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点亮心塔,温暖万家山东工会打赢城市困
TUhjnbcbe - 2025/7/25 17:29:00

潍坊高密市盛德集团的职工任德来身患眼疾,月收入不到元,担负不起三个孩子的上学的费用,生活很是困苦。高密市总工会了解到任德来一家的情况后,主动为其申请了助学项目,并且每次家访,都会带去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目前,他家已经走出了困境。

“孩子终于可以把书继续读下去了,感谢工会‘娘家人’给我全家人温暖和希望!”任德来激动地对记者说。

在山东省,受惠于工会的困难职工其实远不止任德来一家。

“经过5年多的接续奋斗,山东省累计筹集帮扶资金6.6亿余元,帮扶17.7万户困难职工全部解困脱困。”在9月27日召开的山东省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总结会上,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贵堂宣布。

近年来,山东各级工会通过入户调查、信息核查比对、大数据筛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全面精准掌握困难职工家庭状况,并认真落实困难职工联系人制度,联系人和困难职工“一对一”精准对接,多措并举,帮助全省困难职工家庭摆脱了困境。

精准施策部门联动

山东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困难职工联系人制度,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创新举措。这种工作机制把工会干部联系人和困难职工“一对一”地精准对接,实行“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为困难职工家庭找门路、寻出路、奔富路,帮到了困难职工的心坎上。

调查评估显示,全省困难职工识别精准度达99.87%,脱困精准度达99.52%,困难职工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4.14%,96.4%的困难职工认为自家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各级工会在实践中认识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绝不是工会一己之力能全盘够托起,还需借助他山之石,整合社会力量。省总工会积极争取省有关职能部门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帮扶、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救助等政策措施,构建起了困难职工帮扶的多重保障线。评估显示,全省困难职工在就医、就学、养老、住房、就业等方面都有了较好保障,满意度达99.5%。

同时,省总工会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既“输血”又“造血”,依托各级工友创业园、工友实训基地、农民工培训基地等平台,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48.6万人次。调查评估显示,职工认为“生活将会越来越好”的均值为9.72分,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脱困解困只有进行时

解困脱困只是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绝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问题长期存在。为此,省总工会先行一步,困难职工工作对象从建档立卡的绝对困难职工拓展到相对困难、意外致困职工,工作方式要从以大规模投入、超常规帮扶、特惠性政策支持为主转向常态化、长效化、日常化帮扶为主,切实巩固拓展解困脱困成果。

实施常态化、动态化监测。重点对脱困不稳定户、边缘易致困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致困的职工,进行动态监测,跟踪其收支情况和生活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另一方面,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对接。健全防止返困大数据监测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大数据分析。目前,省社会救助数字平台已上线运行,依托该平台,困难职工可自主申请建档,各级工会要建立对困难职工的主动发现机制,切实利用好平台各项功能,更方便快捷服务困难职工。

开展梯度化、精准化帮扶。对深度困难职工家庭继续实行兜底帮扶,把相对困难、意外致困等困难职工家庭纳入帮扶范围,并按照相关制度办法及时给予梯度化、精准化帮扶。持续深化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发挥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山东办事处作用,统筹推进全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

提升品质维护尊严

娘家人的脚步匆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后,提升生活品质就成为广大职工的刚性需求。山东各级工会适应职工群众需求变化,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维权服务各项工作,推动改善和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切实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依托各级工友创业园、工友实训基地等平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解决就业难题。全省工会每年组织就业技能培训要达到人次以上。指导企业特别是新业态企业与劳动者就劳动报酬等事项开展集体协商;推动健全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全面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助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推动完善职工特别是新业态劳动者社会保险制度,推动出台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政策,指导快递、外卖、网约出行、家政、保洁等灵活就业人员较多的行业建立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促进职工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建强用好工会服务职工阵地。以《山东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颁布实施为重要契机,抓好宣传贯彻实施工作,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条例》的威力和效果;紧扣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围绕就业创业、学习培训、养老托幼、婚恋交友、文娱健身、健康管理等内容,设计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标准、高品位的服务项目,为职工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创新服务手段,始终把公益性、服务性放在首位,科学运营管理,建立健全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监督管理、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制度规定,使职工群众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做强工会网上普惠服务体系。开发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智慧化应用场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为支撑,丰富普惠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职工覆盖面、参与度和满意度,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职工工作格局。加大运用大数据的力度,充分利用好“智慧工会”庞大的数据资源,通过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会员行为数据的动态更新和应用汇聚,更好地为职工精准服务,同时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有困难,找工会;有烦忧,找“家人”。

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作为“娘家人”的工会组织始终与职工群众同在。

(姜良芝葛红普)

1
查看完整版本: 点亮心塔,温暖万家山东工会打赢城市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