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正午孩子的精神疾病是一面镜子界面新闻
TUhjnbcbe - 2023/8/26 19:20:00

1

那一场朋友聚会发生在17年前,年。

昔日的医学院朋友们频频举杯,其中很多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只有孙黎是儿童精神科医生。有些酒杯到了她面前,就绕过去了,别人开玩笑说,“就不用给你敬酒了,我们一般不会找你。”

孙黎开玩笑说,“你放心,以后就你一定能用上我。”

那个时候,孙黎医院读博士,同时跟随导师出门诊。此前,医院做了8年的儿科医生,并且担任了主治医生。那个年代的儿童疾病谱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包括伤寒、痢疾和脑炎等。后来,疫苗渐渐地减少了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她发现很多孩子有心理问题,但家长和医生都没有意识到,所以得不到恰当的诊治,例如多动症只是被归类为儿童保健,而非精神科。医学界对儿童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明显滞后。

31岁那年,孙黎决定去全国医院北大六院攻读博士学位,从炙手可热的儿科到了非主流的儿童精神科。她开玩笑地说,当时全国的精神儿科医生不到人,大熊猫都有0多只。

孙黎喜欢和病人谈话交流,倾听别人的感受,觉得自己在理解别人方面比较有悟性。刚开始的几年,她每年的门诊量是约人次,其中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她认为,当时求医的部分家长是望子*,揠苗助长,影响了孩子的精神状况。

最近几年,来求诊的儿童更多了。北大六院的精神儿科医生增加到15个了,但是全国也不超过个,孙黎每年的门诊量提高到多人次,医院的一年门诊量是数万人次。家长们从全国各地带着孩子来求医,医生们加班加点地出诊,甚至工作到凌晨。孙黎总想,举手之劳,就能帮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可是,病人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复杂,举手之劳也忙不过来了。

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全国性的儿童和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的数据,但是,区域性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已经与国外接近,并且呈逐年增高趋势,甚至可能高于国外水平。北大六院的王玉凤教授曾做过调查研究,年北京地区仅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即为8.3%,年上升到10.9%,4年北京中关村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则高达18.2%。6年,学者徐婓等撰文称,南京地区中学生中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即高达14.8%。

美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高达5%-10%;日本有1.5%的中小学生患有抑郁症,中学生则有4.1%。中国虽然没有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在精神医学领域已形成共识,随着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复杂化,各种压力不断增加,很多儿童正遭受抑郁症的折磨。抑郁症只是儿童易发的精神障碍疾病之一,此外焦虑症、多动症、强迫症、恐怖症、孤独症等在儿童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

儿童期的精神障碍,症状常常会持续至成人期,比如儿童多动症,如果精神疾病在儿童期不能得到有效干预治疗,60%患儿的症状往往会延续至成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报告指出,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还会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陷于迷茫,孙黎成了社交场合很受欢迎的人。她说,“朋友找我说话,没别的,全都是孩子的问题。”朋友说她太有眼光了,“当时怎么就知道选择这个专业?”

2

孙黎喜欢心理学,在决定读博士的时候,懵懵懂懂地认为,精神科就是用医生的心去医治病人的心。后来,她在临床中发现,还需要治家长的心。

今年夏天,一个家长带着女儿来看病,声称孩子上六年级了,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磨蹭,不听话,担心孩子有多动症。可是,通过谈话,孙黎观察到那个孩子挺好的,就让孩子先填一些测试表。通常情况下,她还会要求孩子的老师和父母都填一下,全面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数据显示,那个女孩的沟通能力、情绪能力都没明显的问题。而且,孩子在学校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可是那个妈妈仍然怀疑孩子有需要治疗的地方。孙黎对她说,如果你认为孩子有问题,有可能问题未必在于孩子,而是你。

孙黎认为,有些妈妈可能会追求完美。在她看来,成长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如果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父母是可以等待的。有些父母把刚入学的儿童,甚至幼儿园的孩子带来就诊,觉得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可能有多动症。孙黎会问有些妈妈,平时念书时,孩子能听多久?有一个妈妈回答,只有10分钟。孙黎说,能坚持5分钟就算正常了。孩子发育需要一个过程,不要给孩子过早地贴上标签。如果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多,孩子容易有逆反心理,恶性循环,亲子关系会变僵。

孙黎在给病人治病时,如果发现其家庭影响了疾病,就会开展家庭治疗。她强调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尊重孩子的意愿。这一句看似普通的话语,挽救了不少病重的孩子。

大约十年前,孙黎接诊了一个辍学的孩子。他曾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无论是学校的功课还是课外辅导班,他严格遵循着母亲的培养计划。他的母亲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在初中升高中时,他根据母亲的意愿,填写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中学。然而,他心有不甘。开学后,他的抵触情绪越来越严重,然后出现了情绪障碍。渐渐地,他和同学交往也产生了问题,不得不转学。病重时,他进入了北大六院住院,通过药物控制病情。

“如果孩子没有主见,背后肯定有一个太强势的妈妈。”对于社会上流行的这个说法,孙黎认为是因为很多爸爸在育儿中缺席。在家庭治疗时,她常常会要求孩子的爸爸也参加,可是他们坐在旁边,像一个局外人,对孩子的情况几乎不了解。夫妻育儿,是互动的模式,如果女性太强势,男的一方无法参与,就会干脆躲一边。看上去相安无事,实际上对孩子不好。孙黎说,这是社会病,父亲缺席,女性当全能妈妈。如果是职场女性,会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她们想高效地管理孩子,然后,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就会变得所谓的“强势”。

孩子的剧变让那位母亲非常痛苦。孙黎提醒她,“能不能试着往后退一退,不用帮他做决定?凡事你来决定,就是代替他成长了。”那个妈妈慢慢地改变了对儿子的养育方式,陪伴他走过病情反复的岁月。

精神疾病是社会、心理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随着社会氛围变化,精神疾病的情况也随之改变。二胎*策实施后,大孩子的心理状况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午孩子的精神疾病是一面镜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