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在北京三甲医院当陪诊师月入过万,但人情
TUhjnbcbe - 2024/12/23 16:09:00

一、医院当陪诊师

顺着消化内镜中心窗口排队的人队往前,队首的人收好了票据资料离开,接待窗口的玻璃前露出了一个矮瘦的中年女人。

“我给刘xx登记。”俞艳说着,把一叠资料递给了窗口那头的医护人员。

这会儿是工作日,医院排队做消化内镜的病患还是很多。这是北京城市的另一面,许多人因为不同的原因,从日常生活中暂时离开,到医院修葺抱恙的躯体。他们中的部分人经过看诊、问药、检查,医院后便得以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另一部分人则不得不留在这里继续与病痛纠缠。

俞艳混迹其中,是一名职业陪诊师。有活儿的日子,医院里,穿梭在问诊看病的人群间,为顾客排队、取药,记录医嘱、和医生沟通,还要负责照顾好病患,按小时计费。

在成为一名职业陪诊师之前,俞艳是一名商人太太。她不仅是贤内助,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在生意上也是商人丈夫的好帮手。丈夫做钢铁生意,规模不算小,在海外还投资了工厂。人生的上一个阶段,俞艳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花在经营夫妻档生意和照顾家人身上。就这样操劳了10年,疫情来袭,俞艳丈夫的资金链断裂,家庭的经济状况突然变天,卖了三套房才还清欠债。

生活几乎得从头打拼起。为了挣钱帮补家用,俞艳在52岁这年再次从小家走了出去,成为了一名陪诊师。

这份工作意外地帮她走入了许多不同的人生。以旁观陪伴的视角看医院停驻的病人和家庭。

在俞艳的经历中,陪诊项目所服务的人群,主要有儿女不在身侧的中老年人、腿脚不方便的病人、从外地来北京求医的病患。还有一种情况——单纯只医院看病的,这样的顾客虽然不多,但也不是个例。

今天,俞艳的客户是罹患肠胃疾病的70多岁老人刘姨。刘姨头发花白,因为肠胃不适,本就佝偻的身子愈发萎靡。她脚步虚浮,从医院门口走到消化内镜科的过程中,不得不把大半部分重心顺着俞艳托扶她的手臂,挪移到俞艳的身上。

医院做肠镜、胃镜类检查时都会建议病人带着家属陪同。今天,刘姨的女儿工作上不好请假,就付费找了俞艳来陪诊。

俞艳性格大大咧咧,莫名滋生了一种亲近感。有时候陪诊的过程无聊,顾客总愿意和她多聊点自己的事。这天候诊时,刘姨就和俞艳唠起嗑。

刘姨是跟着女儿来北漂的,平时孩子工作忙,刘姨就在家帮女儿带孩子。刘姨说,自己会来北京,是因为女儿生了孩子,有了用得上自己的地方。其实更早的时候,女儿说不放心她一个人在老家,想接她来一起住,她很忐忑,怕给女儿添麻烦。

怕给年轻人添麻烦,是许多老人做决策时的重要参考项。

如今,问诊系统日益电子化,医院里看到独自问诊的老人。在自助挂号、缴费机,门诊签到机,检查报告自助打印机旁,总有对着电子屏愁眉苦脸的老年人。每次遇到,只要身旁没搀扶着人,俞艳都乐意上前帮忙处理,当然,那纯粹是路人帮助路人,免收费用。

图|医院门诊大厅一排自助取号机

在北京这座城市里,青壮年人总是焦灼而忙碌。老人们不忍打扰这份拼搏,这也生产了一部分陪诊的需求。俞艳接待的陪诊单里,有一大块是儿女们下的陪同老人问诊的订单。

孩子们下的订单,有时候也会酝酿出诙谐的工作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是瞒着老人请的陪诊师,因为老人舍不得花钱,孩子们和俞艳联系上后,会请她在老人面前假扮亲友,俞艳假扮过孩子们的朋友、同事,素未谋面的邻居等。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老人知道请俞艳来花了钱,否则临结束,这些年轻人怕还会遭父母一顿埋怨,觉得为了自己看病还浪费一笔钱请人陪着,为此内疚。

也有的老人瞒着年轻人看病,为了安全主动找俞艳陪诊。今年年中,俞艳陪诊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李大爷。李大爷的老伴儿去世了,儿子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就自己一个人。联系上俞艳的时候,老人说自己心脏不舒服,医院搞不明白,才在网上找陪诊,李大爷和俞艳说,医院做一次心电图就好。

俞艳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在北京三甲医院当陪诊师月入过万,但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