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先心病患儿的心希望微创方案与生物瓣膜
TUhjnbcbe - 2023/4/2 17:48:0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于娜北京报道

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病,简称“先心病”,是所有新生儿先天性出生缺陷中最常见的一种畸形。该病患儿心脏解剖结构异常,从而造成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版)》(下称报告)显示,该病在婴幼儿时期的死亡率会达到20%-30%。不仅如此,先心病会给人体带来潜移默化的损伤。因此,越早得到治疗,患儿预后获益越好。在这些冰冷的致死率面前,及时有效的救治显得尤为关键。而对那些先心病患儿的家庭来说,掌握适当的科普知识也是陪伴患儿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这正是李守*和张戈*多年来一直坚持免费普查和科普工作的主要原因。

8月27日,由迈迪顶峰牵头,中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及小儿心外科一病区主任李守*教授、中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兼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主任张戈*教授通过《人民名医》带来一场关于先心病的直播课,旨在分享先心病治疗新技术新理念,帮助更多人认识先心病的危害、了解先心病治疗方法,树立早筛查早治的疾病管理理念。

先心病高居新生儿缺陷首位

在生活中,先心病距离每个家庭都并不遥远。

李守*称:“近年来,临床遇到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已为0.6%-0.8%,高居新生儿出生缺陷首位。”

上述报告中有一组数据,清楚记录了我国新生儿先心病的发病情况。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患各种先心病约有15万-20万,且该病检出率只有2.4‰-10.4‰。即每名新生儿中有2到10人被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或缺损。

李守*坦言:“目前85%以上的先心病患儿病因不清楚,现阶段已知的患病原因包括在孕期和孕前接触感冒病*、环境污染和辐射,还有少部分的遗传原因。”

在不可控的发病原因面前,患儿家长能做的只有科学筛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一般在孕期4个月-5个月左右即可检出儿童是否患有先心病。如未在胎儿期检出,出生后通过观察氧饱和度及听诊也可成功筛查90%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通过心脏彩超进行进一步确诊。如果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长也不必过分恐慌,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确定最佳干预治疗时间。目前外科手术及介入疗法均可对先心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李守*给出进一步建议。

微创方案与生物瓣膜带来更长生命周期

先心病患儿的心脏结构畸形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危重的当属法洛氏四联症。数据显示,大约每个新生儿中就有1例患病。重症者中,有25%-35%的患儿在1岁内死亡,50%死于3岁内,70%-75%死于10岁内;未经治疗的患儿死亡率达90%。

因此,“救治一个先心病患儿,就能挽救一个家庭”成为小儿心外科医生们长挂嘴边的俗语。这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全球外科医生致力探索、解决的难题之一。

长久以来,手术治疗是法洛氏四联症的基本疗法。其治疗术式以根治性为主,针对不适合根治术的患儿,则先行姑息性手术,以便改善症状后,再行根治手术。“现在的手术技术已经发展的得较为成熟。绝大多数患儿术后均能恢复健康。针对儿童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六个月到1岁是治疗的最佳时期,95%以上的病症均可根治,但还需要定期复查。”张戈*介绍道。

而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介入技术在先心病治疗中发挥出新的角色和作用,进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飞速提升。复杂先心病中的“法洛氏四联症”可以通过内外科的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李守*表示:“介入技术可对复杂心脏病的外科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防止二次开刀的可能性。以法四患者治疗为例,患儿植入支架后,通过球囊将生物瓣膜推到患者病变的肺动脉瓣膜处,重新建立健康的肺动脉瓣膜,解决先天性或获得性肺动脉狭窄问题。”

由此可见,从传统开胸到瓣膜植入,医学的发展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无限可能。

在未来,先天性心脏病治疗还会有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位教授提到,一是微创趋势,包括大力发展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也在向小切口、微创化发展;第二是用生物材料替代人工材料,生物材料将增加和人体组织的相容性,避免二次开刀的情况,可以覆盖更长的生命周期。

责任编辑:方凤娇主编:陈岩鹏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心病患儿的心希望微创方案与生物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