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随着“健康中国”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振兴发展之大格局呼啸而来。
作为中医药服务群医院,该如何面对这个新时代?医院的姿态清晰而坚定——
把定时代的脉搏,循着人民的需求,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指导思想,倡导“享受中医药,绿色更健康”理念,全力推动荆州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5年里,该院全年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分别增长27.4%、36.8%、%;基础项目建设累计投资余万元,医院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中医特色大楼开工,一座平战结合的崭新现代化医学大楼将持续造福荆楚百姓;被省人民政府规划为“湖北省长江城市群医疗卫生中心”;国家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基地相继落户……点滴进步,见证了医院不平凡的发展征途。
这是心系人民的健康使命
在一盘棋整体谋划中,荆州中医愈加深刻地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发挥中医药特色、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聚焦特色,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特色即优势。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医院制定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84个、中医护理方案52个,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80个,确定院级专病攻坚项目5项,制定门诊一体化诊疗方案30余个……种种努力,让中医药在荆州百姓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
开展中医特色治疗截至年,医院门诊中药处方及中药饮片处方占比分别达到65.6%和38.8%,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62.5%,非药物疗法占比70.1%。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制定并发布中医药治疗方案。累计接诊发热患者余人次,中医药抗疫参与率达%,轻、重症患者治愈率%。医院研发生产的“益气防感”合剂、抗病毒1号2号中药制剂等中医药防治方案,为全市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医药力量。
——深化内涵,医疗技术提档升级。
对医院来说,没有医疗技术的“强势”,救死扶伤就是一句空话。
中医领先、西为中用,是荆州中医始终不渝的办院方针。
5年来,医院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项;重点发展介入(微创)技术、腔镜技术;积极开展卒中、胸痛、创伤三大中心建设;规范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走多学科联合发展之路,高危、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能力显著提高。
开展微创手术注重在“高、精、尖、新”上做文章,医院百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增加到27台套。先进医疗设备以及LIS、RIS、PACS等临床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医院整体实力。
“点”上出品牌、“面”上大跃升的局面,为患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持续改善,服务潜能有效释放。
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荆州中医主动回应群众期待,全面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建立健全护理组织管理体系,苦练内功;中医特色护理独树一帜;落成平方米制剂中心,中医药服务方便可及;规范开展处方点评,质量安全再上层楼。
着力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中医服务链条进一步延伸。医院治未病科应运而生,中医辨识评估和诊疗、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与群众健康需要贴得更紧;健康管理中心、毛家坊分部同样加强健康管理、预防保健服务,让中医顺应现代生活方式,活起来、动起来。
这是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
医疗服务能力的增强,离不开在人才培养上的全面发力。紧扣“培养”“传承”两个关键,荆州中医用人才战略提升发展力度。
将目标锁定在打造人才梯队上,荆州中医现拥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湖北中医大师2名、湖北中医名师1名、省市知名中医14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1名;高级职称专家人;培养、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层次高水平人才90余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增长25.9%。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劳动模范、“荆楚名医”……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助力人才储备上的效应持续释放。
这些高层次的人才在各自专业领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如群星璀璨,成为患者的守护天使,医院发展提供了永续动力。
师承,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以科研为载体,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落到实处。医院成立了荆州市中医药研究所,聘请10余名高水平专家指导科研工作;出台“双百万工程”等多项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
研制抗病毒中药制剂人才反哺科研,持续发力。医院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4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项;科研成果获省级奖项5项;发表科研论文篇,其中SCI收录9篇,交上一张“亮闪”的成绩单。
以人才为引领,医院师承教育体系。以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为抓手,搭建三级“师带徒”模式;规范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每年开展中医药培训余次,举办各类继教项目20余项;选派骨干外出学习交流余人次;培养住培、师承和实习进修人员余名……
这张聚能、释能的“人才网络”,医院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加速奔跑。
这是释放活力的生动实践
奋进在发展新阶段,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生命线,大力发展重点专科,彰显品牌效应,荆州中医优势学科、特色专科连链成势,释放创新发展活力。
“十三五”期间,医院新增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9个;建设9个省级以上名医工作室,程跃、周祖山2个外院名医工作室。
数字的背后,是医院综合实力的整体跃升。
通过不断搭建新的医疗平台,毛家坊分部被授予“省级优秀国医堂”称号;妇科、脾胃病科、心病科荣获“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称号;国家级心脏康复中心、全国早期大肠癌筛查湖北分中心副主委单位、全国慢阻肺康复协作组成员单位相继落地……荆州中医跑出“多学科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成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基地;挂牌湖医院、长江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医院;担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荆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单位、荆州市中医药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荆州市中医药研究所挂靠单位、荆州市医疗机构制剂研发教学基地……厚植学科建设优势,促进综合实力提质升级,荆州中医不断探索。
发挥牵头单位作用,医院在全市组建“7+1”中医医疗联合体,与60余家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帮扶、中医特色共享、中药制剂通用、双向转诊为抓手,打造荆州市中医药服务网络,促进形成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的就医需求。
守正创新,是中医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也是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围绕促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目标,医院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荆州市兴茂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吸引社会资金,搭建起科技成果承接转化的快速通道。现已研发、生产健康产品13个,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助力荆州中医药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这是蓄势发展的革故鼎新
医院管理,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新方向。变粗放发展为向内部管理要效益,荆州中医不断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之路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医院管理的制度创新,重在一个“效”字。
从治理体系、管理机制、员工权益、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医院编制了《医院章程》,为依法自主办院、实施高效管理、履行公益性奠定坚实基础。在临床科室推行绩效改革,医院建立四个方面66项指标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考引导作用,确保了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
将管理改革推向纵深,医院建立了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规定设立总会计师,执行药品、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和相关价格政策,使医改成果惠及群众。
加强预算管理、监督和绩效考评,逐步推行全成本核算,节约运行成本。改革人事管理制度,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或服务外包形式,提高后勤工作效率。
医院发展的管理质量,追求一个“智”字。
智慧医疗,是如今人人都有感知的民生热点。医院为平台,荆州中医将医疗改革与信息化结合,完成了医疗、护理、院感质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多项管理系统上线工作,助力医护人员提高效率。
医院将安全生产责任关口前移,详细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责任认定处置程序,引入管理系统,带好安全“紧箍咒”。
这是凝心聚力的前行指引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荆州中医始医院改革发展方向,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医院高质量发展和转型跨越指引方向。
党旗飘扬,凝心聚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医院党委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规范党委、行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注重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四个一、五结合”做法,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问责制度,规范执行关键岗位干部定期轮岗制度。
党风廉政,风清气正。医疗卫生事关民计民生,荆州中医以提高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为目标,将党风廉政建设、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常抓不懈。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隔离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述责述廉等党内监督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物、管事,筑牢制度防线。建立健全行风建设组织体系和信访工作机制,完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规范》,建立完善的医德考评制度,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医疗环境。
人文建设传递温度。
医院作为城市的窗口,反映着城市的文明水平。荆州中医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单位模范表率作用,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医经典大赛”“悦中医、悦健康中医药文化普及宣传”“中医中药村村行”“我与中医药主题征文”等系列文化宣传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的精神纽带;制作“中医有方”科普短视频期,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实施“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引进、推广中药材半夏种植,脱贫攻坚再创佳绩;进社区、访乡村,总计参与志愿服务3万余人次,累计时长4万余小时,充分发挥“荆州中医”志愿服务生力军作用;对口支援、援外援疆,荆州中医迈向新时代的发展历程,澎湃着文化自信的力量;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医院文化,医院职工的幸福感、医院发展增添了一抹温暖底色。
中医健康服务进社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五年,也是医院推动医改再深化、守正创新再出发的重要五年。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六大体系”建设,医院必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入全省中医药医疗卫生系统“领跑”方阵。
眺望新征程,每一个机遇与挑战,医院继续前行的坐标。荆州中医深化改革的故事,将朝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方向继续书写。
行者不远,他们已经在路上。
奋进“十四五”荆州中医这样干
★切实加强专科能力建设
做实做细专科发展规划
深化临床科室管理模式改革
夯实多学科联合诊疗体系建设
加强护理垂直管理
严把质量安全底线
打造“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以中医药特色为抓手,创建优势品牌
加快“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完善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制度保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统筹规划人才培养与引进
搭建“才尽其用”的良好平台
★全面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
促进临床科研协同发展
深入开展临床研究和技术攻关
大力提升信息技术智能化水平
★稳步推进医联体建设和产业化发展
强化辐射带动作用
增强“兴茂源”公司企业实力
积极参与“江汉平原中医药研发推广中心项目”建设
★夯实党建基础
凸显党建引领作用
繁荣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