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综合征。
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
因临床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循环瘀血,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含义更广泛,当心功能不全出现临床症状时即称为心力衰竭。
年我国某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
根据年中国心力衰竭蓝皮书报告,推算心力衰竭患者高达~万人。
心衰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人群心衰患病率大于10%。心衰患者5年死亡率达50%,重度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可达50%。
治疗心血管疾病时,最为棘手的就是心力衰竭。
这是所有心血管疾病进展至终末阶段后引起的一种复杂的心功能不全的障碍性疾病。
心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分为急性心衰、慢性心衰、左心衰、右心衰、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等。
而造成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是各种因素导致的心肌舒缩功能障碍,部分原因是心肌负荷过度导致的心肌失代偿。
心力衰竭如何诊断
患有高血压、心脏疾病的人,如果在活动后出现气促、乏力、心累、无明显诱因的双下肢肿胀时,要警惕出现心力衰竭的可能,需要及时就医,就医时优先选择心血管内科。
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各心室、心房的大小变化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诊断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医学检查方法。
心脏磁共振可以更精确地评价心室容积、室壁运动、心肌厚度、心包形态、心功能等情况。
磁共振的精确度最高,但价钱较贵。如果植入心脏起搏器,或是身体有其他金属义体的患者不能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心力衰竭的治疗
在治疗心力衰竭时,不仅需要对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以及心脏负荷增加进行综合药物治疗,还需要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疾病进行管理,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减少其负面效应。
如果是瓣膜狭窄、动脉狭窄等原因造成的心力衰竭,可以通过置换瓣膜、支架、搭桥等手术方式治疗,逆转心力衰竭。
但是大多数的心力衰竭不能治愈,需要进行持续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
心力衰竭患者
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①坚持用药
坚持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患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一种药物很难控制心力衰竭的进展,通常需要数种药物联用,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建议每1~2医院复诊,将自己在治疗中的感受、用药之后的反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让医生根据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药物调整。
注意不要自己随意增加服用的药物剂量,尤其是强心苷类药物,避免药物过量中毒。
②控制饮水
心衰患者容易出现水钠潴留,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水肿症状,所以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每天控制在~毫升。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是液体摄入总量,包含输液、喝水、汤、粥、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水分。
一般来说,每人每天在固体食物中会摄入~毫升的水分,所以液体只能再饮用毫升左右。
或是收集24小时尿量,在这个数量的基础上加毫升,作为每天的摄入液体总量。
③注意饮食,严格控盐
饮食上要严格控盐,每天摄入盐量不要超过5克,病情严重者不要超过3克,以减少水钠潴留的情况。
饮食要清淡,建议少食多餐,不要过饱饮食,并戒烟戒酒,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适量补充蛋类、瘦肉和鱼类,保持营养均衡,多食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④适度活动
在病情稳定时,可以适度活动,建议选择散步等低强度的活动。
要掌握活动量,当脉搏大于次/分,或是感觉心慌、气急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⑤注意休息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措施,要根据病情安排活动和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在心衰加重期,要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但卧床时要多活动下肢,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⑥预防发作
要避免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因素,比如注意随环境温度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不要食用不新鲜的食物,避免腹泻;控制情绪,不要发怒;如果出现感染、发烧,要尽快就医,使用足量抗生素,避免严重感染诱发心力衰竭。
如果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要立即采取半坐位,让双腿自然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同时要保持镇静,进行深呼吸,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千万不要因为心衰进展缓慢而忽视了它的破坏性,必须尽早干预和治疗。
本文合作作者
医食参考编辑部、曾卫华(医院)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如果你觉得还不错,不妨点个「赞」和「在看」,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一起聊一聊!
加入人体百科群,获取更多人体知识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早安,愿你的每一天都是好天气
疫情在即,大家一定要注意好防护
戴好口罩,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