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中医药在肠胃病治疗上优势明显,受到患者的肯定与认可。那么,中医怎样治疗肠胃病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医院坐诊专家陈高英指出:中医治疗肠胃病应重视多脏器相互影响这个关键病机,只有通过从脾、心这二个脏器入手予以辨证分型施治,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陈高英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热爱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多年,先后跟随多位名师学习中医临床工作虚心学习并深刻感悟名师的接诊之工、辨证之巧、医道之圣、疗效之奇,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名师的宝贵经验。涉医50余年来,陈高英主任精勤探索,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取精用宏,在中医常见病、疑难病诊疗上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创见的学术体系和临床风格,以通晓诸科、长于临证、疗效突出而为广大患者所推崇,成为博学多识的中医名家。
陈高英主任通晓全科,尤擅肠胃,在中医肠胃病诊断治疗上有独到认识和丰富经验,以认证精准、药简效宏而著称。陈高英主任认为:脾与胃并称,互为表里关系;胃络通心,心胃相连,故在中医肠胃病治疗上,应从脾、心二脏入手,遵循从心脾论治的法则。
家族渊源,恰逢盛世
“其实我的人生历程很平常,没有什么波澜壮阔。”谈及从医之路,陈高英主任这样说道。父亲、伯父都是中医,邓主任从小受家族影响,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记得当年,我爱中医,别辞故乡,习岐黄仁术,除瘟治病,杏林遣法,救死扶伤,同学推敲,师心诲授,不负韶光日日长,曾记否,读伤寒灵素,背诵条章。”这首诗词是陈高英当年学医时写下的,这也成为了陈主任至今学医、从医的理念。
陈高英主任指出,胃位于腹腔上部,上连食道,下通小肠。脾位于腹腔上部,横膈之下,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同居中焦,在水谷精微的受纳,消化,吸收,输布过程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脾胃在五行中都属土,但胃为阳明燥土,因此喜湿;脾为太阴湿土,因此喜燥,两者互为表里,同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脾与胃合称为后天之本。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关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湿合降,亦可影响机体的升清与运化,可出现腹胀、腹泻等症。这就是张家亭主任强调中医治疗肠胃病,必须首先从脾入手的原因。
那么,胃与心又有什么关联呢?陈高英主任指出,心与胃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密切关系:
1、部位相邻
心居膈上,为君主之官;胃居膈下,为水谷之海。二者仅一膜之膈。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脾与心的毗邻关系:“脾也者,心君储精待用之府也,为胃行精液,故其位即在广明之下,与心紧切相承。”
2、五行相关
脾胃属土,从五行的属性上,土爱稼穑,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心属火,火曰炎上,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火生土,即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如母病及子,心脏功能失常,亦生脾胃疾病。
三、功能相联
心主血脉,藏神志;脾主统血,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心气依赖脾胃化生的宗气以资助,心血依赖脾胃化生的营气以充养。脾胃之气旺盛,其受纳运化如常,心血也随之盈满,则血液充足而心有所主。同时,心主血脉,必须赖于脾气的统摄,才能使血正常行于脉道中,不致溢出。而脾胃虽为气血生化之源,但需心气的气化作用和心阳的温化作用,才能化生血液。脾胃纳运功能正常,也有赖于心阳的温煦,一旦心阳(从中医角度说,心阳是指振奋心跳,推动心气、产生血液、搏动心血的动力)不振,就可能会影响脾胃的运化,痰饮内停,会发生心悸、气短、胸闷、憋气、腹痛、腹泻等问题。可见心血的盈亏,由脾之盛衰来决定。脾胃之血生成的多少,也与心阳的温煦息息相关。
四、经络相通
古人云:“胃络通心,心胃通过经络相连。胃之大络,名日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明确指出胃络通心,心胃通过经络相连,说明气血生成有赖于心胃(脾)的相互作用,同时气血成为沟通心胃(脾)的媒介。
陈高英主任结语:
肠胃病治疗从脾心这二个脏器入手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不易反复等优点。此论治则因此深受肠胃病尤其是顽固性肠胃病患者的欢迎,并获得得业界的认可与肯定。
在准确把握肠肠胃病的病因病机,以及与其他脏腑密切关系并结合临床实的基础上,陈高英主任提出:中医肠胃病治疗应在立足于胃肠本身功能特点的同时,着重考虑脾心因素,从脾心入手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就是在临床上对于心脾气虚者,治宜补气安神;络脉瘀阻者,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心脾阳虚者,治宜温中通阳;心脾阴亏者,治宜益气养阴;心火旺者,治宜清心安神;心神不宁、夜寐不安者,治宜宁心安神。
医院坐诊专家
中医疑难杂症专家
中华医学会会员
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
自幼研习中医,秉承家传。曾跟随中医名家医院进修学习多年,先后师从中医名家甘建行、钟庆云,习其医术,博取诸家所长,深得真传。在近50年中医、针灸临床工作中,融会贯通并自主创新了独特的诊疗体系,临床提倡“治病求本”,强调病证结合、辨证为要,逐机而治,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方面主以“和调”之法治之,以调达和。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疗效比常规辩证论治明显提高。
中西结合治疗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脂肪肝等)、胃肠病(胃炎、痿缩性胃炎、肠炎、溃疡病)、神经系统疾病(失眠、抑郁症、偏头疼、神经性头痛等)、肌肉痿缩、重症无力等。针炙、穴位注射治疗风湿类风湿病关节炎、脑中风后遗症(偏瘫、面瘫)、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手足麻木、皮肤病等。在治疗妇科疑难杂症(月经不调、不孕症、内分泌物失调)及肥胖症方面有显著成效,治疗小孩近视,弱视、远视、斜视、对眼等效果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