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平文/图
3月16日上午,由医院、医院心脏中心主办的第五届阜外华中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医学科医院、首都医院、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知名专家与我省心脏病专家一同就当前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的新理念、新进展、新技术展开“论剑”。
结构性心脏病,是指涉及到心脏结构上出现病理现象的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性心脏病两大类。对于婴幼儿来说,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基本接近1%,是出生缺陷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也在日益增多。中国医学科医院潘湘斌教授说:“结构性心脏病在心脏病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结构就是框架,有了结构才能有功能。当前心脏病诊疗技术正在向微创诊疗发展,特别是对于老人、胎儿、儿童这部分患者,如何通过不开刀的办法去帮助病人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用新办法、新技术让患者以最小的创伤、最小的代价获得良好的疗效,这是本次会议重点探讨的话题。”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心脏病的高发省份。得益于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的建成开诊,多项心脏病诊疗的新技术、新业务引入中原,惠及更多疑难复杂病例患者。“现在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都能在这里开展,去年我们还成功运用新技术对胎儿先心病患者进行了宫内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医院儿童心脏外科主任范太兵说,目前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最有效的手段是产前超声检查,一般在怀孕18—20周左右就可以筛查出来。“大部分的先心病需要在孩子出生之后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年龄一般在2岁以内;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心病患者则要重视早诊早治。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先心病治愈率有了极大提高,及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恢复正常,今后生长发育、工作生活均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