营养状况,术前和术后10d,分别测量患儿体质量、检测血常规等生化指标,同时测量患儿身高、体质量、头围等发育指标,评估患儿是否属于营养不良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营养状况。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

1.3.2并发症情况监测

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密切观察患儿体征、消化道症状,统计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术后营养状况评估

术前,两组患儿均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术后10d:两组患儿营养良好占比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儿营养良好占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术后10d:观察组体质量为(9.12±0.73)kg,对照组为(8.69±0.78)kg,组间差异显著(P=0.,t=2.)。

2.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18.60%),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末梢微循环血流缓慢,心肺做功及耗氧增加,导致机体处于高能量代谢状态,对能量的需求增多等。且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营养状态更不容乐观,因而术后ICU期间需及时增加营养支持治疗。本次研究对其临床实践效果分析发现,术前两组患儿均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但是术后10d:两组患儿营养良好占比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儿营养良好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10d观察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可知经过精细化护理干预后,患儿营养状态改善更为明显,且体重增长更快,有助于术后康复。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知精细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措施也降低了患儿相关并发症风险,有助于顺利完成营养改善目标。

综上所述,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ICU期间,积极采取精细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营养及发育状况,并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原作者:靳琳芳

原作者单位: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业瞭望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