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武汉送药人曾拯救陌生人却痛失奶奶,如
TUhjnbcbe - 2025/7/28 18:52:00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www.zherpaint.com/

吴悠28岁,武汉人。从25岁开始,疫情就牵扯住了他的生活。这或许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只要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关于他的故事,开头和尾声显示出一种黑色的呼应。年,吴悠的奶奶脑溢血,而后查出脑瘤,在医疗资源紧张的特殊时期,无法及时入院,最终去世。那时他在武汉,每天骑着电动车,给一个个普通人送去药和物资。前些日子,持续三年的防疫政策转向,他的爷爷感染新冠,“肺部发白,不能吃喝”。更重要的是,因为医疗资源紧张,住院依然艰难。12月27日,他发微博写下这段故事,算求助,也是记录,他“害怕许多事,担忧着的是似曾相识的滋味”。

故事的开头称不上特别。三年前,年初,他给爷爷送口罩,爷爷说你也应该送给更多的人。在那个充满茫然与恐惧的时间点,在以后三年历史的开端,他成为武汉的送药人,骑着妈妈买菜用的电动车,穿行在空无一人的大街小巷,为人们送去必需的药和物资。他是一名校外艺术培训的老师,年轻的学生们不知如何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向他们展示只要行动,总归会有希望。但奶奶病了——需要住院但无法住院,需要手术但没人能手术,那意味着等待,等待,直到无能为力。在一部讲述武汉疫情的纪录片里,他说给更多人送药就是想让奶奶早点住上院。他也知道这个逻辑链条的脆弱,“有点像愚公移山”,他说。但他实在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了。

后来的故事证明,现实不是神话。在医生的帮助下,奶奶住上院,做了手术,但前期拖延太久,最终还是去世了。他感觉到无力,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他送药时骑的电瓶车被博物馆收藏,上面还贴着奶奶的照片。但奶奶再也回不来了。还有他帮助过的那些人,一对亲切的老年夫妻,送给过他一袋速冻饺子,还有一位住在郊区的00后小姑娘,当他将药从窗户里扔进去后,女孩探着头对他说谢谢,他们都再也回不来了。他的学生们总拿自己的老师当作文素材,正能量的故事配上happyending的结尾。这很好,只是会让他觉得尴尬,因为相比那些做到的,“更多是没有做到的”。

电瓶车上贴着吴悠和奶奶的照片

这三年里,他刻意避免与疫情正面交锋,主要是情绪上的。毕竟现实无法逃避。他像原先一样做艺术生培训,线下课上不了就改线上,也没太大影响。有人找他写剧本杀的剧本,前两年市场火热,去年就不行了,线下店大量倒闭。这也没什么,毕竟不是主业。

不过总有些时候,比如梦到奶奶在他从小生活的老房子里看电视的时候,爷爷躺在病床上还想着给他零花钱的时候,一些复杂的情绪就难以斩断。或许是遗憾,他和奶奶约好去海边散心,再也去不了了。无奈,在疫情的一头一尾,要面对两次亲人的劫难。想抱怨,又无处抱怨,“不至于这么惨吧”……

在发出那条有关爷爷病情的微博之后,他通过朋友找医院。爷爷住上院了,病情还算稳定,他的心多少放下一些。他去看望,但尽量避免去急诊之类的地方。那些能看到的,他也能想象到,三年前他已经经历过了。他不想打开“那扇门”,因为知道门后的东西可能让人难以承受——但是,当这一切结束之后,生活总归可以美好的,对吧?

以下是吴悠的讲述:

爷爷

我爷爷81岁,正在接受治疗。他的情况不能说比平均值严重,也不能说比平均值好,总之就是靠呼吸机顶着。目前来讲没有危险,但也不能说好了,还需要一段时间。

从他生病到现在,大概快10天。他没有什么基础病,刚开始不发烧,也没有咳嗽,只是觉得食欲不好。所以没觉得是新冠,可能是别的病,就喝了点藿香正气水。但是过了几天,他下不了床了,有一种很疲乏的感觉,医院,才知道是新冠。我也是前段时间才看到,好像很多老年人容易出现这种症状,不发烧,但已经感染到肺了。我爸医院,当时叫不到。医院,因为离家近。

我爷爷等床位大概等了3天,住院的人多,要排队。一大早5医院,一边打针一边排队。医院排了一天,医院排了一天,都没排上。他排队的时候有点害怕,医院那种无法安慰的害怕。他一直念叨,说想回去想回去,然后我爸爸就只能把他拉回去了。因为住不上院,只能找别的朋友借了台呼吸机,在医院给他开了药,医院打。

后来通过(朋友的帮助),医院有新床位了,就去急诊挂号住进去。之所以有床位,是因为那时候,所有的科室都成了新冠(科室)。那一栋楼不分科室,儿科什么的,住的都是老人,都是新冠(患者)。我爷爷住的是泌尿科的住院楼。

我爷爷的病房住了10个人,那个病房本来有6个床位,后来加了,走廊也摆了床。医院里只要有空位,就都是床。我加了几个医生护士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汉送药人曾拯救陌生人却痛失奶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