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三篇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第二节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1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1.1症状
1.2体征体征对于诊断心血管病多数有特异性,尤其有助于诊断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病人仰卧位或坐位,心血管病常见体征有:
1.2.1望诊主要观察一般情况,呼吸状况(是否存在端坐呼吸等),是否存在发绀、皮肤苍白、颈静脉怒张水肿等。此外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也有助于诊断风湿热,两颧呈紫红色有助于诊断二尖瓣狭窄和肺动脉高压,皮肤黏膜的淤点、Osler结节、Janeway瘀点等有助于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杵状指(趾)有助于诊断右至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1.2.2触诊应用手掌尺侧或者示指、中指并拢的指腹进行触诊,主要观察是否存在心尖搏动异常、震颤、心包摩擦感、毛细血管搏动、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脉搏的异常变化,肝颈返流征、肝脾大、下肢水肿等。
1.2.3叩诊应用间接叩诊法扣出左右心界,主要观察是否存在心界增大等。
1.2.4听诊依次在心脏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一和第二)和三尖瓣区以及心脏外相应位置听诊,主要观察是否存在心音的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肺部啰音、周围动脉的杂音和“枪击音”等。
心脏病科普第8天正规的心脏查体是什么样的
前几天一个很久不联系的女同学忽然联系上我,性格比较大大咧咧的那种,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很无语,大概意思是说她去看病,胸闷心慌(居然不来找我),结果碰到一个男医生,说是让她躺在检查床上,详细检查了10分钟,她总觉得不对,好像是被人占了便宜,就问我是不是不应该这样查体?还问我是不是我们都是这样?这就让我很尴尬,挺难解释的,当时我没回答她这个问题,今天倒是可以讲一讲。
中医看病做出诊断讲究的望、闻、问、切,有些手段比如看舌苔,切脉等别具一格,甚至有传闻高手能隔空悬丝诊脉,确实让人在惊叹之余心生敬佩。西医是另一种学科体系,相对中医的检查手段就是视、触、叩,听,加上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随着科技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依赖化验和检查结果,导致传统的体格检查越来越不被重视。这里要澄清一下,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说现在的年轻医生不重视基本功训练,而是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辅助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远远超过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而且检查结果反馈越来越快,非常便捷。从采集患者临床资料的准确性来看,确实依靠检查和化验结果做出的诊断远比年轻大夫查体要靠谱的多。比如与其让临床大夫叩诊心脏浊音界来判断心脏大小,一张胸片能提供更丰富和准确的信息,所以可以理解为何现在心脏叩诊似乎仅见于教学查房中。
就心脏领域而言,视触叩听四项查体技能中,触诊和叩诊基本都很少应用在临床,视诊和听诊倒是还经常使用,但是也往往简化了很多。我在想如果现实中大夫认真按步骤体检的话也许患者根本没见过这架势,说不定反而以为是不正经。下面简单介绍下正规的心脏病查体步骤:当然是在检查床,医生通常在患者右侧。
查体过程分为一看、二触、三叩、四听。关于心脏的视诊,主要看面容,肤色,水肿,静脉怒张,身上瘀点瘀斑结节,有无指端肿大等,分别可以推测是否有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先心病、贫血、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长期缺氧,有一定的准确性。正规的视诊是不会要求看隐私部位的;
触诊除了心脏部位外还需要摸脉搏,肝脾,下肢;正规的触诊只是触,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或手掌的小鱼际肌去触及心尖搏动部位,不是胸部更不可能是rutou,绝不会采用抓揉的手法;
小鱼际叩诊需要扣除心脏大小,正经的叩诊隔着内衣也能完成;
听诊除了心脏外还有肺部听诊、腹部以及大动脉听诊区检查有无杂音。正经的听诊一般只是听诊器解除胸部。
有一个蛮重要的经常被忽视的规定,通常异性查体可以要求一个第三方(通常是护士)在场。
二尖瓣面容叩诊听诊总的来说,心脏查体近年来理论和技术方面并无进展,大趋势是平时看病的时候这一步越来越简略了。但是我认为大夫们在工作之余,还是可以多练习查体这个临床基本技能,依靠辅助检查的结果印证自己的体检技能,这医院体现不出太大优势,但如果独自在门诊、急诊或者医疗资源缺乏的区域进行医疗活动的时候,能快速获得更多的临床信息,便于诊断和治疗。由于大部分的医生查体技能都明显弱于前辈们,如果你能有幸碰上一个在你身上认真查体10分钟的医生,请一定珍惜并记得多多鼓励他(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