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叶刀》杂志再次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的HAQ指数(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了年的第48位,我们在一年间跃升了12位,再次取得重大进步,是中等SDI(社会人口指数)国家中进步最大的。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的成绩可以说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期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医*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提高医疗质量的能力和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我们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卫健委始终将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作为核心任务,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在*府主导、行业推动,特别是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6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状况。
郭燕红介绍,去年《柳叶刀》杂志曾经对全球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进行了报道,“从年到年的25年间,中国从第位进步到了第60位,进步的幅度位居全球第三”。
郭燕红表示,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我们一是坚持不懈地做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提升工作,不断完善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更为广泛的应用。二是继续坚持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一方面继续打造国家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高地,充分发挥行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县域医疗机构的支持,加大短板专业的技术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和专科间发展的差距,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三是进一步激发医疗机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持续提升,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实现‘健康中国’而不懈努力。”郭燕红说。
肿瘤诊疗质控工作更精准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肿瘤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介绍,年,我国肿瘤新发病例约.4万,约占全球肿瘤发病率的22%,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死亡约.6万人,占全球死亡的2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赫捷说,目前肿瘤规范化诊疗和质控工作在不断加强:“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成立以来,着力提升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致力于建设国家、省、市三级肿瘤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积极推动省、市肿瘤质控中心的成立,目前已经建立了28个省级质控中心,地市级质控中心也在陆续成立。各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保障医疗安全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国家肿瘤大数据平台正在建设,已经连通14医院,收集了余万名肿瘤住院患者诊疗数据,这将使肿瘤质控工作更加精准。”
赫捷表示,肿瘤治疗新技术不断发展,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医疗创新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肿瘤诊疗水平,以胸腹腔镜、机器人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广泛用于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显著减轻了患者创伤,增强了疗效。
“肿瘤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赫捷说,“国家癌症中心已建成肿瘤登记监测点个,覆盖人口4.3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1.5%,定期发布中国肿瘤登记年报。随着我国医疗质量和诊疗能力的提升,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从10年前的30.9%提升到40.5%。”
“虽然我国的肿瘤5年生存率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下一步,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将继续加强肿瘤质控和规范化诊疗工作,推动肿瘤分级诊疗体系的落地,推广肿瘤治疗新技术的应用,加速新药研发进程,不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肿瘤诊疗水平。”赫捷说。
消化内镜专业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主任李兆申说:“尽管我国的消化内镜发展起步较晚,但现在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消化内镜无论从治疗还是研发,已经是领跑的水平。”
李兆申说:“我们从年开始做中国消化内镜的统计,从数据可以看到中国消化内镜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年,我国有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内镜,全国将近3万名消化内镜医生可以做内镜,同时有将近2万名护士负责内镜的一些护理工作,一年能完成将近万例的消化内镜检查,诊疗的例数世界第一,救治了大量病患者,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李兆申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消化内镜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比如消化内镜里操作难度很大的胰胆管造影术和超声内镜,目前成功率已达95%,与发达国家相同,且消化内镜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国家。
“年,美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件——因为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发生超级细菌感染,导致5人死亡。我作为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的主任很担心,在全国5个省市将近家医院进行了飞行检查。结果让我非常欣慰,没有一例不合格,当时我感到我们的质量控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李兆申说。
李兆申说:“过去,我们的医疗器械基本靠进口,近几年来,我国消化内镜器械的自主研发力度逐渐加大,尤其以遥控胶囊为代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进行胃肠道无痛苦检查。”
提高全国心血管专业质量控制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郑哲说,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病患者人数达2.9亿,心血管外科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心血管病外科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到年,能开展医院达到了家,医疗的可及性明显提高,诊疗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郑哲说:“心血管外科领域最大的患者群是先心病人群(占30%以上),这几年我们对复杂先心病的诊治能力在明显提升,治疗先心的双根部调转手术是由我国发明的,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并且列入了美国医生继续教育的课程。”
现在很多人做一个手术动不动就要到国外去做,郑哲认为大可不必,在国内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他说,“比如像心脏移植,随着我国器官捐献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心脏移植手术开展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年,我国完成了例心脏移植手术,尤其是我国心脏移植手术的存活率,比如早期的手术存活率、术后一年存活率、5年存活率和10年存活率,都比国际平均水平高10到15个百分点。”郑哲说,“人工心脏是心血管领域里技术含量最高的,以前完全由欧美国家垄断,我国基本没有可以用的,最近我们完全自主研发了新型的人工心脏,用于临床。”
郑哲说:“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医院的水平很高,医院的水平与之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全国的质控工作。年,国家心血管病质控中心进一步加强全国心血管专业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工作,这个工作将进一步联合各省级质控医院三级质控中心,搭建全国信息化质控平台。同时,我们要建立科学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心血管专业全国质量和控制工作,力求提高整个专业尤其心血管外科诊疗的同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