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火热的创新药、创新器械,以及科创板带来的更为多样的退出机制,年的医疗服务产业,略显得低调。
一方面,整体外部融资环境较为冷清,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资金愈发流向明显具有快速成长潜力或者已经跑通模式的头部企业。
但是,作为医疗行为的承接方以及落地场景,医疗服务的承接能力其实远远跟不上患者医疗服务的需求,医院,超负荷运载,强者恒强,虽然本身在往提升医疗医院运营效率方向运作,但离实现医疗效果和服务体验与价格的平衡,尚有很远距离要走。
医院的补充,鼓励社会办医已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可见趋势。在品牌运营、产品设计、服务能力、运营模式以及经营水平上有特色医院,不断涌现,医院不易操作的、有差异化特性的或相对边缘的领域进行布局,如妇儿、医美、眼科、口腔、康复等,形成规避型定位。
一般这些企业在选择赛道时,医院,根据患者的需求去创建科室、项目、流程、产品,提供更加便捷性、用户可及的服务,以及改善型医疗服务,同时在营销管理上更具有灵活性。
在资本推动下,一些细分领域,已经形成了头部连锁品牌,但是这种模式较重,区域化明显,做“连锁”很累,成为一些创业企业的心声。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改变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或者纵横方向上进行业务延展,组织管理模式上做演进,一时间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的共识。
医疗服务领域的企业如何进化,如何跑通连锁模式,为什么一些企业能走向IPO,实现阶段性的成功,又有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在悄然形成,如何拓展新的盈利模式?动脉网对此进行了梳理和解读。
接下来,您将了解到:
1、医疗服务领域,哪些细分赛道最受投资方青睐;
2、医院,应满足哪些条件;
3、医疗服务领域,实现证券化的优秀标的;
4、年收入10亿元+、盈利1亿元+的企业为何稀少?
5、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和专科医疗案例剖析。
医疗服务热度不高,长期来看是抗周期产业
资本的资金去向,是一个领域热度的风向标。
记者梳理截至10月份医疗服务领域融资数据显示,16家拥有实体机构的企业共计完成17笔融资,在整个医疗产业中,并不属于热门融资领域。其中朝聚眼科、优仕美地、梦美生命、企鹅杏仁、曜影医疗、医院集团、和睦家医疗、唯医骨科均完成亿元及其以上的交易。
可以发现,今年完成融资的企业多半在赛道、模式上具有创新性的头部企业,领域上集中于儿科、眼科、妇产、耳鼻喉、疼痛、骨科、生殖、肿瘤等,这些科室一般满足患者刚需(儿科、疼痛、产科)、可复制性高(眼科、口腔)或者客单价高(肿瘤、辅助生殖)特性。
从收入规模上,记者了解到,美容、康复、医院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收入规模增长较快,正是看中良好的营收情况,这几个领域的新型诊所也较多。
不得不提的是,受出生率持续下降影响,医院收入规模增速较前几年显著下降,因此一些儿科诊所也普遍在服务人群和项目拓展上,开展一些新的增项,嫁接新的服务资源。
那么,资本方如何看待医疗服务产业,怎么评判标的好坏?道彤投资总监林祯成认为,首先需考虑市场容量大小、供需矛盾是否突出,其次优先布局消费属性较强的细分赛道,“赛道的选择,决定了企业成长的快慢,医疗服务的企业需不依赖医保医院抢食、抢客源,这是一个维度。之后,才是考虑是否容易复制,实现连锁规模化。”
评判一个投资标的,一般会从单体和连锁两个维度去考虑,即使是一个单体的诊所,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易凯资本刘泽渊认为:“单体需要观察单店的爬坡期、投入产出比,需要达到一定的经营和财务指标。连锁,则考察区域分布、标准化程度、规模效应等。”
一言以蔽之,单从投资角度来看,好的医疗服务实体一个显著的特性是:抗周期性强、利润好。如果能做到美中宜和、医院、三博脑科等规模,不缺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