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超大城市战疫考从成都的做法说开
TUhjnbcbe - 2023/7/8 22:49:00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

8月11日15:00,成都地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8月1日1:00,成都再次通报“降级”——高新区石羊街道美洲花园68栋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成都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病*变异总体呈加快趋势,多地出现新的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情况。对于超大城市来说,庞大的人口规模、超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员高频流动等特点,更让疫情扩散风险格外复杂而严峻。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面对此次疫情,成都这座拥有超过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打出了一套科学精准,有效切断的“战法”——仅划定三个中风险地区,管控人口只有30多万,且都没有出现社区传播,无一外溢。

这不是成都的首次“告捷”。00年3月19日,成都本土病例“清零”后,出现过两次疫情反复——从去年1月尼泊尔境外输入病例关联的本土疫情,到此次湖南张家界关联病例,面对境外输入导致的本土疫情和其他省份关联病例的两次“大考”,成都均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半个月内控制住疫情,实现“零外溢”,不仅确保了城池坚固,同时为整个国家,守住了大门。

一流城市对一流治理的追求,体现在平时的细水长流之功,也展现在应急管理的快速有力响应。而如何实现城市治理在“平时”与“战时”间的高效切换,对城市治理的弹性和韧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战“疫”大考之下,作为门户枢纽的特大城市,承压最大,一方面是常住人口多,另一方面是机场吞吐量大,按照这两方面的“标准”,我们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五座城市进行梳理,这五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上海.09万人、北京.31万人、成都.8万人、广州.66万人、深圳万人,分别位居全国城市~6名。从年机场全年吞吐量排名情况来看,前五名也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对应的机场,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五座城市是如何防控的?

成都:科学精准有效切断,全国首创社治委构筑重要防线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锦观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做好疫情防控的根本。总结近两年防控经验教训,谁能第一时间发现病源、有效管控,谁就能隔断病*在社区传播、争取工作主动。这次成都疫情能迅速有效控制,也在于首诊病例发现早、流调溯源快速精准。

7月7日,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成都拉开——16时0分,成都市疾控中心接到异常情况报告;16时50分,现场流调开始;17时10分,首批密接人员追踪到位;1时30分,启动涉疫小区核酸检测;3时50分,三区范围划定;8日凌晨1时,封控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8日确诊本轮成都的首发病例、公开流调信息后,成都率先明确了本轮疫情的传染源,为其他省份的防疫工作争取了更多时间。7月9日,成都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零新增”由此开启。7月30日8时,成都市已完成重点区域相关人员核酸检测人,结果均为阴性。

这张时间表背后,是成都高效快捷的应对行动和“发现在前、处置在先”的应对经验。

早在去年月,成都就成立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指挥长,统筹卫健、疾控、公安、社治、海关、机场等多个部门,改变多头管理,铲除层级壁垒,纵贯省市区三级、横跨多部门,形成指令一键下达、立即执行的扁平化信息流转、人员调配、资源互助和问题解决机制,高效运作。

此前病*流调溯源主要由疾控负责,不仅误差较大,而且效率低下。为改变这一状况,成都整合了公安、工信部门,三家合署办公,组建流调溯源专班。在此次疫情中,流调溯源专班迅速冷静地展开流调溯源、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加强潜在风险排查。7日下午报告疫情,8日凌晨时,不到一夜的时间,9个关联居民小区人的第一轮核酸检测完成。

为确保指挥系统高效运行,成都还构建起由网络理*办牵头的区域协查专班,针对风险人员信息排查条块分割、多头作战的问题,由协查专班统一归集、处理、派发信息,再由区(市)县分类处置并上报结果,从而形成工作闭环,确保上下结合、相互印证,从源头上破解信息多元、指挥多头的体制机制障碍,做到“大而不漏、多而不乱、用途清晰、有来有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始于年的成都市委社治委(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将分散在组织、*法、民*等33个部门的基层治理资源力量整合起来,让“千条线”拧成“一股绳”,从此开启了社区动员组织力的能级跃升——在去年年初疫情中,曾快速组织动员49万名社区人员,仅用时11天,就完成了全市城乡社区三轮全覆盖排查,赢得了防控先机,在全国率先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后,成都市共组建了支社区应急响应队伍,分设人员排查、秩序维持、服务管理、环境维护、应急支援、物资保障等6个工作组,确保紧急情况下社区有力量、防控跟得上。

在当前的疫情阻击战中,国际机场是最前线,前线破防,敌人轻易就可长驱直入。作为中国西部门户枢纽,成都00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今年上半年,上升为全国第一。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成都累计管控直接入境航班余个,对15.6万名乘客、1.3万余名机组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

为此,成都还进一步加强潜在风险排查,针对境外输入、隔离酒店、医院诊所、城乡社区、公共场所、企业学校、大型会议会展、交通系统等8个重点领域,定期开展常态化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北京:探索“将破坏性降至最低的精准防控方式”

北京海淀5小区13日零时解封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自7月8日,北京报告1例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截至8月9日,全市累计报告9例京外关联本地感染者。这并非北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初次疫情“遭遇战”。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11日,“新发地”疫情就成为新时期下城市防控水平迎来的早期考验。

在连续56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后,北京于00年6月11日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后的7月0日,其已将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快速行动、精准施策、狠抓关键,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一个样板。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将此次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的特点概括为“快准狠”。“快”是疾控等相关部门在发现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之后快速行动起来,通过流调等确定病例发生地,大面积的核酸检测以及最严格的社区防控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通过详细的流调和比对,从感染者对每一处所到之地的回忆,到40件同一地点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环境样本,仅一天后就锁定了新发地市场综合交易大厅为共同风险地。

“准”则得益于对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北京探索了一种“将破坏性降至最低的精准防控方式”。通过扩容增效到家检测机构,启用“火眼”实验室,北京分批对近期可能去过新发地的人以及周边小区居民、中高风险地区以及与公共服务业相关的18个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采样检测。通过尽可能多检测的策略,北京非常早地发现病例,隔离传染源。

不同于过去“一人感染,全楼隔离”的做法,北京还建立运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运用城市大脑疫情防控平台、“战疫金盾”系统等技术平台,对人员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疫情形势动态更新各区各街道防控风险等级。一系列尝试为此后城市的疫情精准防控提供了新的“范本”。

由于当时北京相邻省份已经出现了与新发地批发市场的相关联病例,北京市果断地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从对周边社区实行封闭管理到所有小区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核酸检测对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全覆盖,全市的快递员、外卖员、美容美发行业从业人员全部都接受了检测,检测人数超千万;最快速地处理了疫情防控不力的相关责任人等。正是凭借着最为严格的举措,新发地疫情得以控制,北京重回疫情防控三级响应。

日前,《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01年修订)》正式发布。作为北京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这是自年印发后的第四次修订。本次修订结合疫情防控经验,建立了巨灾条件下的应急体制机制。比如,由市委、市*府作出处置决定和工作部署,并根据需要成立领导指挥机构等。

此外,结合疫情防控经验补充应急处置措施,此次应急预案还提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下,事发地的区*府、重点地区管委会或市相关部门、有关单位可采取的十项措施,包括停工、停业、停课,限制或者停止使用有关公共场所,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活动等。

上海:“人物同防”提到新高度,堵住“漏洞”

上海浦东机场候机楼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再次成为焦点。8月日,一名浦东机场外航货机服务人员被检出新冠病*阳性。回顾36小时内,上海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和节奏:

8月日,医院发现一例核酸检测样本阳性,当天即向媒体公布;疾控机构展开排查处置、流调采样。仅仅一夜,到8月3日上午9时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之前,已排查密接者5人,密接的密接50人,全部实施集中隔离;完成近6.5万人的核酸采样,其中.7万人已出结果;公布确认病例行踪、涉及区域和场所,却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成消*等处置,确定了中风险地区。8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宣布筛查、检测结果,公布病*基因测序结果及感染来源结论。

两次新闻发布会都针对社会关切,为媒体翔实答疑解惑,提醒市民做好个人防护。用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的话说,上海做到了“广、快、早”,即筛查要广、反应速度要快、通过发热哨点诊室与发热门诊把疫情控制在早期,用最低成本解决最关键问题,让老百姓少受干扰,过上正常生活。

权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人心的最好稳定器。去年11月,在无本土病例保持大约八个月后,本地确诊病例同样出现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源头被锁定在从事进口货物搬运工作的机场工作人员身上。当时正值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会程中,上海迅速且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亦令疫情并未遭致大规模扩散。

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上海为第一波疫情防控经验增添了不少新内容。一方面,流调显示,感染者接触的都是进口非冷链物品,意味着并非只有冷链货物才可能造成病*感染,特别是在冬季低温环境下,进口非冷链货品也需按冷链标准管理。在新一轮防疫部署中,上海也将“人物同防”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堵住了过去防疫网的“漏洞”。

另一方面,同样是分级管理,上海将划定范围进一步下沉到村和街道,在疫情出现第一时间,仅将感染者所在的浦东新区祝桥镇营前村列为中风险地区。这一判断源于上海对疫情的防控能力,避免了疫情对正常社会生活的过度影响,为城市精准防控提供了新的借鉴方案。

上海的经验说明,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城市仍要保持迅速的反应和有效的治理,更要准确判断、及时应变,对防控措施进行“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调整。上海探索的一系列措施,也迅速被用于随后天津等城市的疫情排查和防控工作。

广州:首创*码制度,数据助力风险防控

5月1日至6月19日,广州发生境外输入关联本土疫情,成为首个遭遇变异新冠病*德尔塔*株的中国城市,波及佛山等市。期间,广州累计报告例境内感染者,截至7月8日,广州本土疫情实现“四个清零”,即本土危重病例清零,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清零,本土病例零死亡,本土病例连续第19天零新增。

纵观广州此轮战“疫”,其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同时在疫情发生和处置过程中,也暴露出广州市常态化防控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5月6日,德尔塔病*开始在广州蔓延。当天,广州新增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战场”已从荔湾扩散到海珠,感染者从老人传染到小学生,重点场所从茶楼、小区蔓延至超市、市场、小学、美容院、高职院校……

随后,广州防控措施快速升级,力度连续加码。5月9日,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3号通告,将全市划分为“防控核心圈”“警戒圈”和其他区域,将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以病例为中心的防控模式,升级为以感染风险圈为中心的防控模式。

5月30日,第14号通告要求离穗旅客须持有7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确保本地疫情传播风险不外溢,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为全国全省防疫大局作贡献。6月1日,第15号通告划分封闭管理、封控管理、闭环管理区域,将分级分类防控措施进一步细化。

……

6月13日晚,第0号通告明确,按照分类分批原则,对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实行有序解封。6月17日,第1号通告明确芳村片区9条街道即日起严格人员管理,有限解封。

从5月9日到6月4日,短短二十多天,广州连发10次疫情防控通告,或强化、加码,或优化、“打补丁”,对防疫*策进行实时、动态地优化调整。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应对“德尔塔”,科技赋能变得更重要、更关键。6月9日,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9号通告,要求加强涉及重点区域和场所人员的核酸检测筛查。凡是在重点区域和场所附近区域活动并停留过,存在可能接触风险的,其健康码都将变为“*码”。

“*码”人员必须立即与居住地就近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并携共同居住人员前往就近的核酸检测点免费进行核酸检测,同时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相比全员筛查,“*码”更“专”,直接聚焦可能存在接触风险的群体,更有针对性、更为精准。相比全员筛查,“*码”更经济,直接将待排查者识别出来,变被动为主动——“*码”人员在转“绿”之前,生活多有不便,以此压实个体责任,产生倒逼之力,让潜藏的风险“主动现身”,以最快速度、最小成本“查缺补漏”。截至6月6日,广州累计赋*码1.9万人,并在全部检测阴性后清零。

科技向善,技术赋能。此次与变异病*交锋,广东、广州在*码上“加码”,推出“紫码”,显示核酸检测48小时内阴性的结果,为*码人员检测开通“专用通道”……这一举措对于防控“德尔塔”变异*株具有借鉴意义。

深圳:防控进一步前置,进一步争取时间

在广州出现德尔塔*株后不久,5月1日,深圳盐田区在国际货轮登轮作业人员例行检测中发现1例新冠病*无症状感染者。与此前城市不同,此次病例是在盐田港每7天1次新冠病*核酸例行检测中得以确认。

盐田港承担着广东省超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量、全国对美贸易四分之一的货量,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受“5·1”疫情影响,盐田港何时恢复运营,全球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超大城市战疫考从成都的做法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