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新冠防控措施后,很多人遭遇第一波感染高峰,变阳和不适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抗体,生活逐步恢复。但不少人反映“阳过”之后,出现疲、咳、喘、闷、痛、晕、傻等问题,怀疑是不是后遗症,忧心忡忡。中医分析其中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
中医调理新冠病症?一些人会质疑: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行不行”的问题,甚至认为是“骗子”、“胡闹”。
中医调理,是用中医思维和手段,它的依据有4条:
1、重在扶正祛邪,不是动手杀死病*。
2、治未病和治既病并重,优先治未病。
3、注重标本兼治,综合调理,防止治标不治本。
4、重用传统的治疫判断和经验。
根据这些原则:
一个是,中医分析了新冠病因,四季表现不同:温病、热*疫邪、寒湿郁热、疫戾之气、湿热浊疫、暑热火*、寒疫夹湿、寒可入里入热等。
一个是,中医总结了一些证型,不同地域、不同人群而不同:热*闭肺型、内闭外脱型、脾肺气虚型、气阴双虚型、湿*阻肺型、邪犯肺胃型等。
一个是,中医汇总了一些治法治则,不同的对象用不同方法:益气化浊、祛湿化痰、清热解*、温散寒湿、化浊开闭、益气养阴、宣肺透邪等,代表方剂是“三药三方”。
而在新冠“阳过”之后的用药、调理、配伍,也有总体的药理思路:
君药重用扶正固本类,臣药重用活血益气和化湿驱疫类,佐药重用化痰止咳和解*清热类,使药重用解*引经类。
那么,针对“阳过”之后,集中暴露较多的问题,中医中药如何调理?
新冠病*从上焦犯肺、侵咽开始,相继攻击了6道防线:
其中前3道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会引起发烧、疼痛、怕冷、颤抖、流涕等问题;后3道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会引起五脏六腑,尤其是肺、脾、胃、肾、肝出现问题,目前多见的白肺、咳喘、腹泻就是这个原因。
1、有的人感觉自己变傻了,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脑袋像一团浆糊,伴有失眠、盗汗,医学叫“脑雾”。
“脑雾”在中医里对应的是心神,心主神明,重在治心,病*攻击少阴经,使心肾不足,心神失稳、失养、失精。
有的人心血虚,心肾阴虚,舌苔发红,脉细,面色偏红,可用天王补心丸。
有的人心脾两虚,舌苔白腻、泛*,脉濡,伴有气喘、眩晕,可用归脾丸。
有的人心肝失和,舌红苔白,脉沉,伴有易生气、口苦、眼睛红等问题,可用逍遥丸。
2、有的人感觉全身酸痛,有时骨头缝都疼,而且身上寒冷感觉较重,后脑勺僵硬,脖子转动不便,食欲不佳。
这是风寒侵肌入里,盘亘不去的表现,而且生寒生湿,引起凝滞,结果不通则痛,除去风寒,一些人想用连花清瘟,但却是用错了,应该用葛根汤,可酌情考虑加桂枝,或用小建中汤、大青龙汤。
3、有的人经常疲乏,嗜睡,越睡越困,懒散不想动,稍微走点路,提点东西就发虚,有的人会脱发。
这是气血不足,病*犯太阴伤脾,犯少阴伤肾,犯厥阴伤肝,导致脾虚、肾虚、肝郁,引起气血亏虚了。发为血之余,所以会脱发,气血不足,则疲乏、嗜睡、懒言齐齐到来。
补气血的方剂和中成药很多,要注意辨证后使用,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4、有的人咳嗽不停,伴有鼻塞、气喘、胸闷、燥热、痰多等问题,而且脸比较虚胖,有时手指发疼。
这是邪气在太阳经、阳明经久久不散,水*太多,肺中痰湿阻滞,观舌苔白、湿滑、腻,脉弱微数。
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杏苏散、人参败*散等。
总之,从调理角度看,新冠病*侵蚀人体,要引起重视,暴露出的身体问题,要积极调理,辨证护理,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