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特别策划叶慧玲上下求索打造全科理念下
TUhjnbcbe - 2025/6/5 19:31:00
盖博士白癜风遮盖液 https://m.39.net/disease/a_13391944.html

打电话约访叶慧玲教授时,不巧她正在梅州下基层,她告知,自己在梅州等地要呆上约一周时间。她在忙的“活”,正是帮扶当地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专科建设及养老医疗事宜。后来得知,对于叶慧玲来说,下基层等同家常便饭。

叶慧玲,内科主任医师、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

其社会兼职有:广东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等,长期从事全科医学、老年医学、内科学的临床医、教、研工作。

6月21日下午,如约随叶慧玲参观了广医一院全科病房后,我们“转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楼,在全科医师办公室,一边观看她精心制作的《全科理念下医养结合模式的探讨》PPT,一边听她系统地讲述关于养老医疗尤其是医养结合在中国——特别是广东的发展概况、眼下的瓶颈困惑以及业界所作的探索。

除此之外,她还介绍了科室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现状,以及他们在促进医养结合方面所做的有益工作。访谈临近结束时,经叶慧玲提议,我们临时决定第二天上午,再奔赴她和科室医院康宁科(临终关怀科),进行一次基层踩点走访。

把握健康中国老龄化战略目标,努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养老体系,探索政府、社会、个体多元主体共担养老责任,积极政策回应,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为全体老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医养结合服务。

——叶慧玲

01

统揽全局:探索全科理念下医养结合模式

据悉,叶慧玲所在的广州医院全科医学科,于年获批广东省首批全科专业普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年获批全国首批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年被评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全科)和全国优秀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九家之一);是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专业普通师资、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全省三家之一);还是广东省全科医学领军人才所在单位。

该科为广州医科大学临床重点专科,全科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年度,它获得华南地区全科医学声誉排行榜第四名(复旦版《医院专科综合榜》),是广东省全科住培训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核心专家组组长单位,是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指定的全科专业住培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基地(全省唯一),统筹组织全省各考点开展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该科与区域内6医院,13医院成立“全科医学专科联盟”,与医院、优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专科联盟协议,全面开展医、教、研、护理工作;与医院组成紧密型医联体,医院建立以医疗养老为特色的全科医学科,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学科发展新模式。

关于养老医疗尤其是医养结合,叶慧玲及其团队无疑作了深刻的研究,《全科理念下医养结合模式的探讨》的PPT讲义,正是这一努力外加智慧的结晶。而这个PPT,正是这个下午我们访谈的主打内容。

叶慧玲认为,医疗健康是养老过程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诉求。在介绍了中国老龄化现状、特点后,她说:“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包括: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如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以及社区居家养老。而后者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机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正逐渐成为社会养老发展的主流模式。”

她介绍,国家针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按照国际经验提出了“”的养老格局,即90%老人通过家庭养老解决,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3%享受机构养老,并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她表示,“医养结合”是中国特色的名词,将“医”与“养”相结合,是最佳养老解决方案。“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正式提出‘医养结合’这一养老服务发展思路;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任务,具体包括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等。”她说,“医养结合模式包括:医内设养(即在医疗机构内部设立养老病房)、养内设医(即在现有养老院中设立医务室,配备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模式(即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结为定点对口服务单位,由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以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绿色就诊通道等形式,为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卫生保健等服务)。

她例举了上海浦东“南码头”的社区日间照护中心的标准化试点(在依托社区的养老照护中心方面,上海是国内的先行者);利用互联网为高龄空巢老人解决护理、就医难题的北京“一键呼叫”;注重社康中心与托养机构合作的深圳模式(社康中心同颐康之家通过签订协议为其中的专业护理人员和志愿者提供保健、护理及康复技能培训,同时引入健康管理师,构建新型的“家庭医生+全科护士+健康管理师”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共同承担家庭医生的服务职责,不断完善老年人的慢病管理)。

叶慧玲的介绍,让我们站在高坡上,对老年医疗尤其是医养结合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话题回到广州,叶慧玲告诉我们,医院医养结合研究院,医院、医院共同设立的、全省最早成立的医养结合研究机构;广州市首家社区护理站,叫康艺护理站;而年,医院建立的临终康宁科,是广医院为支撑的临终关怀科室。

这个康宁科,正是叶慧玲及其团队的“手笔”,是广医一院与医院建立医联体之后,取得的一大“硕果”。年1月,广医一院全科医学科专家团队指导学科建设技术帮扶;当年7月,全科病区及全科门诊正式挂牌成立。

说到医养结合服务面临的困惑,叶慧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居家医养结合面临考验(家庭养老以家庭内成员互帮互助为基础,现代工作生活方式已使得该基础发生动摇;基层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足诱发居家医养结合供给匮乏);2、机构医养结合需求分层,供给结构失衡及其他困惑;3、基层养老服务诊疗不足;4、社区医养结合有效供给不足。

那么,什么是解决之道?叶慧玲认为,一要把握健康中国老龄化战略目标,努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养老体系,探索政府、社会、个体多元主体共担养老责任,积极政策回应,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为全体老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医养结合服务;其二,顺应长寿时代老年养老对医疗健康、康复护理的需求;其三,必须妥善解决新医改模式下医疗养老支付压力、医疗保障支付压力、养老金支付压力,将养老保障与医疗保障相结合,打造医养大健康闭环。

对此,她举例说,由广州市医疗保障局指导支持的广州“穗岁康”,作为普惠型商业补充健康保险,就是发挥商业健康险的力量,分担医疗保障支付压力一大有力且有效举措。

02

雀小脏全:以康宁为特色,试点市桥机构养老

6月22日上午,我们与叶慧玲教授先后来到医院康宁科全科医学病区,据该科梁医师介绍,这个于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的科室,从最初29个床位发展到目前开放床位张,基本长期处于满员状态。12年来已接纳+人晚期重病患者,15%左右是癌症病人,而老年人所占比重很大。

梁医师介绍了科室发展历史。她说,年医院建立了广医院为支撑的临终关怀科,年7月科室在原有四病区(老年病区、半失能、康复病区、器官衰竭综合区、肿瘤晚期住院区)基础上,新增挂牌成立全科医学病区,并建立番禺第一个科、教、研一体化的全科医师规培基地。年1月开始接收全科规培生轮科培训,目前已轮科规培生32名;年7月全科门诊及全科病房开始接诊患者。

科室目前在广医一院全科叶慧玲主任医师带领下,组成了由1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及14名护士组成的优质医疗护理团队,外加经验丰富并且经过特殊培训的护工团队,固定的社工团、义工联也定期提供爱心活动。

在叶慧玲等引领下,我们参观了该科的老年病区和全科医学病区。她告诉我们,该科专科建设的发展计划是:目标——建设广州市康宁(临终关怀)品牌;发展方向——以康宁为特色,集医、教、研一体的全科医学专科。医院康宁科的医养结合模式即是:医疗机构增加养老服务。

该科主要收治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肺疾病、老年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晚期病人。这里必须圈重点的是:符合上述疾病患者,可在该科长期住院,享受医保报销,住院期间做中途结算——此项政策不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而且减少住院周转给患者带来的不便。

年,医院开始提出康宁模式医养结合工作,安宁疗护工作逐渐从原来的临终关怀服务向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延伸。目前,康宁科的安宁疗医院医院技术力量(与广州医院医联体合作单位)作为支撑。

有了广医一院全科这棵大树,似乎做什么都成为可能。康宁科全科医学病区正式挂牌成立之时,番禺第一个科、教、研一体化的全科医师规培基地宣告建立;年1月,该科全科规培基地正式接收全科规培生轮转规培;年4月,康宁科第一次成功申请举办广州市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专科的发展得到了广医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推动全科医学发展,参与师资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科室人员的临床技能,甚至还有了科研文章。

叶慧玲强调,医院康宁科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以康宁(临终关怀)为特色,集医、教、研一体的全科医学科。她说:“科室不仅自身建设取得‘步步高’之效应,而且科室优质的医疗技术与医疗照护,也树立了很好的口碑,并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导,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医院临终关怀科,无疑是广医一院全科叶慧玲教授团队倾力扶持与主导下的一个“样板工程”。不过,叶慧玲教授告诉我们,在医疗养老方面,康宁科并不是医院唯一的亮点,还有一大亮点,则来自该院市桥街的日间托老服务。

该院办公室主任李雪梅告知,由政府托管、医院运营管理的市桥街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坐落在市桥街田心大街87号,该建筑共有四层,总面积平方米,服务中心内设有长者助餐室、休息室、保健康复室、心理疏导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影视室、绿色网园、曲艺室等文体娱乐场室。医院积极发挥医疗单位特长,把医院和养老院的功能“合二为一”,为有需要的老人免费提供艾灸、热敷盐包、药物泡脚、红外线治疗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给予老人更多关怀,该中心定期组织社工、志愿者为老人服务,与老人进行深入交流沟通,排解老人内心的忧虑,缓解老人内心孤独的情况。

经过近5年的运营与探索,市桥街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各项工作逐渐走上正轨,由于服务便捷、能“医”能“养”,这种“走读”式养老辐射效应正在显现,受到越来越多老人的欢迎,成为区内有口皆碑的“托老所”。

一个康宁科,一个“托老所”,为医院的养老医疗频添异彩。

END

文字:童少波童天骄

编辑:林真伊

审核:王伊晖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别策划叶慧玲上下求索打造全科理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