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徐州市儿童医院首次运用镶嵌式治疗成功
TUhjnbcbe - 2024/7/5 18:20:00
近日,医院内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在全市首次运用“镶嵌式治疗”新技术为一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标志着医院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上迈向一个新台阶,同时填补了我市在这项技术上的空白。法洛四联症患儿,10年后再次发生胸闷见到小童(化名)时,他正在爸爸的陪伴下,在医院的花园里散步。看着面色红润、有说有笑的小童,我们无法联想到他在两天前刚做了一次心脏病手术。小童今年10岁,出生时就被诊断患有法洛四联症,这是一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在孩子1岁时,就医院做了开胸手术,成功矫治了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等心脏结构畸形问题。10年间,小童在爸妈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并定期到上海随诊。然而,在8月份的时候,小童再次出现了憋喘,胸闷现象,尤其是在吃饭和运动的时候,胸闷情况更加严重,已经影响了小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医院的医生告诉小童父母,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的左肺动脉上的一个分支血管出现了狭窄。如果不及时治疗,后面孩子胸闷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右心室也会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最终造成心力衰竭,危及生命。给孩子治病是肯定的,可是如何治呢?!如果再次选择开胸手术,风险系数太高,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安安父母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心脏外科医生同样建议不要再次行开胸手术,不妨去心血管内科了解下血管介入治疗方法。新技术的应用让孩子重获新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10月初,小童的父母来到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咨询了解。安新江主任接诊后,仔细询问小童病史,并与小儿心胸外科、影像科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对病情进行了周密讨论。综合所有术前检查,大家一致决定选用“镶嵌式治疗”这一新技术来给孩子治病。安新江主任介绍放入支架情况安新江主任表示,肺动脉分支狭窄是先心病中较为常见的畸形之一,也是法洛四联症术后一个残余梗阻或并发症。采用这种在外科治疗基础上“镶嵌式介入治疗”方法,在血管狭窄的地方放入一个球囊扩张支架,从而打通血流。避免了再次外科开胸手术带来的风险,并大大降低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经过与父母充分沟通并取得信任后,术前一切准备就绪,多个学科打破专业壁垒,联合学科优势,一起为孩子进行了手术。安新江主任介绍,手术理论方法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却不是那么容易。尤其孩子是复杂先心病患儿,他的心脏位置、大小和角度都与正常孩子有很大区别,加上之前开胸手术留下的手术疤痕等都给这次手术增加了难度。同时在手术中选择合适球囊大小、合适的支架也至关重要,若球囊过大虽然解除了狭窄,但会损伤血管;若球囊过小,可能会导致狭窄解除不理想。还要考虑孩子年龄、以后的生长发育等问题,只有放入合适的支架,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保证血管的发育和心脏的发育是匹配的,不需要再进行二次手术,给孩子造成痛苦。手术很成功,术后经造影提示,孩子血流已经正常,左肺的供血情况明显改善,基本上达到正常的水平。在孩子身上也没有留下伤口疤痕,唯一的“证据”就是在孩子大腿处有一处针眼大小的伤口。手术后,小童恢复良好,安新江主任查房时也表示,孩子以后运动也不是问题,和正常孩子一样。什么是镶嵌式治疗?有什么好处?安新江主任表示,对于复杂先心病患儿,无论是单纯依靠外科技还是内科技术,都无法完全解决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介入性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介入性技术和外科手术紧密结合,形成所谓的“镶嵌式”治疗模式。它实现了内外科的优势互补,而且这种模式更有效、安全,手术创伤小、扩大适应症、改善手术效果。安新江主任介绍,先天性心脏病是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如不尽早治疗,往往直接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因为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引起反复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早发现、早诊断、适时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专家名片:安新江,主任医师,徐州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大内科主任,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为淮海经济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头人,从事儿科诊疗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及“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徐州市“双百高层次人才”。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小儿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儿科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小儿心血管专业组副组长、徐州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州市儿科质控中心主任,徐州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州市儿童医院首次运用镶嵌式治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