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之江心学路漫漫其修远兮丹麦年全国 [复制链接]

1#

本期作者简介

姚浩,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专业方向为心脏电生理,年7月参加工作,主要从事各种常见以及疑难的心律失常诊治等相关工作。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王云帆,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杭州医学院兼职教师,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电生理学组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专业委员会移动医疗学组秘书。擅长各种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

近期,丹麦发布了年全国境内猝死统计报告。全年合计54,人死亡,死亡原因排名前三为:非自然死亡、肿瘤、心原性猝死(SCD)。非自然死亡占比在中年以前一骑绝尘,肿瘤导致死亡占比在中年以后逐渐升高直至70岁后又迅速降低,SCD在各年龄阶段占比波动于10%-20%之间。

全年全国合计SCD共6,人,占全部死亡数的13%。其中人被判定为明确SCD(definiteSCD)、1,人为疑似SCD(probableSCD)、4,人为可能SCD(possibleSCD)。明确SCD的发生率为每年每,人口11例(95%CI10-12),若将可疑SCD和可能SCD均纳入统计,则SCD发生率为每年每,人口例(95%CI-)。SCD中最主要的病因为缺血性心脏病(n=2,,40%),其次为不明病因SCD(n=1,,24%)。

6,例SCD中,仅例(5%)发生于院内,1,例发生于(18%)发生在来院途中或急诊室。院外SCD发生率为每年每,人口96例(95%CI94-99)。SCD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在各年龄阶段,男性SCD发生率均高于女性,该差异随年龄增长逐渐缩小,总体性别风险比为1.3(95%-CI1.2-1.4,p0.01)。结论:老龄化发达国家SCD发生率仍高,且院外SCD占比高达77%,可资参考。之江心学评述:

死亡作为人类个体生命的终结,在世界各个文明的哲学体系中都是沉重的话题,“不得善终”也是国人传统文化中最恶*的诅咒。尽管在心血管医护人员中,“猝死”被戏谑地认为其实是本体最无痛苦的一种自然消亡方式,但在伦理学及社会学层面,不论轻于鸿毛、抑或重于泰山,每一例猝死事件对亲友而言都是不可承受之痛。因此,预防猝死——特别是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正是如今我辈医心之人的重要使命。但是,本期引述这篇研究的结果却如此振聋发聩——在医学科学已得到长足进展的当下,在诚如北欧这般高福利、高保障的医疗体系之下,猝死居然仍如挥之不去的梦魇般位列全因死亡的前三。这就警醒我们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依然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心源性猝死的防治至少涉及以下三个层面:其一、开源节流、防微杜渐。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的手段从群体层面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相当于“零级预防”,期待早日迎来心血管病发病率之“拐点”;其二、既不错杀一千、更不放过一个。意即在一级预防适应证之中,对猝死高危人群的进一步甄别。这需要建立更精确的猝死预测模型以及对各个风险参数的精准评估及把控;其三、应急保障、精准施治。用以应对猝死发生后的高效抢救与建立更优化的二级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NationwideBurdenofSuddenCardiacDeath:AStudyof54,DeathsinDenmark.HeartRhythm.May6:S-.

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近万例。

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39名(其中博士学位19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1名,副高职称1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

往期回顾

、之江心学:抗心律失常药物,年轻房颤患者真的可以不离不弃吗?

、之江心学:饮酒与房颤

、之江心学:药物滴定对近期心力衰竭恶化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之江心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心外术中闭合左心耳防卒中

、之江心学:二甲双胍再续神话--减少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之江心学:IL-6和HFpEF的“不解之缘”

、之江心学:房颤且行支架植入术超过一年的患者的最佳抗血栓疗法对比:DOAC单一疗法vs联合疗法

、之江心学:内科或外科治疗开始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房颤动的时间相关性风险

指导:王利宏

技术支持:丁亚辉

策划:金钦阳

作者:姚浩、王云帆

排版:林敬阳

审稿:王利宏

欢迎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