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心脏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我们身体的发动机。心脏的每一次搏动,可以把血液泵到大脑和全身的各个器官。但当这个发动机因各种原因“动力不足”时,可能就需要“开外挂”——安装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目前主流的心脏起搏器是由起搏导线和脉冲发射器2个部分组成。脉冲发射器埋在胸部皮肤下,就像一个小电脑,通过起搏导线与心脏相连,能感知心脏的跳动。如果感知到心脏跳得太慢,“小电脑”就会发放电流,刺激心肌使其收缩维持心脏跳动。
无导线起搏器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导线的起搏器,相较于传统起搏器,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具有三大优势:
1.体积小和重量轻。体积减小了93%,重量仅约2g,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被称为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
2.电池续航能力强。预计使用寿命超过12年,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动能。
3.对患者的影响小。可进行全身核磁共振扫描,不会影响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7月3日,嘉兴一院就为一位93岁的高龄患者赵爷爷(化名)成功完成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该例植入的落地,标志着心血管内科的心律失常诊治水平提升新台阶,进入国内领先行列。
赵爷爷因“心脏停搏、阿斯综合症”入院。动态心电图提示心脏停搏时间长达9秒,急需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来辅助心跳。但由于赵爷爷高龄,有多年糖尿病史,同时还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若采取传统方式,手术本身的伤口愈合需要时间,加之患者的特殊情况,据家属描述,赵爷爷曾徒手抠掉了自己的一颗老人痣,由此让人不免担忧,增加术后感染风险的同时可能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嘉兴一院心血管内科起搏器团队经过术前缜密评估分析,同患者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选择了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方案。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手术时间仅持续了30分钟,术后6-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三天过去了,现在赵爷爷恢复良好。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微创的手术方式避免了传统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皮下囊袋痕迹和手术创口伤疤,术后恢复也更快,相比有电极线的心脏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术后感染的风险更低。
心血管内科主任翟昌林主任医师介绍,“无导线起搏器是国际先进的技术,它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体验。这次嘉兴市本级首例植入开启了无导线起搏的新纪元,希望这项创新技术可以让更多患者获益。”
嘉兴一院心血管内科是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省慢性病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国胸痛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基地,浙江省心血管疾病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依托嘉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嘉兴市动脉硬化性疾病研究所,不论是规模还是诊疗技术均处于嘉兴市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