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1 21:02:00
昨天回答了一个问题:写诗最注重的是什么?最忌讳什么?前言《论语·季氏第十六》中记载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知识上存在短板,作不出好的文章,也无法和上层人士沟通。不学礼,不懂得规矩,也无法安身立命。诗,最需要注重的是言之有物,其次,作诗要符合诗的规矩。特别是在永明体诗人开始研究四声八病后,沈约等人就认为有些诗病是“巨病”,如果不懂的话,就是个外行人。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文镜秘府论》老街从现代人作诗的常见现象出发,说几点自己的认识。一、关于律诗格律诗要特别注意的,首先是出律的问题。刚学诗的人要注意:不懂格律规则的人,几乎是做不出格律诗的。恰巧符合格律这种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机率非常非常低。所以,并不是八句的诗一定是五律或者七律。假如不清楚格律的话,不要在题目中标识为五律、七律、排律。但是,绝句中有古绝句和律绝句,四句的诗是绝句,但未必是格律诗。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绝句也有押韵的规矩,押错了韵,也是一病。除此以外,格律诗还要注意这几个细节:1、句式结构避免单调这个问题有人称为结构的合掌,不算大病,但是高手作诗都很注意避免。特别是五律七律中间二联,要避免句式无变化。例如看杜甫《秋兴八首》颔联,: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颈联两句是: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2.仄收无变化这个也不算大病,但是同样是需要注意的细节。白脚除了避免撞韵,还要注意上、去、入的变化,例如王维的这首《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座客香貂满,宫娃绮幔张。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注意仄收的四个字(白脚):满,上声;色,入声;暗,去声;出,入声。3、重字与重韵格律诗的重韵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有例子,如罗隐《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犯重韵),古体诗的重韵并不少见,例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但是格律诗中有意识的重字是允许的,如李白折腰七律《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的《曲江对酒》:桃花细逐杨花落,*鸟时兼白鸟飞。4、重意如李白的《赠孟浩然》就被人批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其中的“红颜弃轩冕”与“迷花不事君”意义重复,都是不愿出仕的意思。5、合掌合掌是另一种特殊的意义重复,专门指上下联的意义重复。宋之问《初到*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道理仍然和上面一样:每一个字都要讲究效率,要避免重复。二、关于填词唐宋人填词,大多是依曲填词,也有和周杰伦一样同时作词作曲。后来的人依照词谱填词。所以,千万不要误解字数对了就是填词。我估计每个人都见过这类“词”吧。我曾经见过全国性的报纸发表过某人填的“词”,犯的就是这种错误,我就不录入了。关于词谱要注意,今天的词谱最早出自明朝(张綖《诗馀图谱》三卷),后来经过几次增删改变,在清朝编撰出的《钦定词谱》是最全的版本。但是并没有涵盖所以的唐宋词,因此我们还是能找到不合谱的唐宋词。三、关于押韵押韵要特别说一下,前面讲过,不会押韵的人,可能连古体诗(非格律诗)也作不对。押韵要注意:1、双数句押韵大多数诗是双数句押韵,例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单数句押韵往往出现在第一句和古体诗换韵的第一句,其他的单数句多为白脚。也有例外,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曹丕《燕歌行》句句押韵。2、不换韵的诗,不可平韵、仄韵混押。3、换韵的诗也同样有规矩。一组以内的押韵,遵守不换韵的规则。4、新韵与古韵不要混用。另外还要注意避免:重韵(词谱中的叠韵不是重韵,例如《如梦令》)。撞韵:白脚与韵脚同韵母。这种不算大病,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凑韵:为了押韵勉强凑合填上一个字,包括不协调的倒韵。哑韵:不响亮。同义韵:例如花、葩;忧、愁,不要在一首诗中使用。同音韵:同音韵也不算大病,但是要尽量避免连续使用。四、关于八病古人关于诗病的论述有很多,最有名的是南北朝永明体诗人沈约的“八病”,在空海和尚《文镜秘府论》记录的最清楚。八病并没有都被后人认可,不过平头和上尾还是要特别注意。1、平头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平头诗曰:“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如此之类,是其病也。)又诗曰:“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又诗曰:“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枝聚还散,吹杨凝且灭。”《文镜秘府论》这段话中,有两种平头,第一种无所谓。但是第二种很重要:“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五律中的前两句,第二字永远和第七字是不同的。例如:白依山尽,*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假如相同会怎样呢,就出律了呀,看出来了吧,这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2、上尾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鬱鬱園中柳”也。)《文镜秘府论》理解平头后,就不难理解上尾。近体诗四联除了首句用韵的诗体外,上句是仄收,下句是平收。齐梁以后的古体诗也多是如此,上句是平收的话,下句是仄收。总之,除了首句押韵以外,第5字和第10字不可以同声。沈约说齐梁以前有不少同声现象,但是齐梁以后,不懂这个道理的文人就是外行了:“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八病的平头和上尾,是格律诗必须遵守的规则,其他六病,就没有那么严格了,甚至唐朝人也有不以为然的情况,格律诗也没有完全遵守。不过上面说的“2.仄收无变化”,也在八病中有提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文镜秘府论》看一看。五、白居易的五忌古人关于诗的禁忌也有很多论述,这里说一下白居易的观点。白居易有《金针诗格》传世,不过今天的版本或有后人改动,亦有后人伪作之说,不过一般认为《金针诗格》至少是晚唐时的作品,这些争议姑且不论。诗有五忌一曰忌格懦。二曰忌字俗。三曰忌才浮。四曰忌理短。五曰忌意杂。格弱则诗不老,字俗则诗不清,才浮则诗不雅,理短则诗不深,意杂则诗不纯。《金针诗格》1、忌格懦格律中的格就是意,这也是《文镜秘府论》中记载唐朝人的说法。格高可以理解为精神境界高,格弱,反过来理解即可。2、忌字俗可以参看刘禹锡不用糕字的故事。因为五经中没有“糕”字,所以刘禹锡作诗不用这个字。刘禹锡虽有过之,但是“忌字俗”是诗人要注意的问题。俗字不是不能用,但是不太好驾驭。苏轼作诗用过牛粪,梅尧臣作诗写过蚯蚓、蛇、蚊子、苍蝇、蜥蜴、跳蚤、虱子.........甚至写厕所里乌鸦啄食蛆虫:《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3、忌才浮用字用词要文雅,不要太显摆,避免暴发户心里,恨不能把兜里的货统统掏出来。4、忌意杂主题要鲜明,一首诗可以多重语境、多重理解。但不能表达起来杂乱无章、南辕北辙。结束语对于很多学诗的人来说,一开始先把格律规则搞清楚最重要,这是学习古诗词创作的基础。创作中的问题,古人都研究过,也都有方法,有的传了下来,有的没有传下来。而且传下来的也常有争议。但是只读诗不作诗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妙处。例如很多人对“八病”嗤之以鼻,其实真正研究一下才知道,没有四声八病,根本就没有后来的格律诗。后人对八病进行了取舍才逐步完善了格律诗的规则。另外,并不是古人所有的诗词都是佳作,择其善者而从之。老街味道柳宗元《江雪》既然已经人踪灭为何又出来蓑笠翁呢?用新韵创作七律和用古韵创作七律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