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晓凌陶婷婷
科技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科技人才是最有创新激情和创新潜能的群体。面对上海青年科技人才在成长过程中仍存在“资助机会不多、评价导向不足、待遇保障不高”等问题,在今年的市*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科协界别将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呼吁亟需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所思所需作出回应——
将青年人才“扶上马”,
给与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
现状:这项由上海市科协联合市科学学研究所开展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相关问题调查研究发现,上海的青年科学家对于独立承担和领导科研项目的意愿和诉求特别强烈,但是54.1%的青年科研人员近三年没有主持过科研项目、67.6%的青年科技人才认为在其科研生涯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压力是科研项目竞争激烈。
上海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科研资助的机会偏少,主要受限于以下三方面:首先是资助力度和渠道的限制。“十三五”期间,上海地区共有名科研人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或课题。其中,40岁以下青年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占比仅为21.87%;对于其他类型的科研资助计划,青年科技人才能够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项目则更少。相比之下,深圳腾讯基金会设立“科学探索奖”、杭州阿里达摩院设立“达摩院青橙奖”等资助青年人才开展科研,从社会层面为城市培养青年人才进行了有效补充,而上海目前尚无此类基金或奖项对青年人才进行资助。
其次是资助对象和范围的限制。目前对于青年人才的科研资助多倾向于拔尖人才、海归人才,对大部分普通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对企业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不够。调研发现,上海青年科技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集聚在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三者总占比达到86.26%,企业仅占12.36%、新型研发机构仅占0.27%。
第三是申请年龄和学历的限制。目前,上海科研项目对申请者年龄和学历“一刀切”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且未设置弹性条款对特殊情况予以规避,使不少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因年龄或学历门槛错失了机会。
建言:
科协界别认为,应探索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多元化支持,建议比学深圳、杭州,鼓励联合上海市各类社会主体设立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科研的基金或品牌奖项,形成*府主导、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体系。
建议取消科研项目申报条件中对单位性质的要求限制,以单位或科研人员从事的工作内容作为分类标准,给予体制内外各类青年人才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学历和职称方面适当放宽要求,畅通企业申报渠道,适当增加企业份额。
建议以国际通行的“科研年龄”代替目前的“生理年龄”,以科研生涯定义青年科技人才的身份,并充分考虑产假、病假、服役等客观因素对申请年龄的影响。
为青年人才“解对绳”,
减少机制束缚释放创新潜能
现状:调研结果显示,53.86%的青年人才认为对其关键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较为宽松、促进创造力的科研评价机制。尽管国家层面和上海市都出台了一系列人才评价*策措施,但现有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体现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价值、科研能力和岗位贡献的导向仍稍显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许多用人单位还处在“破五唯、立新标”的过渡阶段,机构评估与人才评价还未有效衔接,科研机构对人才的评价不能基于自身使命和长远发展,未能承担起主体责任。人才评价“论资排辈”现象仍然突出、分类评价机制还不完善,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的获取及确定仍存在“唯帽子”现象;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为加快晋升,追逐研究的“短平快”,为追逐“帽子”分散精力,难以潜心科研。目前的科技评价*策主要面向于“体制内”的科技人才,对大量“体制外”的青年科技人才未得到足够重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对优秀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利于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建言:
年11月,科技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科协界别对此认为,上海作为试点之一,应以此为契机,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合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特点的评价体系。重点评价科研方向和发展潜力,不将其资历或以往研究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或限制性条件。
建议设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的“直升通道”,对在上海三大核心产业以及六大重点产业领域中取得重大基础及应用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等重要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实行破格制,不以学历、资历作为职称晋级门槛,不占用单位常规晋升名额。
同时,探索由一线科学家举荐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重要科研岗位、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机制,让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青年人才“安下心”,
完善在薪资待遇等方面保障
现状:调研显示,60.11%的青年科技人才认为其总体收入水平较低或偏低,37.41%认为收入一般。根据国家人社部统计数据,上海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体平均水平全国领先,但调研发现就市属高校院所而言,青年科技人才收入普遍较低,且薪酬结构中保障性收入占比较低、竞争性经费较多,对绩效工资增幅获得感不强。另外,根据市科协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开展的科技工作者生活居住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诉求尤为强烈,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买房租房压力较大。
建言:
科协界别指出,应加强科技、教育、产业、财*、人社等部门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协同与衔接,切实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薪资待遇水平,建议改革薪资结构,提高稳定性保障的比例,通过薪酬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提高青年科研人员的可支配收入。
建议给与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针对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用好绩效工资申报制度,在收入分配上向多出成果的青年人才倾斜,让用人单位真正实现绩效工资与业绩、贡献紧密挂钩。
此外,在人才落户、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建议加大支持力度,提出综合性解决方案,解除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