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大一附院多学科协作,为1例早产、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高难心脏修补术获得成功,目前患儿已经康复出院。
多学科挑战高难“补心”术获成功
该患儿在母孕期胎儿超声就提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患儿的母亲在孕36周时,因“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和子痫前期重度”,交大一附院妇产科紧急实施剖宫产手术,顺利分娩。患儿出生后立即入住新生儿科,给予对症支持。心内科“心脏超声”团队随即介入,王顺教授为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心超提示“室间隔、房间隔巨大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同时合并有严重肺动脉高压”。
患儿住院过程中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氧合难以维持,在给予呼吸支持对症处理的同时,新生科李小权教授、王芳会医师立即联系心外科会诊。闫炀主任团队在了解患儿病情后,建议尽快手术,否则患儿可能出现难以纠正的恶性循环障碍和心力衰竭,进而危及生命。手术必须开胸让心脏停搏,在进行体外循环支持下进行“补心”,但患儿体重仅有2.49公斤,为如此低体重的患儿进行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支持下的开胸手术在该院还是第一例,尤其患儿肺动脉压力已经接近70毫米汞柱,手术风险极高,对治疗团队是巨大的考验。
时间就是生命,新生儿科、心外科、麻醉手术部立即组织多学科讨论,拿出手术方案,做好应急预案。手术正式开始。麻醉是第一道难关,由于患儿血管纤细,血管腔直径仅有2-3毫米,而穿刺针直径就达1毫米,行穿刺置管难度相当大,最终在超声引导下,麻醉科关正医生顺利完成患儿股动脉、股静脉置管,为患儿打通了“生命线”。由于患儿系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全,术中要在鹌鹑蛋大小的心脏上进行插管,加之患儿术中需使用体外循环技术,让心脏停下来手术,如何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及术后心肺、各脏器功能的维护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术中,心外科在2.5倍放大镜下对患儿进行修补心内畸形手术,手术历时四个小时圆满成功,患儿动脉导管结扎成功、巨大房缺、巨大室缺修补成功,体外循环顺利,术中心率、血压及氧合维持良好,患儿安返病房。
精心呵护患儿挺过生死关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恢复更是巨大的挑战。虽然新生儿科具有丰富的先心病术后患儿临床经验,但是如此小体重的“补心早产儿”尚是第一次,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动用一切力量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护士长段旭峰在护理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抽调高年资护理团队对患儿进行一对一特护,24小时监测动态血压,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翻身、拍背、口腔按摩、疼痛安抚、清理气道,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患儿先后闯过了心律失常、低心排、肺动脉高压、全身硬肿、毛细血管渗漏、心衰、呼吸衰竭等一系列难关,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于术后第四天脱离呼吸机,奶量一天天增加,在术后第20天康复出院。
此例新生儿先心病的成功救治,彰显了一附院多学科协作的实力水平和担当。(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超张黎娜)
编辑:融媒体
本文来源:西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