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篇大作的作者是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的英语专业60后,现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田雪峰。他酷爱历史,阅读和研究了大量古希腊历史书籍,并对早期青铜时期的历史情有独钟。今天大家将要看到的这篇大作是他认真分析研究、多方查找资料核实的钻研成果。希腊万人迷发布非历史专业人士的大作,旨在给民间高手提供一个自我完善和接受专家学者批评指正的平台,以共同把希腊史学研究深入化和普及化。一心一意的“班门弄斧”者敬请专家学者来“拍砖”!投稿人田雪峰酷爱世界史,对希腊早期青铜时代的历史情有独钟。
正文
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我们领略了那场波澜壮阔的特洛伊战争,但是,在人类历史上真的有过这场战争么?真的有那么一位曾经引发两国战争的妖娆、性感的海伦么?传说中的“城墙高耸的”特洛伊城又在哪里?
根据考古和文献记载,古代特洛伊地区曾被称作伊利昂Ilium(Ilios或Wilios),特洛伊城坐落在今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里亚高原西北部,达达尼尔海峡岸边。那里曾经有一个天然海港,是海陆贸易、交通要地。《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在历史上指的是希腊迈锡尼世界和赫梯帝国及其附属国之间的战争。这样,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交战双方------迈锡尼人和赫梯人的概况,探究一下引发这场战争的真实原因。迈锡尼人是古代希腊青铜时期的说希腊语的族群,他们在大约公元前年开始进入希腊本土。在公元前17世纪,希腊各地出现具有统一的迈锡尼文明特色的诸多城邦。迈锡尼文明经过几百年发展,在公元前14世纪达到鼎盛期,取代了此前以克里特为中心区的米诺斯文明,一跃成为地中海的海洋霸主,登上了地中海的*治舞台。这个时期的赫梯人和埃及人都在文献中提及过希腊的迈锡尼人。赫梯人称迈锡尼人为亚希亚瓦人(Ahhiyawa或Ahhiyawans),而《荷马史诗》中则称希腊人为Achaiwoi,相当于线形文字B中的Achaiwia,也就是亚加亚人的意思。那么,我们在以后的论述中,就把亚希亚瓦人、迈锡尼人都统一称为亚加亚人。赫梯人说的亚细亚瓦人不只是指希腊本土的亚加亚人,也包含这一时期迈锡尼人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城邦米利都人(Miletus)。[1]迈锡尼是个拥有贸易文明的*事强国,迈锡尼人为了维持其*事实力,并有充足的资源巩固其*权统治,不但非常重视海上对外贸易,也经常发动对外战争,掠夺资源。战利品可以用来赏赐臣属、士兵,保证他们对*权的忠诚。《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就是一个国王,他以海盗自居,以洗劫小亚细亚沿海地区的城邦为荣。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迈锡尼人的崇尚海上抢劫,对外掠夺的特性。迈锡尼出土的阿伽门农面具在迈锡尼中心区出土了不少希腊青铜时期*金物品,而希腊本土并没*金矿藏,所以,这些*金就应该都是通过战争抢掠或贸易交换获得的。前15-14世纪亚加亚人的青铜剑柄根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分析,迈锡尼时期的*治体制可以算作准帝国形式。迈锡尼(Mycenae)、第林斯(Tiryns)、皮洛斯(Pylos)和克里特岛上的科诺索斯(Knossos)等城邦虽然都有其独立城邦国的特点,但从相同的文化、建筑特征、*治体制、类同的经济运营和管理模式,以及从统一对外战争的行动上看,他们可能都认可迈锡尼王的盟主或霸主地位。每逢重要的*治外交和统一的对外*事行动,比如远征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沿海地带,迈锡尼国王就成为所有亚加亚人诸多城邦的最高统帅。一个统一的准迈锡尼帝国、一个文化统一的希腊迈锡尼世界已经初具规模。《剑桥古代史》也认为,此时的迈锡尼*权在战争时期是周边盟国的盟主。通过赫梯帝国的文献和希腊本土的考古资料,我们得知,赫梯帝国已经将此时的迈锡尼国王和赫梯帝国国王、巴比伦国王、埃及法老、以及后来的亚述帝国这些大帝国的统治者等同看待,并不只把迈锡尼国王当做一个城邦的国王[2]。赫梯帝国甚至认可希腊人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城邦米利都是迈锡尼世界的附属国,承认迈锡尼国的宗主地位。迈克尔.伍德(MichaelWood)在自己的《InSearchoftheTrojanWar》中将迈锡尼世界称作迈锡尼帝国,并在第五章中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3],[4],[5],[6]前13世纪的雄伟的迈锡尼的狮子门今人绘制的迈锡尼遗址复原图(狮子门)迈锡尼文明是海洋贸易文明,控制着庞大的地中海贸易网络。从西西里岛到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沿岸、黎凡特地区、甚至埃及沿海,都是迈锡尼商船或海盗活动的领域。而米利都、伊阿索斯(Iasos)等地则是迈锡尼人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城邦。米利都最初应该是米诺斯人建立的,后来则变成了迈锡尼人的海外殖民地。公元前14世纪,米利都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地中海东岸国际大都市,其城市面积甚至比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城规模还大,自然也比特洛伊城的规模要大得多。[7]虽然早在公元前14世纪,迈锡尼人因为其国家经济结构和*治利益,已经偶尔和赫梯人有过*事冲突,但总的来说,双方在这段时期还是相对比较和谐的,文献记载了双方有过友好地往来。希腊人曾派出使节访问赫梯帝国,给赫梯帝王送上礼品。根据赫梯文献,公元前年,迈锡尼人将一个他们信奉的司职除瘟疫的神偶送到赫梯都城,希望能消除那里的瘟疫。在同时期的古埃及文献中,也有古埃及人和希腊人进行的交流的证据。公元前年,法老派出使节出访了希腊。埃及使节先后到了克里特、美西尼亚(Messenia)、阿尔戈斯和迈锡尼等重要的希腊城邦。可惜双方的和平并不是持久的。从考古上看,迈锡尼时期各地堡垒林立,戒备森严,这一方面显示了迈锡尼人强大*事实力和尚武精神,同时也说明其*治环境并非安定。这些*事要塞可能就是用来防御希腊本土内出现暴乱或应对周边敌对城邦的入侵的,这些*事要塞控制着希腊本土各个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很明显,迈锡尼是一个尚武的文明,这同《荷马史诗》中亚加亚希腊人崇尚战争的特征相互印证。根据第林斯遗址,绘制的第林斯要塞复原图第林斯要塞一角(根据考古遗址绘制图)《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曾不无炫耀地对奥德修斯说他如何成功地洗劫了小亚细亚沿海地区的23个城市,抢劫了大量宝物和妇女。阿喀琉斯因为希腊人劫掠了如此多的宝物和妇女,使得他在古希腊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被后人歌颂和怀念。古希腊史诗中,希腊英雄自豪地称自己是“城市洗劫者”(sackerofcities),也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前文提到过,对外*事掠夺财富和资源是迈锡尼世界的重要经济支柱,因此,指望迈锡尼人长期维持对外和平的*策是不可能的。为了迈锡尼*权的统治和迈锡尼人的生存,除了对外贸易,还要发动对外战争,掠夺财富。考古显示,在皮洛斯(Pylos)和科诺索斯的线形文字B记录的库存账目中,有大量的锡、铜和*金等库存,这些当时贵重的物资只能通过贸易或战争掠夺而获得。从皮洛斯的库存账目中还发现了从亚洲掳掠来的大量的女性奴隶的记录,这些被抓来的女性奴隶在线型文字B中被称作lawiaiai,与《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在袭击特洛伊南部的里尔奈索斯所掠来的女性俘虏称呼一样(Iliad,XX,)。被掳掠来的妇女,一般会和她们的孩子在一起,但不会和她们的男人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男人早已经被杀了。线形文字B中详细地描述了如何管理这些女子奴隶进行生产,记录了如何给她们分配饮食[12]。劫掠来的妇女可以当男人的老婆,也可以当奴隶做苦力,比如做纺织,或在河里浸洗亚麻等等。皮洛斯的线型文字B中就有让妇女洗亚麻的记录。据说,直到公元20世纪,当地妇女还在其附近的一条河中洗亚麻,那条河叫做Linaria,含义为亚麻河。除了奴隶,记录中还有建筑师、铁匠、金匠或者是制作战车的各种技术人才[8],他们应该都是从亚洲购买或掠夺来的。这不禁让我想起后来斯巴达的*国体制。斯巴达人是天生的战士,而黑劳士则做各种繁重的生产工作,除特殊情况,黑劳士没机会参与战争或变成自由民。像阿伽门农、阿喀琉斯这样的国王需要通过战争获得财富,用来自己享用以及分配给自己的随从和士兵。迈锡尼统治者有两大法宝,一个是铁腕统治;另一个就是对外*事掠夺,并通过赏赐和分配给下属抢劫来的资源获得下属的好感,增加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荷马史诗》中的英雄时代,其实就是一个尚武的、经常发动对外掠夺战争的青铜时代。到了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世界的经济和环境慢慢开始恶化。经济逐步萧条,进出口贸易额逐渐减少,可分配资源开始捉襟见肘。因为资源有限,导致内部争斗加剧,希腊传说中的阿尔戈洗劫底比斯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希腊人内部矛盾的体现。究其原因,到底是当时的气候异常导致农作物连年减产或绝收,牲畜大量死亡?还是内部争权或是有外部蛮族入侵?或可能各种因素兼而有之。根据古代文献,那一时期出现自然灾害的不只是希腊地区,据乌加里特文献显示,当时安纳托里亚地区也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看似是一场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古埃及提到那些进攻埃及的“来自海上的人”,他们是来自撒丁岛、意大利、西西里、小亚细亚、塞浦路斯、希腊本土的入侵者。而特洛伊被攻陷后,来此定居的新移民有的可能来自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一带,甚至来自更远的中欧。所有这些证据显示,当时可能一个漫长的、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气候变化,引发频繁的欧亚自然灾害。于是,在这段时期内,无处不是天灾,到处都是难民,遍地都是抢劫的强盗,到处都有外来入侵者。有些气象学家认为,这场气候异常覆盖面积极广,可能从欧洲一直绵延到中国部分地区(周灭商也发生在这个时期)。迈锡尼人频繁地对地中海东岸国家进行侵袭和掳掠,惹恼了赫梯人,导致赫梯帝国强袭米利都,夺走了迈锡尼这片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城市。赫梯人还不甘心,又对亚加亚诸国实施了贸易禁运。恶性循环、走投无路的迈锡尼人只能更加扩大对外战争,彻底走上对外掳掠野蛮血腥的战争之路。然而,为了维持这种对外战争,又需要足够的资源供给。所以,到了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权对外穷兵黩武已经不可避免。恶劣的环境,经济不断萧条,迈锡尼世界走向衰落也就在所难免。需要强调的是,米利都被赫梯人占领,很可能是导致希腊人向米利都更北方向的特洛伊地区频繁入侵的原因之一,这就导致了历史上的“特洛伊战争”。[9]现在,我们再简介一下特洛伊战争的另一主角------赫梯帝国:赫梯帝国都城哈图沙的“国王之门”赫梯文明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9世纪中叶,帝国都城为哈图沙(Hattusa,今波加科斯)。这个帝国曾经攻陷过巴比伦帝国的都城,他们是安纳托里亚高原的霸主,以驾驶战车而闻名世界,他们的战车*团曾经击败过不可一世的古埃及*团。赫梯语言和迈锡尼人说的希腊语均属于印欧语系,但历史上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这个文明知之甚少。直到-年在安纳托里亚进行的一次考古发现,才让世人真正认识到古代竟然还存在过这么伟大的一个文明。在赫梯帝国遗址的一个宫殿储藏中,发现了多达上万片的刻字泥板。这些文字有赫梯文字,也有阿卡德文字,还有苏美尔和胡里安(Hurrian)文字。这些文献是当时赫梯帝国和多国交往的外交档案,是赫梯作为当时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权的证明。这是一个强大的赫梯帝国(Hatti)。“国王之门”内墙的赫梯武士浮雕其实,在犹太旧约中就曾提到过赫梯人,但因为旧约中相关内容毕竟是在赫梯帝国灭亡后几百年后才编纂成文的,对赫梯人语焉不详,又不准确,无法让人们对赫梯帝国有详细准确的了解。世界考古界另一次对赫梯文明的发现是在古埃及出土的卡纳克(Karnak)神庙的一个墙壁上的文字记录(preservedonthetemplewallsatKarnak,LuxorandAbydos)。埃及人讲述了古埃及在法老拉姆西斯二世(RamsesII)带领下和赫梯人在奥龙特斯(Orontes)河谷(今叙利亚)打了一场硬仗。在这次场战役中,赫梯帝国战车*团重创了埃及大*,迫使埃及人和赫梯人签订和平协议,法老迫不得已承认赫梯帝国是一个与埃及平等的大帝国。哈图沙的狮子门在公元前14世纪,赫梯和迈锡尼这两大*权在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已经偶尔有一些*事冲突。据赫梯文献,公元前14世纪,迈锡尼人已经时常介入小亚细亚西海岸的*治事务。公元前年,赫梯帝国就洗劫了一次米利都,其借口是米利都曾配合以弗所(Ephesos)和迈锡尼帝国对抗赫梯帝国。到了公元前13世纪,希腊人更加频繁地在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制造麻烦和冲突,挑拨那里的城邦,比如亚扎瓦(Arzawa),反抗赫梯帝国,双方关系不断恶化,战事频发,最终导致了我们前文提到的赫梯帝国攻占迈锡尼人的移民城市米利都。之后,迈锡尼人则更加变本加厉的进行报复,双方的*事冲突持续了大约一个世纪,这就是被《荷马史诗》浓缩为10年的“特洛伊战争”。既然本文的主题是特洛伊战争,我们也就有必要了解一下特洛伊(Troy)。在赫梯帝国考古文献中,有一句描写特洛伊城的诗句,而这一诗句竟然和《荷马史诗》对特洛伊城的描述相同,所以判定《荷马史诗》中这一诗句来自当地描写特洛伊的一句古诗也不无可能。赫梯文献的词句是这样的:“当他们来自高耸巍峨的特洛伊城(WhentheycamefromsteepWilusa)”,而《荷马史诗》中也用“高耸巍峨”形容特洛伊城(steepWilios,Iliosophruoessa,Ilionaipu等)。《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Iliad)这个史诗名称原意就是特洛伊城。Iliad这个词源自Ilios,《荷马史诗》中将特洛伊所在的国家称作Ilios或Wilios,不过W在历史演变中,逐渐遗失。根据赫梯帝国文献,赫梯称特洛伊城邦为Wilusa或Wilusiya。可见Wilusa和Wilios指的应该是同一座城池。《荷马史诗》中称特洛伊城为Troy(或Troia),赫梯人则称呼特洛伊为Taruisa,二者发音也比较接近。《荷马史诗》中也将特洛伊人称作达达尼尔人,这个刚好和公元前13世纪古埃及文献中对该地人的称呼吻合,这又一次印证了历史上的特洛伊是真实存在的。特洛伊古城墙看看这张图片中的特洛伊城墙,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荷马史诗》中提到Patroclus曾几次攀爬上了这个城墙(Iliad,XVI,)。因为城墙有一定坡度,城墙的石头之间又有缝隙,古代如有攀岩高手,爬到城墙上也不奇怪。我们知道,特洛伊古城遗址已被发掘,根据考古研究,我们也得知,特洛伊城最早建成公元前年,远比希腊的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要早得多。从赫梯文献记载,特洛伊公元前17世纪后成为赫梯帝国的附属国,也就是说希腊人与特洛伊人发生战争就相当于与赫梯帝国为敌,赫梯帝国是有义务保卫特洛伊城邦的。特洛伊处在赫梯帝国和迈锡尼人的夹缝中,不得安宁,而希腊人进攻特洛伊,也因为此时特洛伊的幕后老大是赫梯帝国,双方早有芥蒂。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这个时期,亚加亚希腊人曾出兵干涉小亚细亚城邦亚苏瓦(Assuwa),亚苏瓦地理位置接近特洛伊地区。这个事件,很可以被当做历史上的特洛伊战争的某一个剧情。根据公元前13世纪中叶的赫梯帝国文献显示,当时赫梯人和亚加亚希腊人的确为特洛伊有过*事上的交锋。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对公元前13世纪地中海东岸重要国家的分布有个印象。特洛伊地处赫梯帝国和迈锡尼帝国之间,又坐落在海上(爱琴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交通要道上,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希腊人在这里攻城掠寨,挑战赫梯帝国也就很正常了。侵袭小亚细亚沿岸城邦的战争,一般由迈锡尼国王挂帅,其他各诸国也派来几百人的部队统一行动。特洛伊不是这些侵袭战中的唯一牺牲品,甚至都可能不是迈锡尼人最重要的劫掠目标。亚加亚人一般将远征的最高统帅称作瓦纳科斯(Wanax或Anax,意思是王)。前年希腊古花瓶上的希腊士兵的形象一般来了说,迈锡尼人的远征*虽然最多也就是几千人,其数量远不及赫梯帝国,但他们装备良好,训练有素,突袭一些兵力不足的小亚细亚沿岸城市,还是绰绰有余的。下文将把《荷马史诗》中那些英雄事迹与相关的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做些对照,透过历史的迷雾,进一步加深理解伟大的《荷马史诗》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在《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有一个王子叫做帕里斯,而在历史上,有个和帕里斯相关的大人物,他是当时特洛伊城的一个国王。这个国王应该是一个中年的、有着丰富作战精英的英雄。在公元前13世纪(相当于特洛伊战争时期)的赫梯文献中,这位特洛伊国王名字叫做亚历山德罗(Alaksandus),他可能是个希腊化了的卢维安人(Luwian)。而帕里斯的名字还叫亚历山大,英文Alexander(?λ?ξανδρο?,Aléxandros,Alexandros)。帕里斯(Paris)是卢维安人的名字,在赫梯文中读作Pari-zitis。荷马采用真实的特洛伊某一历史时期的国王的名字给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应该不只是偶然(详情请查看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