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4日,“武汉妇女儿童健康行”走进武汉*陂和新洲区活动,来自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医院、医院、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近30名妇产科及儿科*员专家组成的“豪华专家团”,在两地进行义诊、巡讲、查房、质量督查,为基层儿童送去医疗、慈善救助项目,医院开展专科建设。很多市民冒雨参加,义诊现场火爆。
“豪华专家团”组团义诊
“终于搞清楚我这个小孙子是个啥毛病了。”*陂65岁的张婆婆连声道谢。原来,张婆婆的孙子可可(化名)今年7岁,就读小学二年级,三个月前,家人发现他总在不停地眨眼睛。医院眼科检查,可结果显示可可的眼睛并无异常。更令家人感到奇怪的是,近一个月来,可可眨眼的症状越来越明显,甚至逐渐扩展到口角等面部肌肉经常不由自主地抽动。这次义诊,张婆婆带着小孙子找到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专家刘智胜教授求助。
刘智胜教授判断,可可是患了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称为儿童抽动障碍,需要尽早干预治疗。
“在我们身边,抽动症、多动症、孤独症、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等患儿并不少见。”刘智胜教授说,孩子患上这样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也给家庭蒙上了阴影。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于患儿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他介绍,前不久,“湖北省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医院,联合儿童神经、遗传代谢内分泌、康复医学、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儿童保健、优生遗传、精准医学、临床药学等多个专科,“破译”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背后“密码”,并为患儿提供更专业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有需要的家长应选择专业机构,尽早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孩子病情可大有改善。
义诊现场,儿科、妇科、孕产保健、生殖医学患者排队求诊。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产前诊断专家周爱芬教授接诊了多位高危孕产妇,其中有些是老大查出遗传性疾病,夫妻俩想生老二,怕又生出个问题宝宝。周爱芬教授提醒,生育过有遗传疾病宝宝的夫妇,再次怀孕前一定要先找到孩子的致病原因,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但要提醒的是,千万别到胎儿月份较大时才想起做产前诊断。
参与此次健康行的,除了医院专家团、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亚兰、医院产科主任熊国平、医院妇产科主任贺漪、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王娜,医院等多位儿科、妇产专家。
专家团携爱佑童心、爱佑晨星、“小天使”基金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医院模式、湖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手术/训练)6个医疗救助慈善项目,救助先心病、早产儿、白血病、危急重症等大病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最高救助金额为5万元,先天性耳聋免费提供电子耳蜗,补贴手术费用1.8万元,其他大病贫困患儿最高救助3万元。
统一标准,质控同质化管理
此次“武汉妇女儿童健康行”是由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联合武汉市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武汉市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武汉市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武汉市妇幼健康共同体组织开展大型巡诊活动。
除了通过义诊为基层妇儿送健康,实施项目救助外,专家们还现场授课、查房会诊,对*陂和新洲地区的产科、儿科、新生儿科进行医疗质控督查。
武汉市卫健委医*医管处处长姜明表示,质控是统筹全市医疗力量、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一项有力措施。质控中心要以提升医疗质量、狠抓医疗安全为核心,全面加强武汉市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实现诊疗行为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武汉市远城区整体医疗技术与质量水平的提升。
帮扶专科建设,挂牌2医院
医院、新洲区妇幼保健院分别挂牌为医院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医院。
医院院长邵剑波表示,医院陆续挂牌,是医院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医院龙头作用和辐射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地方医疗事业,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今后,依托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医院)优质医疗和教学资源,提升医院医护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助推学科建设,帮扶提升重症患儿救治能力,建设儿童保健、神经内科、儿外科等专科,发展儿科亚专科;合作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群众在当地便捷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同时,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实现专家共享、临床共享、教学共享和科研共享。通过“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服务模式,让远城区儿童在家门口医院儿科专家的服务。
武汉市卫健委家庭发展与妇幼健康处处长张士新强调,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体现,为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满足了广大妇女儿童医疗保健需求。
责编:刘艳萍
融媒体记者:文秀
通讯员:薛源
摄影:张祖国余小路
编辑:罗晖
本文来源:汉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