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策措施,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财*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因具有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根本属性,是助推我国“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实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目标的重要抓手。自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开展以来,改革在适宜性、规范性等方面的探索路径逐渐清晰,并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年基本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全覆盖。但是,还存在一些因素制约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主要包括签约服务筹资机制尚不健全、签约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签约方式有待优化、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激励不足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逐步加以解决,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而这些不足实际上也给了保险公司一些切入的机会,近年来,保险公司一直在保险+健康、保险+医疗等领域发力,试图通过在医疗健康领域向客户提供更多服务以提高用户粘性,同时扩展自身的服务边际,而家庭医生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保险公司可以借此提供更多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国内的保险公司在家庭医生这个环节有哪些机会,应该怎么做。
家庭医生:保司、患者、医院间的重要纽带,落到实地的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职业起源于美国的全科医学,在美国称为primarycarephysician,国内又把他们称为“初级保健医生”,数量超过25万人,大约占全美医生一半以上,几乎渗透了全美医疗系统。他们能精确地写出客户病史,能抢救病重人群,肺炎、心梗、肺栓塞、中风等。所以家庭医生既不是“全能医生”,也非“蜻蜓点水”式的轻问诊医生,而是能够帮助患者连接更多医疗资源的专业的医生。
在国内,通常我们是人手一本病历,等到身医院,排队看医生。而在美国,病人的医疗档案,是存在每一个人的“家庭医生”那里的。看不看病,什么时候看病,该不该看病,不仅掌握在病人手中,同时也掌握在医生手中。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美国实行的分级诊疗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美国私人医疗保险主要包括PPO和HMO两类,根据美国保险*策的要求,购买HMO保险的病人看病首先要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会将患者转诊给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如果病情需要住院治疗时,家庭医生或专医院将患者转入治疗;当病情缓解后,病人再转回医生诊所复诊。
而购买PPO保险最大的不同,在于不用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就能直接看专科医生。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的PPO客户也都为自己找了家庭医生并更愿意由他们来协助转诊,而这归功于家庭医生在美国医疗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美国分级诊疗模式
目前我国医疗制度与美国有较大的差异,国内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所以家庭医生的角色一直相对较弱。
具体来看,上世纪80年代家庭医生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年至今,家庭医生开始全面实施阶段,主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点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止年我国社区卫生组织已发展至个。
我国社区卫生组织数量发展图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础庞大,人均医疗资源保有量低,同时医疗体系以社保为绝对支柱,所以目前我国采用的家庭医生模式是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支点,将服务辐射至社区半径内的人群。我们要正视目前我国在人均医疗资源上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这些差距也给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些做家庭医生的机会,保险公司也要学会“因地制宜”,找到一条符合我国现状的家庭医生道路。
国内险企瞄准“家庭医生”,提供诊前诊中诊后闭环服务
事实上,国内也有不少公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